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致前牙位移的因素分析及口腔正畸的效果观察

2021-11-01 12:34:38崔佳刘学聪刘立宏李会英孙琦
河北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崔佳 刘学聪 刘立宏 李会英 孙琦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控制则会导致前牙位移,引起牙齿松动、间隙、脱落,变形等,影响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患者外貌形象,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较大阻碍。这种现象出现的比例很大,由于遗传因素,以及后天不注重口腔的清洁保护、用牙不良习惯的养成,都会造成牙周炎的发生和进展,进而出现牙龈出血、前牙位移现象的产生,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观[1]。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口腔卫生也日益重视,对牙部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而在对于前牙位移的治疗中,出现了很多的常规疗法,但治疗效果都比较有限,导致无法彻底对位移前牙进行矫正[2]。马璞玉等[3]在其研究中采用口腔正畸矫治对因牙周炎导致前牙位移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进行确诊的牙周炎致前牙位移患者48例,研究口腔正畸疗法对前牙位移的矫正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牙周炎致前牙位移患者48例作为本次治疗的研究组,其中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29.3±2.4)岁,共计患牙608颗。入选标准:(1)患者均为因牙周炎导致的前牙位移;(2)患者在前牙位移的基础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和拉伸、牙间隙加宽、牙齿倾斜以及出现向水平方向吸收的牙槽嵴顶;(3)患者在咀嚼方面功能明显下降。排除标准:(1)牙槽骨吸收已超过很长1/2的患牙;病例资料不全者;(2)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血液病、过敏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治疗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统计:接诊后对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主要包括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及牙齿松动,比较两组不同临床症状出现的比率。

1.2.2 口腔正畸治疗:首先对48例患者均采用对牙周病的基础性治疗,基础性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开展口腔保健宣教,控制患者每天的刷牙次数;实施洁治术、根面整平术及牙周袋冲洗等治疗用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和牙石,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对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以免牙周炎反复发作。待患者情况稳定或改善后,对其使用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治疗方法是 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双侧第一磨牙粘固颊面管,避免使用带环粘结,以利于口腔清洁。首先使用镍钛圆丝轻力排齐牙齿,排齐后在压低上下伸长患牙时,将后牙托槽连续结扎,以增强支抗。在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时,使用链状橡皮圈加力,力度大小视患者牙组织情况而定,一般3~5周复诊一次。并且每2个月进行影像学拍照检查。重塑完患者的牙槽骨后,要对患者的前牙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评定。一般来说普通的口腔正畸治疗时间在2年左右,本次口腔正畸治疗时间定期为12个月,治疗期间,医生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定期清洁、检查,以防牙周炎的复发。在治疗12个月后,对牙齿进行固定保持,继续口腔卫生指导,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

1.2.4 效果判断:将正畸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标准。①显效:患者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和牙周组织的临床病症消失,前位移的患牙恢复到原始位置,没有松动现象,且牙齿各项功能达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患者牙周炎临床病症明显减轻,位移前牙回收,松动现象基本恢复。③无效:患者在正畸治疗后前牙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且牙周炎临床病症依旧存在,牙齿仍然存在松动、间隙、咀嚼困难等问题,甚至有些患者发生牙齿脱落情况。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口腔正畸后患者牙齿松动程度改善情况 48例前牙位移患者在治疗后的牙齿松动程度为<1 mm的颗数显著多于治疗前(P<0.05),松动程度≥1 mm的患牙颗数均普遍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口腔正畸后患者牙齿松动程度改善情况 n=608,例(%)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前牙覆牙合深度、覆盖距离、牙龈出血指数情况

2.3 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和牙周袋深度比较 48例患者在正畸疗法过后,牙周袋深度比患者治疗前深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的牙槽突出情况,2组患者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和牙周袋深度比较

2.4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 48例牙周炎致前牙位移患者在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见表4。

表4 正畸治疗后患者患者疗效评价 n=48,例(%)

