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地 红色七里坪

2021-10-30 14:24张剑虹
文史春秋 2021年9期
关键词:七里坪黄安黄麻

张剑虹

七里坪镇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原名黄安县)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红色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七里坪人民前赴后继闹革命,点燃了黄麻起义的烈火,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创建,红二十八军在这里壮大,新四军第四支队在这里改编,《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送郎当红军》3支革命歌曲在这里唱响,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从这里走出。大革命时期,全镇8万人,就有4万多人参加红军,登记在册的烈士有7500多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军,处处有遗迹,山山埋忠魂,是七里坪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长胜街曾是七里坪镇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全长400米(1949年后又续建290米),这里有黄麻起义指挥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苏维埃银行、经济公社、革命法庭、中西药局、合作饭堂等革命遗址、遗迹,浓缩了七里坪镇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历史。

1927年,中共黄麻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大别山地区率先举起武装斗争的红旗,起义指挥部就设在长胜街上的文昌宫(建于元朝末年)。早在五四运动后,文昌宫就成了七里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一批痛恨腐朽黑暗旧制度、向往光明公平新社会的知识分子经常在这里聚集,“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他们从旧政府手中夺取教育权,在文昌宫创办了黄安县第二高等小学,传播革命理论,培养革命人才。

1923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在他亲手创办的武汉中学成立中国共产党黄安工作组,正在武汉求学的七里籍学生郑位三、戴克敏、戴季伦、戴季英、赵赐吾等人都是其中的骨干分子。他们响应董必武的号召,从武汉回到家乡,满怀理想、满怀激情走进大山深处,到农户家中宣传革命道理,唤醒农民群众,发展革命力量。

1925年秋天,以七里坪地区的共产党员为主,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黄安特别支部在文昌宫成立。从此,鄂豫皖地区的革命烈火就从七里坪燃起,燃遍了黄安、麻城,燃遍了大别山。郑位三、戴克敏、徐朋人、陈定侯、曹学楷、汪奠川、甘济时、赵赐吾、吴焕先、戴季英、戴季伦、郑行瑞、程昭续、程怀天等一大批七里籍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怀着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理想成立农民协会,组建工农武装。戴克敏明确提出“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口号,农民运动在七里地区和整个黄麻大地风起云涌,到处都是扛着梭镖、唱着歌谣,跟着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敌人的屠刀吓倒了懦夫,但吓不倒英雄的七里坪人民。郑位三、戴克敏、吴焕先、陈定侯、戴季英等人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以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秘密重建中共黄安县委,并提出“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继续领导农民自卫军和革命群众坚持斗争。

1927年8月,中共黄安县委在文昌宫召开紧急会议,郑位三向与会的共产党员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会议拟定了《中共黄安县委关于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指示的报告》,通过了《中共黄安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计划》。

革命的烈火再次燃起,失色的大地又勃发生机。熊家咀是七里坪大山深处一个秀丽的村庄,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无情压迫,全村的贫苦农民都过着衣不遮身、食不充口的生活。1927年9月16日,300多名不甘忍受剥削压迫的农民在村中共产党员程昭续、程怀天的带领下,举起长矛、大刀,扛着扁担、铁镐,冲进昔日只能低眉远望的大地主程瑞林的深宅大院,处决了程瑞林,打开粮仓分粮食,一举拉开“九月暴动”的序幕。紧接着,长冲、福德桥、古峰岭、阮家店、东岳庙、柳林河、七里坪工会也相继举行暴动。很快,发端于熊家咀的“九月暴动”就在黄麻两县形成燎原之势,它第一次向广大农民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复辟活动,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为即将举行的黄麻起义准备了基干队伍,揭开了序幕。

1927年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聚集在文昌宫,总结“九月暴动”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讨论新的暴动计划,改组黄安县委。11月11日,黃麻特委再次在文昌宫召开会议,决定举行武装暴动,夺取黄安县城,并成立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1927年11月13日下午,以七里坪地区为主的黄安、麻城两万多农民在黄麻特委的领导下,从七里坪河滩出发,浩浩荡荡向黄安县城挺进。晚上10时开始攻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14日凌晨4时攻下黄安县城。土地革命的旗帜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黄麻人民把对新生活的向往写在黄麻大地上。

起义农民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曹学楷任黄安县农民政府主席;创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鄂东军设立了党代表,由戴克敏担任。这标志着在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之初,就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鄂东军也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

黄麻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的成功,对推动鄂豫皖边界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黄麻起义的成功使敌人惊恐万状。1927年12月5日晚,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教导师闻清霖部从麻城宋埠出发,向黄安县城奔袭而来。在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次日凌晨4时,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解放21天的黄安城又落入敌手。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汪奠川等人在七里坪闵家祠堂集合了72人、42支枪,转战到黄陂木兰山,并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七军。

武装起义部队退出黄安后,黄麻又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七里坪更是一片腥风血雨。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和带血的屠刀,七里坪和整个黄麻地区没有一个革命者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一个群众苟且求荣,他们心中有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有对美好社会的执着追求。

