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高铁站周边发展模式探讨
——以高铁鹿寨北站沿线经济带概念性规划为例

2021-10-30 07:07
智能城市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北站站点高铁

蒋 璐 樊 健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高铁网络的建设逐步完善,各省的省会、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高铁站的全覆盖,高铁线路与高铁站点的布局将向中小城市倾斜,中小城市的高铁站点数量有了显著增加。截至2018年5月,全国共有约600个城市设置高铁站,其中县级城市设站数站约占总数的65%。未来中小城市高铁站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这一类城市的发展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高铁为周边居民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各大都市圈版图的构建,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和人口都在由农村向城市、由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

国内中小城市普遍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对人才和资源的吸引力,高铁的开通会加速这一类城市的人才和资源向区域节点城市汇集的速度,造成其发展动力的进一步减弱,使得城市陷入恶性发展循环,出现“空心化”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中小城市就如何利用高铁资源提升自身发展动力展开了积极探索,多以直接采用大城市发展经验为主,试图通过建设高铁新城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城市吸引力。但高铁资源在其沿线区域内具有同质性和普遍性,单一的高铁新城通常会造成沿线产业布局同质化和单一房地产功能开发,原因在于忽视了对高铁这一资源本身的考虑。高铁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局限于增加发展机遇,更多的是能够加速城市发展进程,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这种加速既可以是正向的促进,也可能是逆向的吸引。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建议中小城市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不宜过高预估高铁带动作用,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开发经验,硬造特色、盲目造城。

在此发展背景下,如何使中小城市享受高铁发展红利、充分发挥高铁催化触媒效应、弱化高铁对城市的逆向吸引、正向引导高铁的催化作用、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个高铁沿线中小城市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本文结合高铁鹿寨北站沿线经济带项目实践,就高铁站周边区域的高品质发展策略展开探索。

2 鹿寨北站基本情况与发展思路

2.1 鹿寨北站基本情况

鹿寨北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北部,于2014年底通车运行,是湘桂铁路沿线县级站,联系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由于铁路线路敷设要求、地形限制等因素,站点选址在距离县城以北24 km。站点周边生态环境优美、基本无开发建设,交通可达性差,导致高铁利用率不足。鹿寨县与其高铁站的发展关系代表了中国中小城市利用高铁资源面临的困境。

2.2 鹿寨北站发展思路

针对鹿寨县本底资源和发展现状,分析高铁沿线同质资源分布和特征,寻找鹿寨县自身的排他性资源,树立城市特色,提升竞争力,实现区域协同错位发展。

提出从“千站一面”向“一站一品”的精品化站点发展思路,摒弃高铁新城的大规模建设模式,构建“小而美、规模适宜、有特色”的高铁特色功能组团。

鹿寨北站沿线经济带规划项目核心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鹿寨北站沿线经济带规划项目核心思路

3 中小城市高铁站周边发展模式探索

在总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利用站点周边特色生态本底条件,打造站前旅游服务型城市功能组团,以点带面,融入并激活县域大旅游圈发展格局,带动鹿寨县旅游资源整合与特色品牌形象塑造。从明确总体定位、串接区域体系、塑造品牌特色、统筹城乡发展四个方向入手,贯彻“明定位、建体系、塑特色、谋发展”四步方法体系,借助高铁站点催化促进作用,增强城市特色对外吸引力的辐射范围,实现以生态田园生活体验为主题,以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为目标,建设鹿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

3.1 明定位

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和展现本底特色的关键,为合理利用鹿寨县域优势资源,杜绝高铁沿线同质化竞争问题,规划对高铁沿线区域的同类型资源和鹿寨县自身的资源两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协调外部挑战与内部资源之间的关系,以明确鹿寨北站的发展定位,打造让人“记得住”的特色车站。

(1)紧扣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实现区域协同错位发展。

鹿寨北站在区域高铁网络中分属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联盟。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通过贵广、南广高铁串联了广东岭南人文旅游、广西山水旅游以及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促进沿线13个城市协同错位发展特色旅游,实现三省旅游资源的互补与共赢。协同山水文化弘扬广西旅游名片,是未来广西高铁带沿线重点发展方向,也为鹿寨北站发展带来政策机遇。

在协同整体广西山水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于民俗文化与山水景观资源相结合的民族特色山水文化体现,展现柳州民族文化特色,与沿线以桂林为首的自然山水特色形成错位,打造民族文化主题的山水旅游目的地。

(2)山水文化资源优势盘点,明确北站特色发展定位。

鹿寨北站周边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遍布,山峦起伏、喀斯特地貌、古镇、原始森林、特色瀑布等各类生态人文景观资源在北站周边范围内高度聚集,相比于高铁沿线其他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具有更丰富的景观资源。这一优势为鹿寨北站周边旅游开发与建设,打造特色化站点提供了资源优势。

规划不得单纯布局商务、居住等同质化职能,应是利用周边山水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功能组团,通过高铁站人流的疏与导,提出“大旅游区”的发展概念,加强旅游服务、整体宣传、交通辐射,串联周边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旅游门户,带动鹿寨县整体旅游升级。以鹿寨北站为门户核心,加强鹿寨县整体旅游凝聚力,用高铁优势促进旅游衍生产业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升级。

3.2 建体系

高铁的贯通为鹿寨带来了便捷的对外交通,但从站点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却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瓶颈。受现状建设与地形地貌的限制,鹿寨北站与周边优质资源的联系不畅,极大限制了“大旅游区”的发展。规划从“区域快速衔接,内部整体串联;公共交通引领,核心活动带动”两个方面,疏通高铁站交通集散职能,加强站点与景区、站点与城市的互动,打造让人“愿意来”的便捷车站。

