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梓杰
书法结构是对一个字里各笔画以及字的外形的安排,又称“结字”或“结体”。或许有同学会问,学结构有什么用呢?练字不就是练好一撇一捺,组合在一起就行了吗?事实上,一个字的结构直接影响到字的美观,特别是在硬笔书法中,结构对字美观程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同时,结构也是学习书法过程中的难点。初学者往往因为没理解结字的规律而盲目练习,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那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字的结构呢?下面这些经验也许能够帮助到你。
每个字都有它的特点,我们是不是要学习每个字的结构呢?其实不然。字形结构是有规律的,不论字的形态和风格如何变化,在字的外形上有一些规律是不变的,比如字的外围点画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包括点画形成一条直线或者曲线。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举一反三。
刚开始学结构,先要从“平正”入手,做到平稳端正,有一定基础后,再追求复杂的字势。那要怎么“平正”呢?我们以楷书为例,列举一些结构的规律。
一、字的外围笔画可以形成弧线规律
例如“高”字(例字来自《颜家庙碑》),字的外围笔画用圆圈标示,其所形成的规律用线条表示(下同),观察可见,左边:点的左侧、横的左端、竖的头部形成一道弧线;右边:点的头部、横的右端、横折钩的折处和下面的竖钩也形成弧线。这样处理让“高”字显得外形端庄饱满,变化中不失规矩,体现了汉字书法协调、和谐的艺术特点。
二、字的外围笔画可以形成斜线规律(不能是水平线或竖直线)
漢字中一般形成斜线,较少形成水平线或竖直线的规律。下面是错误例子。
有些同学在练习写“照”字时,字的右边两个横折处和第四点形成了竖直线,如右图。这是不对的。
此外,“照”字的顶部也几乎形成水平线,如下图。同样不对。
字的外围笔画形成水平线或竖直线的情况,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这样处理容易导致整个字的外形不够饱满圆融,缺乏美感。所以,我们在处理书法结字时应该尽量避免上面这两种情况。
下面是正确的示范(例字来自《多宝塔碑》)。
例字中的上部外围笔画形成了一条向右上角倾斜的斜线,而右侧上部形成向右下角倾斜的斜线,右侧下部则形成向左下角倾斜的斜线。这样处理使得“照”字既不呆板,又不杂乱,显得端庄而灵动。
又如有些同学练习时写的“清”字。
右半部第一横和第二横的开头和结尾均形成了竖直线,这样处理显得呆板,缺乏灵动感。
下面是正确示范(例字来自《颜家庙碑》)。
例字中的第一横和第二横左端形成了一定的坡度,是斜线;第一横和第三横左端也形成了斜线。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横右端形成了明显的斜线。这样处理使得“清”字笔画之间的排列规律富有艺术性,而不是机械地堆叠,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字的外围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写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遵循上面说的这些规律,让外围笔画形成斜线或者弧线,尽量避免形成水平线或者竖直线,从而让自己的作品更饱满、灵动,具有美感。
三、字的外形需要饱满,并尽可能接近圆形
以上图中的“归”字为例(例字来自《颜家庙碑》)。例字的左侧形成了弧线,右侧也遵循弧线规律,整个字形显得饱满圆融。
又如下图中的“归”字(例字来自《智永真草千字文》)。
例字的左边、右边分别形成了弧线,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了斜线,字形显得饱满、美观。
如果不注意这一字形规律,我们极有可能出现下图中的问题。
在这一例子中,字左侧的笔画形成了竖直线,导致字形结构显得不够饱满。
对字形的处理还有一种误区,就是字的外形直线过多,缺少曲线,导致字形呆板,如下图中的“明”字。
该字左边的竖、右边的竖钩都是竖直线,上部、下部的外围笔画也连成一条直线。虽然上部外围笔画形成的直线微微倾斜,不是水平线,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字的外形直线过多,最终还是导致字形呆板。
正确的示范如下。
上图中的“明”字,左边的竖和右边的竖钩都不是竖直的,它们都有一定弧度。这样一来,整个字形外围更接近于圆形,从而获得一种饱满的效果。
以上就是书法结构中,对字的外形进行处理的一些规律:字的外围笔画需要形成一定的直线或弧线,但不能是水平线或竖直线,并且让外形尽可能地接近于圆形。规律虽然简单,但是由于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包围结构等,所以需要同学们十分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结字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总之,我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读帖,多体会经典字帖中的处理方法,先理解再练习,这样学习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们欣赏了几个例字,并在对比中发现,书法家在处理汉字外形的时候,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在书法中叫“法度”。当然,书法的规矩不只有这次介绍的字的外形的规矩,还有其他很多如笔法、字内部的规矩、字之间的规矩,等等。以后咱们再一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