3 讨论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较为容易忽视。其中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炎症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口腔内部受到了细菌感染,从而导致了牙龈的炎症和出血、牙龈萎缩,进而产生牙周袋,对牙齿支持组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且患有牙周炎的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前牙病理性移位,产生牙齿松动、间隙加宽、出现咀嚼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5]。对于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病理性移位和出现间隙等状况,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牙周组织会难以支撑牙齿位置,从而使患者咬合关系错乱,影响咀嚼功能、外表美观甚至出现牙齿脱落现象,严重破坏了患者牙齿的正常使用功能。前牙位移不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损伤,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和忧虑[6]。

在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牙周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人们对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也日益广泛,所以对牙齿及牙周的保护成为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7,8]。在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对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又提出了新的治疗要求。以往临床上常用牙周基础治疗配合全身性用药的方式作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的首选方案,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病情缓解的作用,但患者的口腔情况及面部外观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并且治疗后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并且对于牙糟骨吸收、咬合创伤、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口腔正畸矫治则是在治疗此方面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也比较成熟,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的咬合关系,消除牙合创伤,可形成良好的上下颌支撑力及颌关系,对咀嚼力也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同时通过压入患者牙根端部的正畸力,能够加强牙槽骨环绕牙根的厚度,过对患者前牙咬合部位的矫正,能够改善前牙覆盖和覆牙合,从而使患者前牙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并且排齐牙齿后,患者对口腔的维护和菌斑的控制会更便利有效,从而减少牙龈出血、发炎、疼痛情况的发生。为当代需要治疗牙周疾病的患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9]。

临床上常用的矫正牙周炎导致前牙位移的相关性手段,主要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等方式对牙周病进行治疗,起到缓解患者炎症状态和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是对于前牙移位则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使用正畸技术,后牙进行连续性的结扎,调整正畸力的大小使橡皮链对前牙进行内收,使前牙恢复到正常位置,从而达到矫正患者前牙的效果[10]。

治疗前牙位移的关键在于:(1)开始正畸治疗前,必须是牙周炎症已经得到控制,致病因素已经消除,患者已经掌握菌斑控制的方法。假设患者的炎症程度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情仍处于活动期,就去贸然使用正畸力,不但不能使患者更好的改善前牙位移的情况,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的程度[11],造成炎性因子的扩散,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口腔的防护和清理工作,彻底清除口腔内的细菌,防止炎症的进一步发展[12],治疗后仍然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定期维护牙周治疗,使患者口腔保持清洁状态。(2)开始正畸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牙齿牙周及松动度情况,如果患者牙齿在治疗期间出现松动,立即检查牙齿松动原因,如果这种松动是因为咬合创伤或是牙齿移动的生理性松动所导致的则可继续使用正畸技术进行治疗,但如果这种松动是因为牙周支持组织减少、牙槽骨吸收所导致的,继续应用正畸技术治疗则风险较大,应考虑采取其他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牙周病会对患者的牙槽骨状况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致使患者牙周膜变少、牙龈萎缩、牙齿移位等,导致牙齿承压力下降,因此在矫正时要严格控制对患者牙齿的矫正力度并对其对其矫正情况进行检查,以患者实际承受能力为基础对矫正力度进行调整。

研究组患者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及牙齿松动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牙周炎引起的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及牙齿松动是导致患者牙齿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产生前牙位移后会出现牙齿松动情况,本文患者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的患者,牙齿松动在<1 mm的患者牙颗数量显著多于治疗前患者数量,处于松动程度在≥1 mm的颗数明显少于治疗前,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正畸治疗够对牙齿松动程度做出有效改善:(1)正畸压低了伸长的患牙;(2)消除了牙合创伤,对牙周组织的重建修复和稳定均有帮助。前牙位移患者会产生前覆牙合加深,覆盖距离加大,水平>3 mm。在经过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距离、前牙深覆牙合情况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的牙龈出血

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也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腔正畸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前牙位移,牙周支持组织的临床病症。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说明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位移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胡伟[13]在其研究指出运用口腔正畸疗法对患有牙周炎致前牙位移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病症,使位移前牙得到恢复,其结果与本文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口腔正畸疗法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牙齿松动程度、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牙龈出血等症状进行改善,帮助患者更好的矫正前牙畸形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槽骨前牙
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对残留牙周袋临床疗效的评价研究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不同正畸方法压低下前牙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