(1)区域快速衔接,内部整体串联。

规划加强高铁站点交通枢纽作用,衔接区域交通网络格局,加强高铁站与县城、周边核心功能区的快速联系,构建“短时、高效”的区域联系,形成衔接通畅、全域贯通的交通网络体系,融入区域发展框架,为旅游人群与资源流通提供交通保障。统筹县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高铁站点与鹿寨县域各乡镇的交通联系,构建交通环线串联并带动全域乡镇发展,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

(2)公共交通引领,特色交通线路。

围绕高铁站构建多样化公共交通网络,一方面满足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提升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在县域交通环线的基础上,依托现状道路构建旅游尽端联络线,消除旅游盲点,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便捷联系,使得高铁所带来的旅游人群能够顺利到达各个景点,提升整体鹿寨县的旅游能级。

结合鹿寨地方自然风貌与民族风情,构建景观化、特色化慢行交通网络,形成多样化的游览体验。考虑结合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扩大鹿寨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3.3 塑特色

高铁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形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规划在高铁组团建设中重点植入地方特色要素,将其打造为汇聚和展现鹿寨核心吸引力的对外宣传窗口。通过塑造地方品牌,组织或参与大型活动扩大对外宣传的强度和广度,树立鹿寨旅游新IP。

生态本底的保护与提升是鹿寨北站特色塑造的核心出发点,本次规划提出了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产业功能布局、山水城空间组织等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设计,打造让人“留得住”的最美车站,形成“一站一品”的发展范式。

(1)构建核心IP统领站点特色,依托重大活动宣传特色品牌。

规划提出“大旅游区”发展概念,以鹿寨北站周边为发展引擎,带动区域旅游景区一体化发展。

结合本地“鹿文化”主题,开展旅游相关服务、游乐、体验等功能。塑造“呦呦鹿鸣·寨美一方”的整体城市品牌形象,依托每年度举办的环广西自行车赛作为宣传窗口,向全世界展示鹿寨县的特色文化与山水景观。

此外,深度调查旅游客源市场,挖掘目标人群的游玩需求,确定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竞技、健康产业等体验型旅游服务的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等多维度的产业融合发展。

(2)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划定开发边界,协调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规划秉承生态保护的理念,以体现核心景观特色、基本农田保护为基础,通过生态分析明确并严格控制鹿寨北站区域的开发边界,严控高铁特色组团发展规模。高铁片区的建设强调“城”与“田”的互动,以维护自然山水特征为基础,以回归生态田园为目标,以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为主旨,充分考虑生态景观基础和现状发展情况,构建旅游综合服务、康养综合体验和民俗文化体验三大主导功能片区。

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加强片区内部与外部自然生态背景的联系,构建生态廊道,联通水系景观等生态化的处理手法,将自然景观资源引入组团内部,实现城市功能与自然山水、地形地貌、文化底蕴高度融合的高铁特色组团。

3.4 谋发展

健康可持续的开发模式是规划落实的关键因素,合理的产品策划、开发运营、分期开发思路直接影响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规划提出“生态保护为本”“民生项目先行”“项目包渐进开发”三大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运营”与“城乡融合”互促的可行性方案,实现特色品牌、产业功能的有序植入,避免目前中小城市高铁站点周边规划与招商建设脱节的问题。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高铁特色组团,实现城乡共荣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打造“能发展”的幸福车站。

(1)特色主题游线引领,构建精品项目包。

规划秉承严控生态保护、民生项目先行、项目包渐进开发的发展原则。提出以特色主题游线为引领,构建“精品项目包”的渐进式开发模式,明确各片区发展的主导方向,避免内部的同质化竞争,推动高铁站周边开发建设的稳步推进,保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政策机制创新提供多样化的土地开发策略,并从规划层面制定项目合作机制,摆脱以往的政府为主导的高铁新城开发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

(2)城乡统筹发展,留住文化之根。

规划强调城乡统筹的核心思想,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共同发展,引入优质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休闲经济,带动传统农业的升级。加强对于周边村民的就业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从根本上保证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经济收益。

需要统筹考虑高铁站点周边村庄拆迁安置,尊重村民意愿,通过多样化安置方式,最大化保留特色民俗记忆。强调民生先行的发展理念,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推动周边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加速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全域环境建设。

鹿寨北站特色组团如图2所示。

图2 鹿寨北站特色组团

4 结语

随着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高铁时代,城市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被大幅度减弱,大都市圈成为主流发展模式。随着大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中小城市的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统筹利用城市与站点辐射区域内的各项优势资源,构建特色化产业发展模式和特色化的主题定位,着力打造站点自身的空间文化特色,实现从“千站一面”向“一站一品”的转变,以积极探寻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将成为中小城市利用高铁资源、促进区域共荣的发展思路。本文通过在鹿寨北站的创新实践,对中国中小城市高铁站周边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受到案例项目的限制,本文仅就自身具备一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的中小城市如何应对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问题展开探索。针对不同发展现状、不同产业类型和不同资源特色的中小城市应对高铁发展机遇的借鉴意义还存在局限性。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现状问题和发展诉求,基于其特色产业、文化、生态资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解决中小城市应对高铁机遇,实现高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北站站点高铁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摄影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高铁会飞吗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人地百米建高铁
怕被人认出
关于对太原北站电码化码序不正确的分析与处理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