“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这是在七里坪镇流传至今的一首诗,说的是中共七里区委、区农协负责人,21岁的秦绍勤英勇就义的故事。秦绍勤被敌人抓捕后,受尽酷刑不屈服,大声说道:“我是革命者,一不怕死,二不流泪,怕死不革命,要我投降、招供,休想!”敌人气急败坏,将秦绍勤残忍杀害。

七里区防务委员会宣传股长张南一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藏在夹墙之中,恼羞成怒的敌人为搜寻他的下落,将群众驱赶到村前,一个个严刑逼问。听到敌人拷打群众,张南一毅然从藏身处冲出来,大声呵斥敌人的暴行。敌人先是以高官厚禄相诱,他一番痛斥;敌人施以酷刑拷打,他横眉冷对。敌人无计可施,把他押到七里坪的西门前,推到沙坑中活埋。

在熊家咀村有一棵枝繁叶茂、浓荫如盖的古槐,无论狂风暴雨,还是雷劈火烧,它都是那样挺拔向上、傲然屹立,被群众称为“英雄树”。群众说,这棵生机勃勃的“英雄树”,象征着烈士程昭续的精神永垂不朽。在一次游击战中,程昭续不幸被敌人俘虏,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坚贞不屈,大声怒斥敌人的罪行,向现场的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凶残的敌人气急败坏,在这棵大槐树下将程昭续杀害。壮士遇害,大槐树竟也枝枯树死。但第二年的春天,大槐树枯枝泛绿,树干回春。从此之后,这棵“英雄树”年年都是满树洁白槐花香,绿叶如盖树干挺。

像这样的革命人物,在七里坪流传的事迹还有很多,例如 “九月暴动”领导人之一、共产党员程怀天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威武不屈,在怒喊声中壮烈牺牲。“大别山里出好汉,生就骨头似铁坚,今日逃出虎狼口,明日回来报仇冤!”这是七里坪一名农运干部从敌人的牢房逃出时,在墙上题写的一首诗,展示了七里人民要革命、要翻身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

1930年2月17日,七里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七里坪镇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七里区苏维埃政府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庄严宣告黄安县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会场上张贴的“紫气东升黑暗扫除天地撼,云开日出光明团结万家欢”和“铁血染成新世界,精神创立自由权”的对联,说出了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共同心声,展示了七里坪人民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勇气。

1930年2月至6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相继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七里坪列宁小学教员王霁初根据当时大别山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谣《八段锦》填词,改编一首《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的歌曲,经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集体修改后定名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经谱曲后,歌曲首先在七里坪一带传唱,随着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转战南北,《八月桂花遍地开》很快流传全国各地,成为红色歌曲中的经典。

1930年初,中共鄂豫皖特委研究决定,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并将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随后,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和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相继在七里坪镇王锡九村和戴世英村成立,七里坪成了整个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據地的中心。

革命政权开设了列宁小学、黄杨军政学校,创办了红军总医院,办起了兵工厂、被服厂、缝衣厂、袜子厂;成立了革命法庭,建立了经济公社,设立了中西药局、合作饭堂、苏维埃银行等机构。长胜街成了革命政权众多机构的驻地,成了大别山地区最繁华也最繁忙的街道。

“早起开柴门,红日往上升,今日送郎投红军,小妹喜在心。”这首从1930年就在七里坪一带传唱的《送郎当红军》,很快就唱红了鄂豫皖、唱响了全国,并且一直传唱不衰。它歌唱的是七里坪檀树岗莲花村妇女张桂英送自己新婚丈夫当红军的感人故事。张桂英听到红军招募新兵的消息后,当天即动员丈夫报名参军,并向丈夫表示,家中养老抚幼及生产家务等一应事务都由她一人承担,鼓励丈夫安心当红军,奋勇杀敌人。张桂英的事迹传开后,七里人民响应号召,红军部队的招兵处天天都是人头攒动,每个村的苏维埃政府都挤满了争先恐后报名参军的青壮年。

1931年11月7日,在鄂豫皖地区转战的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在七里坪的河滩上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以七里坪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很快发展成为拥有26个县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展为4.5万多人。

红四方面军转移后,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七里坪的檀树岗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以七里坪为中心,坚持武装斗争。为了把红二十五军锻造成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革命队伍, 1932年底,中共鄂东北道委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和宣传科长刘华清,一起将黄安歌谣《红军纪律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例结合起来,配上当时流行的《土地革命歌》的曲子,编成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曲伴随着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脚步一路唱到陕北,唱响了整个红军部队,成为革命军队中最嘹亮的歌曲,刘家湾也成了这首军歌的诞生地。

“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桂花岭上的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长眠着1481位烈士,其中红军烈士1130位,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是七里坪人。陵园中没有一丝喧哗,一片庄严肃穆,前来祭拜的人们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深地弯下腰,慢慢地移动脚步,轻轻地擦拭碑面,细细地读着碑文;旋律优美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在陵园中静静地流淌,好似在告诉人们,烈士们都化作了巍巍屹立的山脉,化作了万里飘香的桂花,守护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七里坪黄安黄麻
饶惠熙
Wave–particle duality relation with a quantum N-path beamsplitter*
黄麻纤维的性能及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长胜街上的美女们
游九寨沟
黄麻抓阄(短篇小说)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
黄麻薪火代代相传 强军路上奋勇高攀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