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白色的毛巾拿在手中,就在那干净利索的一抖与一甩之间,毛巾裹在手中。伴着有板有眼的节奏,有招有式地为客人搓着澡……不同的是,搓澡的小伙子居然哼唱起美国乡村歌曲,原来这一身澡堂子工服的搓澡工居然长着一张洋面孔……在近期一份刚刚推出的网络视频中,美国小伙子麦克又有了他的“新职业”,通过麦克的视角,更多人了解了北京,还感受到华清池所传递出的民俗文化。
麦克,“85后”美国小伙儿,来北京数年,用他的话讲,自己也算北漂一员,去过香港玩过藏区,最终落脚于北京,如今在北京金宝街的一家单位当起了编辑。除了这一张洋面孔,用起筷子比中国人还溜,特别喜欢烤鸭和松鼠鳜鱼外,一口“京片子”成为了小伙子无形的名片。提起与北京结缘,麦克想到了胡同。
这位对生活与城市充满强烈兴趣的大男孩,每到一地总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兴趣,当时的身份还是一位初探京城的旅游者。因为之前的工作与来中国的旅游经历,虽然有了些中文功底,但还是被胡同中的文字所迷。那是一扇扇古朴斑驳的大门,上面的文字吸引了他的注意。“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忠心贯家国 恕道希圣贤”“修身如挚玉 积德胜遗金”……在麦克认为,这些展现独特书法魅力的中国字被主人“雕刻”在大门上,表现出了主人家的文化素养,而文字的内容也蕴含了深刻的内涵。虽然当时有很多还没能理解,但潜意识告诉他,这些文字的意思很美,带着甜蜜与祝福。
“那叫门心对儿。”身旁的北京小伙子方喆搭了话,麦克与北京话的结缘还要从他说起。
2014年,这位小伙子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走进胡同捕捉最真实的故事,用镜头讲述北京的文化。也就是从那时起,“鼓楼人艺”的名字伴随着充满京味的网络视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影片中的演员全部非职业,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次偶然的机会,影片需要一位“外国脸”,就此麦克走进了方喆的视野。
“我跟你说863遍了,取灯儿的灯,不是电灯的灯,也不是点灯的灯,老北京人都管洋火儿,对了也是火柴,叫取灯儿!”这句台词从一张洋面孔的口中说出,为鼓楼人艺的作品《北京姑爷》提了不少气。但因为这句台词,麦克真正走进了北京话的世界。
“普通话和北京话差不多,甚至都一样。”如此这样的認识,不但最初的麦克这样认为,不少外地朋友都会有这样的误解。然而,自打参与影片的拍摄,麦克如打开了北京城市文化新的一扇窗——原来北京话这么好玩,说北京话却也如此不易。
还好,同龄人方喆这方面是特长,打小就是什刹海的根儿,有着先天的语言基础,加之对于北京文化及生活的痴迷,如今一口的京腔,真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他讲话:“我是一名老北京文化的搬运工,我爱老北京文化。爱老北京文化就跟爱学习一样,得表现出来。”
教麦克说北京话是个不易的事儿,虽然美国小伙儿有语言基础,但北京话中有很多是“俏皮”的,是借音喻事的,是一字多音的。于是,方喆很多时候会将这样的语言“教育”浓缩到一词甚至一字。另一方面有事没事就找麦克聊天儿,为麦克营造良好的“京片子氛围”。
“老师”教得认真,美国小伙儿麦克学得努力,不单台词儿背得利落,伴随着对于北京话的理解之深,身上的那股子做派也越来越像北京人了。
“麦克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认真与执着,用咱北京话讲——好刨根儿。”方喆与麦克从合作到友情,从友情到了哥们儿。没错,在北京朋友和哥们儿的关系有着天壤之别。方喆的记忆力,这位洋哥们儿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儿。那是一部名为《中轴线争霸》的视频创作,其中麦克饰演的角色需要不少北京方言有关的台词,于是麦克时不常地就向方喆请教,一句话、一个词,甚至音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怎样展现。在方喆的指导下,麦克不单能够记下来,更会将动作表情伴着有趣的北京话展现出来。
正如麦克对于北京话的领悟,是伴随着生活而行的,两位小哥们儿的情意同样充满了生活的味道。麦克如今还记得第一次吃北京的炙子烤肉,方喆带他去了家正宗且地道的馆子,“那是一种特殊的烤肉,滋味丰富,而且烤肉的炉子特别漂亮!”除了烤肉的滋味,麦克更从方喆那里学到了不少中国文化——“脍炙人口”“文吃武吃”“海底捞月”……方喆将那次麦克与炙子烤肉的“约会”比喻为:“他高兴得像个头回吃到了冰激凌的孩子。”
方喆见证了麦克在北京的不少第一次,麦克其实也见证了方喆人生中的不少第一次。那是方喆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刻,身旁的伴郎格外引人注目,高高的个子,随时带着笑容的洋面孔。
“中国家庭的婚礼很热闹,也很温暖,我感受到了家的感觉,而且在大家的祝福里,我又学到了不少有趣的北京话……”麦克如是说。
伴随着鼓楼人艺与相关作品的不断推出,麦克与方喆迎来了各自的成长。2018年,方喆入围感动西城评选,并成为中国书店雁翅楼系列文化讲座最年轻的主讲人,还成了西城区的百姓宣讲员。麦克则成为了北京媒体的“红人”,北京日报、BTV、新华网、搜狐网……这位美国小伙子用北京话在北京闯出了一片人生“风景”。
“孩子,別离开北京,跟着方导好好拍微电影,大妈喜欢看你演的微电影,传承北京文化需要你。你现在有对象吗?要没有,大妈给你介绍一个。”那是在中国书店雁翅楼活动现场中,一位北京大妈对麦克温暖的交流。观众们还送给了麦克一位有意思的绰号——美国葛优。
“北京给了我很多,我会永远记得北京和北京的哥们儿们,就像那个词——念想。”麦克介绍:除了上面生活的变化,自己更从说北京话、演微电影、传播北京文化感受到了很多、学习到了不少,这些也是念想。就像北京曲艺传承人陈伟老师,他们默默坚守成立燕春社,他们的执着也获得了很多爱北京爱曲艺的朋友支持。还有金老爷子,退休后用废旧材料制作带着北京生活技艺的模型,从他的模型里我也看到了曾经在这座城市里的职业和生活印迹,如耍猴栗子的、拉洋片的、锔盆锔碗的挑子、卖小金鱼的挑子、粪车、水车、排子车……
其实,麦克也在用自己的行动为北京和朋友们留下了念想,他不但努力说着、学着北京话,更将魔术技巧、外国歌曲等来自他家乡的元素应用到视频中。
“我爱北京,更爱这里的文化和语言,这里的生活充满惊喜!”麦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