*通讯作者:邢雯琳,1998年1月,女,汉族,北京人,现中央民族大学就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摘 要: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生活路径写照,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发展对于挖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为例,探讨黎族苗族“三月三”传统节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分析发展现状与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旅游产业;三月三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下,产业融合是提高我国产业效率及竞争力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及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和耦合度,两者相近的属性和特征使其共生共荣,文旅融合发展已成大趋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传统节庆就蕴含着瑰丽宝藏。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对于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如何将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更好的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展示出来,如何把民族传统节庆从单一的庆祝活动发展为一种常态性的节庆产业,并通过民族传统节庆衍生出与其相关产业,实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基于此,本文以海南民族地区黎族苗族三月三节为例,探讨黎族苗族“三月三”传统节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共赢[1]。
二、黎族苗族三月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三月三”节是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流传了千百年,2006年,“三月三”节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成为其传统文化最具体、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
(一)“三月三”节的发展沿革
黎族“三月三”节流传已久,最早的起源地是海南西部的东方市、昌江县等黎族美孚方言区。关于黎族“三月三”的民间传说,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来源,从这些民间传说总体来看,“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纪念祖先繁衍之功德、与大自然拼搏斗争的英雄业绩,也是黎族人民祈求生产丰收,期盼幸福生活以及美好爱情的传统佳节。如今,“三月三”已是海南省最隆重、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民俗节庆[2]。
(二)“三月三”节的活动内容
“三月三”节日当天,家里最有威望的老人会带着家人来到礼堂里祭拜祖先,祭祀完后,黎苗族人会精心准备好丰盛的美食,大家齐聚一堂,品尝美食,跳竹竿舞,男女对歌,还举行许多传统竞技比赛。到今天,“三月三”节的组织方式逐渐由民间自发到政府主办,节日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节庆内容愈加丰富多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海南省各级政府更是全员出动,下大力气办好“三月三”节活动,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活动开展,展示黎苗族文化[3]。
三、海南黎苗族“三月三”结合文旅产业发展不足之处
近年来海南黎苗族将“三月三”节庆结合文旅产业推向更大市场,利用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推动海南黎苗族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海南黎苗族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民族传统节庆“三月三”发展仍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4]。
(一)文化内涵淡化,传统文化没有形成延续性
当前,海南“三月三”节庆活动主要由各级政府主办,虽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原来民间自发性的文化内涵正慢慢淡化,如各地传统的祭祀、敬祖等仪式越来越少。关于“三月三”祭祖活动只有中老年人知晓,多数年轻人并不了解,另外,少数民族市县政府虽然尝试开发出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但是没能将它们融入日常的旅游项目中,传统的文化活动如对歌、趣味比赛和舞蹈并没有形成延续性[5]。
(二)政府主导组织,专业化分工没有细化
海南“三月三”活动属大型节庆活动,实行“省政府主办、民族市县承办”模式,由主办、承办、协办等多方共同管理和联动实施。主办县为此成立县组委会办公室,并下设多达11个工作小组,同时还有多个县下属的部门参与协调。但由于参与部门较多,涉及工作面较广,主办地存在省与县的上下之间、工作组与工作组的左右之间的多重关系交集,往往是多头操作,加之环节又多,虽然有工作方案,但还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多头联动机制和操作规则,导致工作衔接经常出现脱节[6]。
(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缺乏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
“三月三”节庆活动已经成为海南重要的文化品牌,但配套于这一活动品牌的相关基础设施还很缺乏。每年度的“三月三”主会场主要在少数民族市县轮流举办,这些市县大部分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适于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较少,特别是场馆还十分缺乏[7]。
四、文旅产业依托“三月三”节庆未来发展对策
(一)深入挖掘节庆文化内涵
进一步挖掘黎族祭祀文化。祭祀文化属于黎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包含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两层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黎族祭祀文化逐渐演变成“三月三”节庆的核心内容,黎族原始宗教成为这一节日的母体文化。因此,要深入挖掘、开发和保护黎族祭祀文化,恢复海南“三月三”节庆的民俗文化核心层[8]。
(二)创新黎苗族歌舞文化的表现形式
黎苗族传统歌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的歌舞服饰、乐器、道具、配乐等,都是黎苗族歌舞的艺术价值。在开发黎苗族歌舞文化的旅游产品时,除了舞台展演,还可以让游客零距离接触黎苗族歌舞文化,如试穿黎苗族舞蹈服装,使用黎苗族传统乐器等,将单纯的观赏变成一种交流、互动的活动[9]。
(三)组建专门的“三月三”常设管理机构
“三月三”节庆活动是经中央批准、以海南省政府名义主办的大型活动。目因此,应探讨成立专门的“三月三”常设管理机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参照国际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标准,制定“三月三”大型活动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合理使用专项资金,与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保持联系,并加强与媒体的联系[10]。
(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举办大型活动能力
目前,海南大多数民族市县虽然都建设了露天活动广场,但大型体育和会展场馆还没有建设起来,无法满足举办大型体育、演艺和会展活动的需要[11]。要整合旅游、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加快各市县大型体育、演艺和会展场馆的建设,为承办“三月三”等大型活动创造条件[12]。
五、结语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丰富多彩,两者有机结合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传扬民族文化魅力,展示文化自信。近年来,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庆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对带动当地经济、旅游发展以及向外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应继续以“三月三”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龙头,结合主办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将其打造成海南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细嘉,周青.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12,31(09):131-133.
[2]罗香妹.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2019(06):79-81.
[3]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为例[J].文化遗产,2012(04):46-52.
[4]谭燕瑜,康忠慧,钟泓.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研究[J].现代商业,2020(20):43-44.
[5]王金霞,段文杰,王志章,郭道荣,唐小晴,王川平.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2):1-6.
[6]阎友兵,谭鲁飞,张颖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02):55-60.
[7]张俊英,马耀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青海互助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6):442-450.
[8]赵念念.传统节庆民俗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策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S2):49-51.
[9]钟慧聪,廖民生.海南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旅游开发研究[J].產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33-35.
[10]钟慧聪,魏莉,雍雯.基于节庆理念的民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研究——以海南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例[J].现代商业,2018(18):37-38.
[11]周翔.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习俗演变及现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05):12-15.
[12]周子平.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旅游开发研究——基于RMP的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