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萌
凉山果农肖宗全在盐源县卫城镇中河村自家苹果园里采摘苹果。近年来,通过接入电商平台,盐源苹果逐渐打开销路,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喜爱。
“醋溜土豆丝,尝一点!”“你看这土豆好不好,跟我的脸做一个对照。”
2020年春天,一场热闹的带货直播在云南澜沧的云山村进行。短短一小时,当天挖出的25吨土豆销售一空。这场直播的带货人,正是立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这场直播带货,被记录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
2021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此背景下,云南澜沧的“土豆故事”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继续上演,农村电商发展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业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拥有国家,“大国小农”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的主要概括。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生产矛盾愈发突出,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
上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承认限制是自由的开始,我们还得靠这片土地一步步求解解放我们经济束缚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谋求农民收入的增加。那时费孝通提出的方法是工业技术下乡。
如今,想要在小农经济中谋求农民收入增长,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外,另一条途径则是提升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份额。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万亿元。
在轰轰烈烈的农业数字化大背景下,具备“数字”基因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了数字农业建设的先锋队,拼多多位列其中。
在拼多多诞生前,中国的电商已经历经几轮发展,但主要都是“工业品下乡”,培养农民通过电商购物的习惯,农产品上行仍然存在瓶颈。
除受农产品“小批量、季节性、非标准”制约外,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也尚未完全打通。加之在传统电商平台固化的流量分配和商品展示模式下,大部分农民无力承担流量和运营费用,客单价低、利润率低的农产品,始终无法真正融入电商的体系之中。
据《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但仅有1%盈利,另外的7%巨亏,88%略亏,4%持平。
拼多多对于农业的电商化改造,不仅在于坚持零佣金、零服务年费、低广告成本的策略,更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农地云拼”新模式,即通过“拼购”模式,把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用户需求,在“云端”汇聚成一个个相对集中的订单,匹配上供给侧一个个自然成熟的果园与菜地,以包裹为颗粒度,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
这种“多对多”的匹配方式,适应了“大国小农”的具体国情,将劣势变为一种优势。
过去,像广西玉林的百香果、云南石林县的人参果,这些小众农产品因为种植规模不大,长期进不了物流车队,更不用提直接面向零售终端。2016年,广西玉林村民庞志玉以两万元本钱开始在拼多多经营“玉林百香果”,4年时间,累计卖出1500万斤,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2017年起开始在拼多多热销的云南人参果,在3年间带动主产区石林县当地不少种植户收入增加了10倍,种植面积从1万亩上升到近10万亩。
在这种“农地云拼”的体系下,某个时间段可能有数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同时拼单某个产区刚好到最佳食用期的农产品,这种海量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化掉产区的应季产能,从而为农户创造稳定的订单,为农产品大规模上行创造了先决条件。
2020年年初,疫情阻断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通道。为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拼多多开创了“家乡好货”助农直播系列活动,联合地方政府为农民直播带货。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家乡好货”助农直播超240场,覆盖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催生6.7亿笔助农订单,销售农(副)产品总计超过41.2亿斤,帮扶农户113万户。
同年8月,由于农产品需求激增,加上天气炎热,电商平台生鲜损耗率高,拼多多又启动了多多买菜项目,为居民提供次日提服务。
在這些创新模式推动下,2020年,拼多多的农(副)产品成交额为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占全年成交额的16.2%,远高于行业3%的平均占比。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动能,成为国民经济中核心的增长极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能够达1.26万亿元。但是由于农业的生物特性,将数字技术直接拿到农业领域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农业问题,必须开展基于农业生物特性和农业问题的专题研究。
拼多多正进入数字化生产的深水区,探索更精准和标准化的种植解决方案,从源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
让科技真正在实验室外的农田落地。2020年7月,拼多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的数字农业种植竞赛。在这场比赛中,采用数据分析、智能传感器和温室自动化等技术的AI团队,平均生产了6.86公斤草莓,这个数字相比传统农人团队2.32公斤的平均产量,高出196.32%。对应的则是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