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建凤
摘 要:科学技术是衡量一個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是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国家建设的伟大作用,致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并在多个场合、多个时间发表了关于科技强国的讲话,对科技强国进行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并在实践中深化人们对科学技术重要性而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加强国际交流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渠道、依靠人才和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力量源泉、落实“三步走”战略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具体步骤、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和推动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强国重要论述;背景;内涵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001-03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国家之间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激烈竞争不断,国内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建设日益重要,在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地位显赫突出、作用越发明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通过科技进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外科技依赖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建设,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步助推科技强国的建设。
一、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在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发展、当下国际国内形势所需而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紧迫的现实背景。
(一)理论背景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长期实践中,勤勉好学、研读经典,通晓古今,既借鉴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论述,为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借鉴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有着深入研究,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新的思想内容,用以指导我国科技建设。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高度认同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中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认识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察觉到通过科技创造出先进生产工具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坚定了他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心,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高度重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特殊地位和现实生命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3]坚持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
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前人科技观点的提炼升华、概括总结,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发展,形成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论述。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历任领导人都大力支持科技建设。毛泽东认为,通过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要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4]邓小平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在讲话中提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5]江泽民针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创造性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6]胡锦涛立足于国家复兴的远大目标,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讲话正是对以前国家领导人相关思想的深化拓展,根据国家实际情况,结合实践发展所需,对新时代科技建设赋予新的时代任务、历史使命和理论遵循。
(二)现实背景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意识到科技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大局所迫、形势所逼,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提供了现实基础。
国家发展所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只有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拥有先进的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影响之远、意义之深。当前,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要求,必须有所新作为,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力量等尖端领域的发展。同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社会发展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遭遇一些挑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的迟迟未解决,阻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进步,只有科技进步,作为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取得质的飞跃,才能以生产力为基础促进其他问题的妥善解决。
国际竞争所需。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政治多极化的全球背景下,国际社会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日益复杂,对于这种发展趋势,把握得当,就是机遇,把握不当,就是挑战。为更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并指出:“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8]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特别是以科技研发为基础的高深、尖端领域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需要我们重视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发展,确保国家未来在各方面科学技术跻身于世界前列。只有坚持科技强国,才能推动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才能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产物,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科学领导。要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必须有足够强大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坚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必须紧紧围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服从服务于党中央,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听党指挥,国家发展哪方面需要创新,就在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10]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继续保持党中央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先进政策、推进改革创新的能力,使党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国际交流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渠道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紧密,参与国际交流,发现别国在某些领域优于我国的科学技术,见贤思齐,吸收世界优秀先进技术,不断激发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
参与国际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开展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网络。”[11]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科学技术的创新,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拥有全球视野,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积极走出去,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合作,与世界一流学校交流,与世界一流企业沟通,谦虚有礼,开阔眼界,探寻创新奥秘。科技强国的建设,需要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将“走出去”所获得的先进知识、技术,竭尽所能引进回国,吸收他国先进技术,结合本国具体情况,为我所用,促进科技强国的建设。
(三)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目的
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人民利益。科技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无论科技怎么创新、如何发展,都必须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只有维护好人民利益,科技的发展进步才能被人民认可,才能推动国家富強、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利益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如若科技创新跟不上,现行生产力就不能实现人民的美好需求。人民利益需要呼唤着科技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2]人民需要催促了科技创新,也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强化科技转化,提高科技转化率,确保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始终服务于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四)依靠人才和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力量源泉
从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发展,始终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懈奋斗,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人才支持。
人才和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大量人才的参加,只有高素质人才的鼎力支持、踊跃参与,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必备的智力支持,美国科技走在国际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资源充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8]在人才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培育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推动科技强国的建设。
(五)落实“三步走”战略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具体步骤
科技强国的梦在前方,科技强国的路一步一步走,科技强国的建设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故步自封,需把握本质规律,结合具体国情,按规律行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当党情的基础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级科技强国,在全球科技界拥有话语权,科技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三步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12]“三步走”战略科学的将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分为具体的三个阶段,由创新型国家到创新型国家前列再到世界科技强国,将未来目标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近些年的奋斗目标,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三、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蕴深远、高瞻远瞩,既形成于治国理政长期实践中,又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又指导着新时期科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有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新境界
先进思想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现实基础,因为离开实践讨论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问题,这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正是形成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新思想、新观点,一定程度上,这些新观点、新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知识。
自主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对先进技术的借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的是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结合当前实事发展,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10]自主创新既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坚持以我为主,掌握好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要坚持独立自主、破旧立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悟出了一个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变得强大的根本力量、决定因素在于自身的强大,外来的一切因素都只能起到影响作用,并不能起到关键决定作用。科技强国的建设亦是如此,要建成科技强国,走在世界前列,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长期把创新摆在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把人才培养摆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位置,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落后制度,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思想,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创新型人才,拥有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具备自我创新的能力,铺设好走向科技强国的康庄大道。另一方面,坚持强国观念、全球视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还需要严格约束、要求自己,立足中外、放眼全球。时刻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吸收借鉴他国优秀先进技术,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并始终以科技强国来要求自己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在紧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步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早日超越他国,走在世界前列,成为科技强国。
(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工作的展开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一定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对于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法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既反映了迫切的时代要求,也深刻地体现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因时制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建设科技强国,既需要思想重视科技创新,還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增强科技创新本领。我们要认清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看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懂得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中坚持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的创新。在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中,需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好领导干部,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创新,面对新环境、新要求,既要结合以往的优秀经验,又要锐意进取、敢于突破,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新,自上而下在社会上形成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走在时代前沿,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科技建设的行动指南,举旗定向、谋篇布局、顶层设计,在此指引下,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砥砺前行,共同推动科技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4.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7-27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32.
[4]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7-288.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3-276.
[6]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8.
[7] 胡锦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提高科技创新效能[N].人民日报,2012-7-30(1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122.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0]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
[11] 童婷,孙辉.拓展新时期拉美科技合作——以中国科学院对拉美地区科技合作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9):972-978.
[12]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责任编辑 毛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