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
舜耕路北起经十路,南至二环南路,长约10公里,双向六车道,是济南的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相传舜帝曾耕于历山,因而得名。
20世纪90年代以前,舜耕路只通到山东财政学院(今山东财经大学西校区)大门南侧。这儿是6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兼停车场,那时66路公交车称33路,再往南就变成乡村小道,进入八里洼庄。
著名乡土作家刘玉堂先生的中篇小说《八里洼纪事》对此有一段描写:“八里洼村里有一家驴肉馆,店家养了一头毛驴,每天早上牵出来,拴在村东头的电线杆上,晚上再牵回家,这头毛驴成了移动着的活招牌。”刘先生说拴毛驴的地方,早已被拓宽的柏油马路所代替,已认不出当年的模样。
记得第一次走舜耕路的时候,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从经十路转到舜耕路,忽然感到一阵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闷热瞬间散去,就像走到了一个大花园中,渗入心脾的清新、泛着泥土的气息,感觉是两个季节,自此我记住了这条路。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舜耕路先是扩宽到金鸡岭热电厂,而后又一路南延,直达二环南路。至此,舜耕路把济南老城与新城完美对接,形成泉城特色风貌带,以文化和历史,奠定城市中轴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中轴线,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中轴,展现出济南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演变,被誉为济南第一人文景观大道。
济南已故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生前致力于舜文化和济南历史文化研究,且颇有建树。大舜文化蕴涵了深厚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至今,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力量的象征。先生经过缜密论证作出“大舜文化就是济南主题文化”这一结论。济南市把这么一条城市主干道命名为舜耕路,这是对舜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了济南的内涵,也为泉城的景观建设确立了主旋律。
舜耕路占尽了地利。泉城公园被称为城市绿肺,舜耕路就从她的门前经过,而且無缝隙对接。这儿早就免收门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首选。这条路上大学科研机构众多,文化气息浓厚。虽位于闹市,却无人声鼎沸之扰,除了办会展,其余时间这条路十分静谧。我曾仔细观察过,在济南再也没有比这条路上蔷薇花多的了——自泉城公园起到二环南路,无论是单位还是居民区,临街的每一面墙都栽着蔷薇,每到花季,这些小花就会一簇簇地竞相开放,微风吹来,一晃一晃地向行人打招呼,成了一条花街。早晚的人行道上,到处都是锻炼和赏花的人,真是人在花中游,一路花香一路景。
舜耕路上槐树也特别多。蔷薇花期结束,人行道两旁的槐花又盛开,甜甜的花香扑面而来,味道浓郁久远,沁人心脾,吸引着一群一群的蜜蜂前来采花酿蜜,成为舜耕路上又一道风景。看到槐树,就想起村口的老鹳窝,想起盼儿归的老母亲。每当闻到槐花香时,总有望乡更觉香,思乡香更浓之感,所谓槐香就是怀乡吧。如此说来,舜耕路还是一条望乡路,乡愁路。
2014年春,济南“北水南调”成功,通过加压把大明湖的水引到了历阳湖,并在岸边建设了街头小景,给市民增添了一处亲水平台。这对舜耕路来说真是点睛之作,立马让这条路有了灵性,活了起来。
而今,每当有朋友问家住什么位置时,我总喜欢说舜耕路旁。朋友就会啧啧称赞:“那是好地方!”我心里也会小小地得意一把。这些年,私家车早已进入家庭,可我就是喜欢让前行的脚步放慢下来,欣赏沿途的景色。一直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寒来暑往,一年四季,看舜耕路变换不同的风景,这也是一种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