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的土传病害及其防控

2021-10-30 00:50付艳慧高远付梓南王玉斌付星
新农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马铃薯防控

付艳慧 高远 付梓南 王玉斌 付星

摘 要: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冀北地区作为坝上马铃薯的主要产区,在当地产业扶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土传病害的防控非常重要,本文从馬铃薯土传病害的内涵、土传病害的发生特点、土传病害的类型,综合提出土传病害的防控举措,以期为农户做好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土传病害;原因;防控

土传病害指的是病原菌通过植株病残体采用菌丝体、病菌孢子的形式潜伏在土壤中,等到下一茬口碰到新的寄主,开始其侵染循环。通过土壤的方式进行传播病原体的方式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带菌传染媒介是种薯。病菌能够在寄主的体内甚至是体表产生新的能够侵染的繁殖体,在收获的时候,新的繁殖体能够伴随病残植株和以孢子的形式回归到土壤中,或者存在于块茎上,并形成新的传染源。

1 土传病害的危害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能够打破马铃薯表皮的保护,进而侵染马铃薯,通常来说会危害植物的根、茎(块茎、匍匐茎、地下茎等)及嫩芽,一些病原菌不能破坏表皮的保护,只能通过伤口进行侵染,还有一些则可以通过皮孔甚至是气孔进行传播。病原菌侵染植株后,就能够在植株体内进行快速繁殖。真菌多以孢子萌发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体的形式从伤口直接侵入;细菌则是菌体通过水滴或者水膜等形式从伤口和气孔传入。细菌和真菌传入后,会导致植物组织的糜烂,并产生一些水解酶,比如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这些物质会使得植物的细胞壁软化,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为微生物获取植物体细胞内营养物质提供了机会,比如果胶杆菌属病菌以及线虫。

马铃薯在生长前期发生土传病害,容易引起幼茎腐烂猝倒,此时幼苗会很快死亡,非常影响马铃薯生产,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染病,则十分容易造成减产降质,一般的病害侵染,减产可达到20%~30%,严重的年份减产会达到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生后十分难防控,它能够依靠土壤和植株残体过冬,进而影响下一茬作物生产,如此循环,病害发生程度会逐渐增大。

2 土传病害的发生原因

近年来,冀北坝上马铃薯在生产中,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土传病害的出现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一是土壤连作,作为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冀北坝上地区连年种植马铃薯同一作物,使得一些病原菌对当地环境进行了适应,使得病原菌连年繁殖,使得土壤形成病土,处理不当,就使得马铃薯生产中年年发病,连年生产会导致枯萎病以及疮痂病发生得比较频繁。二是生产管理中施肥不当,冀北地区农户为追求高产量,大量施用化肥,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不断降低,化肥中尤其氮肥的过量使用,能够刺激土壤中丝核菌、镰刀菌以及轮枝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加剧土传病害的发生。三是线虫侵害,土壤中线虫的出现与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线虫不仅能够破坏马铃薯根系的伤口,还会促进病原菌的侵染,

3 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防控策略

冀北坝上地区作为马铃薯的主产区,一是要重视抗病品种的筛选,尽量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且抗逆性较强的优质脱毒抗病种薯,不仅如此要采用拌种或者包衣的方式对种薯进行预处理。二是要加强土壤处理,冀北地区马铃薯多为露地栽培,因此,应在起垄之前加强土壤消毒,并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调节土壤生物环境保持平衡,不仅如此,在起垄覆膜时,应进行药剂喷雾,减少病虫危害。三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减少地下害虫的出现,从而进一步防止病菌孢子的扩散。四是要进行合理的轮作,不同的病害在轮作的年限上也不同,因此对土传病害预防来讲,掌握好轮作的时间至关重要。五是继续加强马铃薯重大病害的预测预报,不断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及生物防控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强监测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等。

猜你喜欢
马铃薯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马铃薯有功劳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定边马铃薯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胖胖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