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6月21日下午,陕西进行了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笔者分别从总体分析、考查的具体知识点、试题特点三方面对本次考试试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发现地理试题越来越趋向灵活,需要学生结合真实情境分析地理问题。最后,笔者针对试题特点和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复习策略建议,以期对初中地理教师开展复习工作提供一些想法。
2021年陕西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全省统考的第三年,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灵活。本次试题非常具有地理特点,越来越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越来越重视问题的分析能力,判读材料的能力,从地图、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构建各个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即就是向测试学生能力的角度进行变革,当然也不是彻底不考查记忆,没有基础知识的夯实,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具体分析试题如下。
一、总体分析
本套试题满分60分,其中选择题24分,占40%;综合题36分,占60%。
中国地理部分占50%,世界地理部分占30%,地球和地图占15%,乡土地理占5%。
二、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1、选择题(3分)
1题考查地图的实际应用,2题考查地图图幅大小、表示范围、比例尺三者间的关系。
2、综合题(6分)
25题合计6空,分别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地图中判断两点间的方向、经纬度的判读、极昼极夜出现的地理位置、太阳高度的变化、结合二十四节气考查当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和昼夜长短情况等知识点。
(二)中国地理
1、选择题(12分)
6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合理开发,11题考查中国的疆域(四至点、地跨的温度带、跨经度广带来的现象),12题考查某一省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中心、邻省、面积排序等,13题考查乡村的合理开发,14题结合人口普查图表考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特点,15题结合人口普查表格考查我国人口素质变化特点,16题考查产业的分类,17题考查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18题结合疆域图考查我国海域,19题考查海洋的合理开发,20题考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1题考查自然区域的正确保护措施(本题考查秦岭)。
2、综合题(18分)
28题合计6空,分别考查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台湾省的组成岛屿、台湾岛被称为“东方甜岛”的原因、台湾岛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等知识点。
29题合计6空,分别考查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观察地图分析图中河流的类型与绿洲的形成、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正确措施、认识不同地区的合理发展产业的方向等知识点。
30题合计6空,分别考查长江三峡河段丰富的水能资源、“鱼米之乡”的优势与劣势、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核心城市对周围区域起到的辐射作用、江南水乡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
(三)世界地理
1、选择题(6分)
4题考查珠穆朗玛峰的知识(海拔的变化、具体位置等),5题考查大洲大洋和六大板块,7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8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9、10题考查读图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势、纬度高低、地形等)和人文特征(人种、宗教、国家发展程度、交通、首都等)[本试题考查德国]。
2、综合题(12分)
26题共6空,分别考查结合地图,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本题考查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结合地图判读印度半岛的主要地形、拉伯半岛丰富的石油资源、结合阿拉伯半岛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根据印度半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推测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等知识点。
27题共6空,分别考查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结合地图分析俄罗斯交通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图分析俄羅斯的河流与内河航运、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方式等知识点。
(四)乡土地理(3分)
仅3道选择题:22题考查北京和西安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23题考查北京和西安的人文环境特征、24题考查北京和西安的世界遗产、戏曲等城市风情。
三、试题特点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本套学考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题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如1-3题,结合手机电子地图考查地图的相关知识,表示出题人的出题方向向课标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靠拢。
2.试题越来越多的结合热点问题,将想要考查的知识点问题与社会热点进行关联。如第4-6题结合中尼两国重测珠峰高度考查板块活动、大洲大洋等知识;第14-15题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考我国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等等。
3.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25题选择“北极俯视图”考查学生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方向等方面的知识点,而不是常见的横平竖直的经纬网,难度较大。
4.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描述性的开放性试题增多。
如第28题,题目要求描述台湾省各个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第30题最后一问,要求说明图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未来复习方向与具体策略建议
经过分析本年度学考试题,现尝试思考下一年度的复习方向和具体策略如下。
1.复习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体,但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而记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将基础知识的记忆留在课前课后时间,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
每节课前下发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练习册,要求课余时间背诵,由组长检查组员记忆情况,组长由课代表检查。
设计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练习册,计划练习册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设计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做基本认知;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大纲,罗列主要知识要点;第三部分为提纲填充测试,这部分可由班级统一安排时间检测记忆情况;第四部分为空白部分,请学生结合课前的记忆、课堂的复习、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树,罗列出记住的所有知识点,并建立写知识要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部分为会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并针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给出对应练习题。
2.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重点在于分析能力的提升。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文字材料、图表、地图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并且通过相关题目的练习请学生尝试分析,不断提升分析能力。
3.加强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每节课加入1-2个综合表达的习题,尤其是中国地理部分,先请学生尝试描述,再给出示例作为参考,不断模仿专业用语测表达,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加强关于热点问题的分析与相关例题精练。
一轮复习结束后,利用两至三节课做热点分析问题题目。教师提前做相关复习资料,从热点材料、可能考查的问题以及例题精选三部分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张家辉.地理教学.2020(14)
[2]发掘“错题”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J].李演.基础教育论坛.2021(02)
[3]“小题大做”:基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专题演练教学策略研究[J].艾启英.新课程评论.2020(02)
作者简介
李梦月(19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710003,研究方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