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璨宁 张福兰
摘 要:“双创”已然是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围绕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展开的教育仍然处于初期,大多流于表面,并没有在学生进入社会的衔接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学生得不到合理的指导。本文以“双创”为基点,将湘西地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路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双创;职业规划;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2
一、“双创”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与国计民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为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渠道[1]。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要求高校尽快与“双创”相契合,以通识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拓宽创新创业的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主要以理论为核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为此,教育部特别强调,各地高校都要加强推动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结合。从2016年开始,高校必须要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课程,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职业规划课程,并且要以选修必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一并纳入学分管理体系。
二、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及问题
为了掌握湘西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现状,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有效问卷274份。
(一)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清晰的自我认知
“您对职业规划的设计是否清晰”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您对职业规划的设计是否清晰”这一问题的调查,有15人,5%的占比表示非常清晰;有19人,7%的占比表示较为清晰;有55人,20%的占比表示一般清晰;有86人,31%的占比表示不清晰;有99人,37%的占比表示非常不了解。
“您覺得职业规划课程有没有必要开展”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您觉得职业规划课程有没有必要开展”这一问题的调查,有36人,13%的占比表示职业规划课程非常有必要;有141人,51%的占比认为有必要;有41人,15%的占比认为必要性一般;有24人,9%的占比认为没必要;有32人,12%的占比认为完全没必要。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能够得出,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课程尚未引起重视,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普遍缺乏参与度,同时学生尚未形成职业规划的基本意识。进一步分析得出,多数选择体育专业的学生其实并未经过综合的考虑,没有将专业与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相联系。步入大学校园意味着即将与社会接轨,然而大学生多数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身份的转换,尚未对自身形成良好的认知。部分对职业规划较为重视的学生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能又缺乏科学性以及系统性,无法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优势[2]。
(二)针对职业规划缺乏创新思维
“您认为职业规划与创新之间的联系程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您认为职业规划与创新之间的联系程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调查,有23人,占比8%的大学生表示职业规划与创新之间没有联系;有29人,占比11%的人认为有一定联系;有56人,占比20%的人认为联系紧密;有166人,占比61%的人认为从来没考虑过。
通过调查可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创新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职业规划只有较为明确的几种主流选择,没有创新可言。高校所开展的职业规划整体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多数学生在毕业之际的选择是考研或就业,而进行创新创业的仅占一小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高校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缺乏创新性,尤其是体育专业一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三)职业规划课程开设时间略晚
“您学习必修的职业规划课程开设的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由此能够看出,对于“您学习必修的职业规划课程开设的时间”这一问题的调查,有9人,占比3%的学生在大一学习过必修的职业规划课程;有161人,占比59%的学生在大二学习过;有68人,占比25%的学生在大三学习过;有36人,占比13%的学生在大四学习过。
以湘西地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为例,多数大学在大二年级开始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且为选修课,而选修课中有两门必选课,分别是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技能。综上,湘西地区高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时间较晚,且部分为选修课,学生对职业规划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四)职业规划课程设计缺乏丰富性
高校开展的职业规划课程普遍起步较晚,且侧重点非常明显,多集中于撰写职业规划书等以理论为核心的教学,然而很少涉及创业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内容[3]。教学模式也缺乏丰富性,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多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实际教学。因此,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缺乏参与性,也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与“双创”之间的联系。
三、提高职业规划能力路径
(一)尝试尽早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高校应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让大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职业规划,以便为未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大学生也需主动了解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信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适当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针对自身实际确立相应的职业规划目标,高校也应同时对学生开展提前的引导与熏陶。
(二)不断丰富职业规划课程资源
首先,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精准锁定职业规划教育的最终目标;其次,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合理设计职业规划课程的阶段性,通常来说应该在大二和大三两个年级开展,但是低年级学生需要尽早对职业规划作出适当了解。高校应通过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将现代化的MOOC、翻转课堂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健全基础评价机制全面优化师资力量
高校应健全职业规划绩效评价机制,吸引更多专业教师加入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避免专业课程的教师兼任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同时,在工作量考核中引入职业规划的相关指导,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促进教师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修学分中添加职业规划的相关考核,进一步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基于“双创”的职业规划教学实践内容。
四、结语
我国高校应抓住“双创”机遇,积极分析职业规划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加以改革创新。并且,利用各项社会资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建设良好的职业规划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正内涵,不断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究,2015,36(6):99-103.
[2]邹建芬.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5(6):91-95.
[3]黄济民.“双创”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8(6):77-79.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