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 王萌孟 孙浩
摘要:本研究在自杀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专家研讨的方式,经过2030名初试构建出3个维度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并通过12238人的正式施测以及多种方法的分析验证,最终确定该量表。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的模型结构合理,拟合良好,量表各项目区分度良好,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因此,该量表可作为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青少年;自杀筛查;生命意义
自杀是我国青少年的三大死因之一,仅次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恶性肿瘤[1-2]。青少年自杀不仅让人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叹息,也给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有效识别自杀的高危人群,有助于自杀干预工作的精准高效开展,是制约自杀干预工作的关键所在[3]。通过回顾既往应用较广的自杀评估工具,我们发现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不可回避的缺点:一方面,目前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的研究多针对大学生,且存在信效度不高、测查项目过多等问题,是否能够实际应用于中学生群体有待商榷;另一方面,目前在校园中多使用SCL-90、UPI等心理健康测评,此类测评侧重于筛查个体广泛的一般心理问题或症状,無法满足自杀风险筛查的定向排查需求。为此,研制一款精准高效且便于使用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根据自杀意念-行为框架,从自杀意念的产生到自杀行为的尝试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自杀三阶段理论将个体自杀的过程分为自杀意念的产生、升级、向自杀行为的转变三步,当具有强烈自杀意念的个体具备自杀能力时,个体就会进行自杀尝试[4]。据此,本研究基于自杀三阶段理论,分别测查青少年是否具有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和是否有尝试自杀的风险,以此实现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的分级筛查和预警功能,为及时、高效的自杀干预奠定基础。
1对象
1.1预测被试
随机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和聊城市6所学校,其中初中2所,高中2所,大学1所,共2100名青少年作为被试进行初测,以确定测试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0份,有效率为96.67%。其中初中生751人,高中生644人,大学生635人,M年龄=16.36,SD年龄=3.10。
1.2正式测量被试
随机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和聊城市14所学校,其中初中4所,高中3所,大学2所,共13000名青少年作为被试进行正式测量,以确定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的正式量表。本次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2238份,有效率为94.14%。其中初中生4534人,高中生4147人,大学生3557人,M年龄=16.66,SD年龄=2.72。
2方法
2.1量表编制过程
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分析量表各维度的核心要素,进行原始题目的编制,题目来源主要包括借鉴、改编国内外具体症状领域的代表性测评工具,最终形成预试的18个项目;其次采用预试版本对预测被试进行测量,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并根据理论构想对正式版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听取心理学专家、心理学研究生对题目表述、语义、数量上的修改意见,确定正式测试问卷,最终形成包含3个维度、16个项目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
2.2研究工具
2.2.1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
量表包括3个维度,16道题目。其中,“痛苦和绝望感”维度包含8个题目,“联结”维度包含5个题目,“自杀获得能力”维度包含3个题目。量表要求被试回忆自己在过去半年内的实际表现,并判断与题目描述的符合程度,其中“痛苦和绝望感”维度和“联结”维度采用1-4的4点计分,“自杀获得能力”维度采用1-3的3点计分,分数越高,代表个体对应维度的水平越高。
2.2.2自编自杀意念判定问卷
以“最近半年内,你是否有过自杀念头”来划分青少年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以“如果你产生了自杀念头,是否会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家人、朋友或未实现的目标)而停止这些想法?”来划分青少年弱自杀意念组和强自杀意念组。
2.2.3指导量表划界分的方法
本研究以青少年自杀意念或行为的预测因素作为筛查自杀高危人群的指标,以克服既往研究直接评估自杀高危人群进而导致个体隐瞒真实情况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对个体尚未表露的自杀意念和行为进行早期筛查[5]。以全体样本的均分+1个标准差结合不同分组得分的均分来分别制定各个维度的划界分,凡是得分高于划界分的青少年,无论其在筛查过程中是否表露自杀意念或报告了何种程度的联结,均被评估为相应阶段的高危人群。
2.3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
3结果
3.1项目分析
3个维度下的所有题目与所在维度总分间均显著相关(ps<0.01),系数大小在0.57-0.82之间,所有题目在高分组(前27%)与低分组(后27%)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s<0.001。可见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各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2效度分析
依据自杀三阶段理论建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的三因素结构,并以初测被试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维度模型拟合指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如下表1所示。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47.57%,得到包含3个筛查维度16个项目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与理论构想的结构吻合。结果如下表2所示。另外,本量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绝对值在0.23-0.38之间,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绝对值在0.49-0.93之间,ps<0.01,说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归属性,结果如下表3所示。上述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3信度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各因素的Cronbach’sα系数在0.50-0.87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为0.84,较为理想。
3.4量表的划界分
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组的痛苦和绝望感平均分为20.75,全体样本的痛苦和绝望感平均分为16.42,标准差为4.73,据此以痛苦和绝望感得分≥21分作为有自杀意念的划界分;强自杀意念组的联结平均分为12.83,全体样本的联结平均分为14.92,标准差为2.12,据此以联结得分≤13分作为强自杀意念的划界分;有自杀意念且程度超过联结组的自杀获得能力平均分为6.01,全体样本的自杀获得能力平均分为3.84,标准差为1.13,据此以自杀获得能力得分≥6分作为有自杀尝试风险的划界分。
4讨论
4.1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的编制过程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首先,本研究基于自杀三阶段理论对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的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理论建构。其次,本研究广泛收集问卷试题,并邀请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进行润色,并通过多次大规模的数据收集以及多种心理统计学方法,验证了问卷理论构想和内容表述的合理性。
4.2自杀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可作为青少年自杀预警工作的定量分析工具
为全方位筛查并评估青少年的自杀风险,本量表一方面以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筛查依据进行自杀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及时预警,另一方面进一步筛查具备尝试自杀可能的群体,测量学指标良好,且做到了分级响应,便捷高效,既能满足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的筛查需求,为学校的自杀干预工作指明方向,也是面向该群体心理健系统的重要补充。
5结语
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的筛查问卷能够帮助学校和家庭及早发现青少年自杀的高危人群,防患于未然。此外,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这进一步提示我们,以教育赋予青少年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促使青少年心怀珍惜和尊重自我及他人生命的积极观念,才能够从源头上遏止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玉峰.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现状和变动趋势(2003-2015)[J].南方人口.2018,33(4):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http:// www.nhc.gov.cn/mohwsbwstjxxzx/tjtjnj/202106/61cd8c0fb4a24f51bd1b80533e25c004.shtml.
[3]王萍,牟宏玮,吴连海.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及自杀预防问题的思考——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青年探索,2009,4(6):78-81.
[4]Klonsky,E. D.,May,A. M. Differentiating suicide attempters from suicide ideators:a critical frontier for suicidology research[J].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2014,44(1):1-5.
[5]吴宁.大学生自杀易感人群筛查量表的初步编制[D/OL].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陈立,(197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山东育中方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校变革与发展,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