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27秒,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飞行任务,他们是我国空间站的首批太空访客。聂海胜担任指令长,46岁的湘潭伢子汤洪波是首次飞行,成为“首飞”即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
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高三那年,汤洪波看到学校张贴的招飞通告。回家后,他把考航校当飞行员的想法,跟父亲一说,汤父便意识到孩子长大了,该去闯闯了,对他的理想表示赞同。汤洪波还跟母亲说:“因为体格原因,以前飞行员招北方人比较多,湖南人招得并不多,我想去试一试。”
汤洪波凭借平时打篮球锻炼出的出色身体素质,一路“过关斩将”,順利被航校录取,开始了他的飞行员之路。汤母清楚地记得,那是9月,家里的二季稻已经是绿油油的一大片,就要到抽穗收割的时候。汤母说:“没想到一下子就考上了。”
19岁的汤洪波拿到招飞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得不得了,在家里又蹦又跳。家里为此还买了一大捆鞭炮,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一直从院子响到村头,全村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汤洪波考上航校后,来到河北保定上学,刚上学便遭遇了“拦路虎”,体能测试不合格。如果体能测试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好不容易从田间地头飞出来了,不能还没有飞多远就被淘汰,怎么办?练!汤洪波风雨无阻,在操场上跑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后,汤洪波的体能测试成绩从垫底“跑”到了前面。汤洪波说:“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
汤洪波在训练中
汤洪波每次从部队回来,都会抽时间去看看他的长辈,及老邻居,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汤洪波担心父母舍不得花钱,每次回来,都会为父母在镇上买一些日用品带回家。汤洪波和父母通常都是电话或视频联系,父亲总会在电话的这一头叮嘱他:“年轻人,就是要吃苦,要历练,要出力。”
在部队空闲时,汤洪波喜欢拿着飞机模型,一遍一遍地比划着如何安全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的脑海里还在一次一次地“演练”着操作飞行,思考着眼、手、脚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有了平日的思考和练习,他的飞行成绩总能得到满分,战友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经过大学学习和部队的飞行演练,在毕业时,队长问他:“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他回答道:“战斗机!”队长继续问:“你选择留在内地、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汤洪波没有多加思考就选择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说:“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
于是,汤洪波从航校来到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此后经过8年执飞任务的历练,安全飞行1159小时,凭借出色的飞行成绩,成为飞行大队的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09年,我国开始从优秀的飞行员中招录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的汤洪波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于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汤洪波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发动机发出的那种轰鸣声,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很惬意。成为航天员后,他把以前飞行用过的头盔,都一直放在他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用来提醒自己曾经是空军优秀的飞行员,用那些成功的自豪经历来激励自己,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航天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后,汤洪波以为他有过飞翔蓝天、直插云霄的经历,就可以很快体验到漂浮太空的感觉。但事实绝非如此简单,从天空到太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这里他要完成体能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学习训练。而且这些训练,既是挑战学习能力,也在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16年5月,汤洪波成为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汤洪波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汤洪波面对模拟失重训练,却成了他“迈不过去的坎”。汤洪波说:“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他一穿上训练服,就特别烦躁,时常自责:“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
出征
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训练的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为他担心。有一天,他请教有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请工作人员将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在多次训练后,他越过了这道令他寝食难安的难关。汤洪波始终坚信,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
汤洪波说:“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从入选航天员队伍到成功飞向太空,训练和等待的时间竟长达11年。在这个漫长的11年中,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各种各样的艰巨挑战,都要全力以赴,咬牙坚持,通过一次又一次严苛测试。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27秒,汤洪波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一起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飞向太空。相对于其他两位有过出征经历的航天员,46岁的汤洪波终于迎来了他的“首飞”。
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充满风险和挑战。压力就是动力,在谈及这次飞行任务时,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对自己的信任,就是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就是对航天团队的信任,因此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汤洪波的妻子也是位航天人,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参与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喜欢书法的她,还专门亲手制作了卡片,让他带上太空。她说:“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
远在湖南湘潭老家的汤父,看到儿子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见面会上,举起右手,行标准的军礼,内心更是激动,他说:“国家强大了,科技很发达,愿他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汤洪波从一名空军的飞行员,经过长时间的淬炼,从备飞到飞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厚积薄发,“首飞”即是进入空间站的人,他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