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安君
摘 要 铁皮石斛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国内许多地方均在研究种植。在积累多年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概述了铁皮石斛高效栽培措施,并重点分析了铁皮石斛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旨在为铁皮石斛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高效栽培;绿色防控;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35.6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20
铁皮石斛属于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糖、石斛碱等天然药用成分,其味甘、性微寒,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被称为“中华九大仙草”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1]。当前铁皮石斛的栽培方式主要是人工栽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旦栽培管理不当,常年栽培容易加重病虫害[2]。因此,只有做好铁皮石斛的高效优质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铁皮石斛快速生长,提高其成活率,保障其良好的生长状态[3]。
1 发生病害和虫害的主要表现
1.1 病害的主要类型及表现
1)黑斑病,其主要病原体为细极链格孢菌,该病原体主要通过灌溉进行传染,有时也会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其发病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时间上区分,一般4—5月为病害初发期,主要表现为叶片有麻点,颜色为黄棕色;后变为黄褐色;发展为严重阶段后,叶片会出现脱落情形。一般老叶被感染率较小,新叶较易被感染,一旦感染,发展较为迅速,从发病到死亡仅需几日[4]。
2)炭疽病,其主要病原体为刺盘孢菌,主要传播途径与黑斑病类似,所以在进行栽培时,尤其要注意铁皮石斛的通风和栽植密度的控制,如果出现栽植过密的情形,极易导致此病的流行和爆发。该病的发病阶段性特点不明显,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可能发病,病原体一般从伤口入侵。病害的表现,是叶片出现黑色斑块,并由内而外形成圈状,严重的会导致新株受感染和影响,从而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3)根腐病,该病的病原体为立枯丝核菌。根腐病具有毁灭性,发病阶段主要集中在生育期,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灌溉水、基质水及雨水流动进行传播;其菌核直接作用于植株,对铁皮石斛植株肉质茎产生为害,严重的甚至导致根部的腐烂,从而影响到整个根基,导致植株的死亡。
4)疫病,疫病的病原体为烟草疫霉菌。疫病具有毁灭性,且人工栽培的植株发生率较高;疫病病菌传播的途径主要以卵孢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一些病残体也会残留在基质中,通过灌溉水和雨水进行传播;在传播的植株中,以当年的植株苗最易受到感染,且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在起初状态,植株茎会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急剧向下扩展,导致根系的死亡;在阴雨天气和潮湿的天气扩展更为迅速,严重时整个植株会呈现出类似被开水烫过的症状,随后会出现叶片的脱落,不久会死亡。非当年栽培的植株死亡率不高,感染部位一般以植株顶部和嫩叶为主,出现顶枯情形。
5)其他类型的病害,一般以生理性的为主,主要是由于植株施肥、湿度和施药处置不当导致的。常见的病害有药害、冻害及光害、肥害等,生理性病害的主要特征为只有病的症状,但没有病的机理,发病没有明显的时间特征,也没有发病的中心,通常成片发生,发生病害时相连的植株病情差异较小,只要采取对症的举措,一般均会受到较好的处置效果,恢复健康。实践中要对症处置:出现肥害的主要症状为植株的叶端发黑,此时应减少施肥;出现光害时,会出现叶尖干枯的症状,出现此症状时就要及时采取避光举措,加大植株的遮阴度;如果实践中出现叶枯,但生长尚可的情形,应及时加大浇水量,增加水浇灌的次数;出现药害的症状时要立即停药,对基质和植株进行充分的浇水[5]。
1.2 虫害的主要类型及表现
1)蜗牛虫害,蜗牛在铁皮石斛虫害中发生最广泛也最为常见。由于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其发病的环境尤为重要,一年中的6—8月是蜗牛虫害盛行期,如果当年有连绵的雨天,蜗牛虫害就最为严重,蜗牛一般以幼贝和成贝的形式出现,躲在石斛叶的背面啃噬叶和茎,有较强的为害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此外,蜗牛啃噬后留下的粘液及排泄的粪便对石斛生长也极为不利。
2)蛞蝓虫害,在农村也称之为鼻涕虫,其为害的方式和蜗牛虫害类似,一般以幼虫伤害及排泄物污染伤害为主;从阶段上分析,其春秋季发病较多。从虫害活动规律分析,蛞蝓一般夜间出去啃噬,日出则歇,喜欢潮湿的环境,高温和干旱环境极易导致该虫害的死亡。
3)斜纹夜蛾虫害,该虫属于夜蛾科,作为一种间歇爆发的害虫,一般在每年的5—11月发生,7—10月为虫害盛期;该虫白天隐藏,傍晚开始暴食,幼虫一般以啃噬石斛的嫩叶为主,导致植株葉片的丧失,严重时整个植株被啃食光。
4)小地老虎虫害,该虫害一般在春秋季产生为害,害虫昼伏夜出,交配产卵一般在傍晚,夜间开始啃噬,啃食的部位主要为嫩叶和顶芽。虫害的主要症状是部分植株叶有小孔,有半透明的斑块。小地老虎的成虫会啃食靠近地面的嫩茎,导致植株的死亡。
2 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模式
绿色防控,主要指采用以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技术为主的防控模式,可适量使用低毒的化学农药,但严格禁止使用高毒性、剧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应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大量推广使用抗病虫良种技术、有利的栽培技术和物理诱杀技术,大量采用非化学的绿色防治模式,大量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确保铁皮石斛的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减少农业农药的污染和残留,以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对病害来说,其主要采取的绿色防控模式为:“预防+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防治模式。对于虫害来说,主要采取的绿色防控模式为“阻隔+诱捕+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的防治模式。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控技术
1)注重大棚的搭建和场地的选择。大棚要求通风透气和保温,并配有遮阳网,在四周要安装防虫网,在大棚内要配置苗床、风扇和一定的加热和喷雾系统,一些基础条件好的大棚还可以配置降温系统、湿帘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更高质量地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
2)注重种苗的选择和基质的质量。在种苗的选择上,一般选择生长好、叶色好的定植苗,确保茎有3~4个节间,根长应确保3 cm以上,选择白色、无畸形、无黑色根皮种苗。受到污染的种苗一般不采用,确需采用的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稀释液进行浸泡;栽种过程中,要将正常苗、污染苗分开存放,确保一定的密度。要确保石斛苗根系的生长,由于其好气性特征,要求基质土壤必须通气性好、排水性好、不发霉、无病菌。基质的选择一般以松树皮和泥炭为主,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3)注重日常管理。由于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所以石斛苗定植后,保湿和遮阳是重点,叶面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稀释液进行喷雾,要尽可能降低光照,7 d内的空气湿度保持为90%,遮阳网的遮阴度约为70%,在移栽3 d后进行1次叶面施肥,主要是促进其发芽和生根。
4)温度和水肥管理,大棚温度一般控制为15~30 ℃,夏季必须加盖双层的遮阳网,气温达到30 ℃后,必须通过风机和湿帘人工降温,也可以采用人工通风、风扇等方式进行降温。冬季应做好保温工作,保温的方式主要为人工加温、利用热水循环系统等。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会导致植株出现病害和虫害。水肥管理中,一般湿度控制为60%~80%,如果出现湿度不足的情形,必须采用喷雾系统进行加湿,加湿的方式有很多种,叶面喷雾是常见方式;湿度较高时,要加强通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肥力管理方面,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形施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也可采用三元复合肥进行根外施肥,施肥方式一般以滴灌进行,施肥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施肥也极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3.2 采用物理防控技术
1)采取覆盖防虫网的方式进行防治。在石斛苗定植后,要在通风口覆盖防虫网,规格一般为40~60目,可以起到较好的阻隔作用,对夜蛾类、蚜虫类隔绝效果较好,也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2)色板诱控防治技术。有些病虫害对颜色有强烈的趋性,利用害虫这一特性,可以将带有颜色的粘虫板悬挂在棚中,对害虫实施诱杀;黄板悬挂的数量一般为25~40张,黄板的规格一般为25 cm×40 cm,将黄板均匀地插置于大棚中,在色板粘满害虫后,必须及时更换。
3)杀虫灯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来实施诱杀,针对的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实践中一般采用太阳能或频振式杀虫灯,每公顷安装1~2盏,效果较为明显。
4)人工防控技术,就是及时将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植株移出大棚,防治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擴大,尤其是由于疫病、根腐病导致的植株病害,处置必须果断及时。在傍晚对蜗牛等虫害可以采取人工扑捉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在雨后进行扑捉也是较好的方式。
3.3 生物防控技术
通过种植实践和查阅文献,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控技术主要有: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生物农药技术等方式进行防控;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主要是利用害虫性信息进行雄虫的捕杀,减少交配率。生物农药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也被称为农业抗生素技术。
4 结语
铁皮石斛绿色防控要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实施,综合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的方式加强病虫害的调控,创造一个利于石斛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坚持科学严谨的要求,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注重天敌的保护,确保种植铁皮石斛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雪娜,吴雪娇,刘顺航,等.铁皮石斛药理作用及其保健食品研发进展[J].保鲜与加工,2021(7):1-11.
[2] 李冬妹.铁皮石斛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佛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8.
[3] 斯金平.铁皮石斛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4] 杨凤丽,姚林泉.温室栽培铁皮石斛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4):59-62.
[5] 刘先辉,洪海林,冯海明,等.铁皮石斛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9,32(4):74-7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