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旭
64岁,在人们的印象中,应当是抱子弄孙、颐养天年的岁数。但对于刘明明而言,却是另一段职场经历的起点。2015年,64岁的她作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选择:在两家德国企业做了近三十年“头号人物”的她,接受一家跨国公司的工作邀请,成为总裁特别助理、全球战略与企业发展部总经理。
这么多年来,刘明明最大的感受是“时间不够用”,因为在工作之余她还有很多爱好,不论是唱歌还是走台步、游泳,她都倾注着热爱。她尤其喜欢时装,早些年她会自己画图、亲手制作。她不喜欢买一些所谓时尚单品,在她看来“一有时兴的东西出现,大家就都穿上了,那就算不得潮流了”。不过,工作的忙碌,使得她不得不选择购买。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到商场逛一圈,买些对自己口味的衣装。
但刘明明怀念那些带着旧日质感的美。有一次,她浏览视频,发现了与自己想法契合的“时尚奶奶团”。团员们与她年龄相仿,她们穿着亮色的旗袍,在欧洲一些景点打卡,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影像,并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之后,她找到奶奶团的联系方式,发了条私信,表示自己也想加入。
工作的繁忙让她很快忘记了这件事,在先生的提醒下她才记起来,她惊喜地发现对方回复了她,并且邀请她加入。但首次参加活动,她感觉自己有些融入不了,同团的100多个团员里,有退休工人,有帮子女带孩子的,也有搞模特队的,作为仍在职场沉浮的人,刘明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某次晚宴上,刘明明和几个年轻的创始人聊起这件事。女孩们告诉她,“每个奶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职场上的努力与实干也能展示这个年龄段最好的风采”。几次接触后,刘明明发觉,虽然大家的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但在每个个体身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劲头是一致的。一次分享会上,刘明明听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讲解旗袍,“她可以讲得那么精细,那么有文化气质”。那时刘明明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她过往没有关注过的。
她慢慢找到了自信,“我觉得可以用自己的经历给这个团队带来价值”。在她拍摄的第一个“时尚奶奶团”视频里,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起初她并没有太高的预期,但到了工作日,她的同事纷纷拿着视频跟她说:“刘总,这下您成‘网红’了。”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在评论区里,刘明明看到的大多是正面评论,不过也有负面反馈:一类认为这是商业包装;另一类则表示——“我们年轻人都没工作,70岁的人还在占着位置,我们怎么办?”
刘明明在评论区实名回复。面对第一类负面反馈,她说:“媒体的确会有些虚假的概念,但是我这个是装不出来的,我能做的始终是实事求是。”刘明明觉得,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褒奖,“正是因为生命历程的不可思议,他们才会那样说”。
对于第二类负面反馈,刘明明则耐心解释,她希望达成的是给年轻人更多的鼓励与帮助。“老人的助力不一定是在家里带孩子,能在职场上帮助晚辈少走弯路也是一种方式。我并不需要跟你竞争同一个职位,我也不会参与办公室政治或者排挤同僚,我反而会让年轻人更好发展。”
刘明明很关注刚刚发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她注意到,国内60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近20%。她认为这对社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她希望有更多老年人像“时尚奶奶团”一样,保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美、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另外,最好也能为社会创造一些新的价值。
现如今,每天起床后,刘明明会先做一小时瑜伽,休整片刻,前往公司。在去公司的路上,她在车里完成了吃早饭、化妆、查收邮件等日常事务。到了公司,她签字、批文,跟员工谈话,做项目。她下午6点下班,晚上不吃主食。饭后,她会散步,每天保持步数五六千步是她的运动下限。散步后,她会打坐半小时,然后争取在晚10点30分和11点之间上床。
与刘明明一样,杨北海对穿搭也有自己的品位。在他发布的视频里,能看到他对着装的偏好——西服、领带与马甲,构成了他儒雅绅士生活的“三件套”。他的账号名叫“北海爷爷”,经常与他一同出镜的是儿子“末那大叔”,两人既是父子,也是很好的朋友。杨北海早年是青岛车辆厂的热处理工,“在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是比较体面的”。工作之余,他喜欢弹吉他,也爱读书,尤其钟情于哲学和莎士比亚。在外人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还有一个固定习惯——每年与儿子杨末那拍生日照。杨北海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
2018年,杨末那萌生了一个想法——将父亲变老的历程留在影像中。他把跟父亲的合照放到短视频平台上,令他们意外的是,第一个视频就有3000多万人次观看,点赞数达140多万个。当时七十出头的杨北海觉得很神奇,“我从小到大都没被这么多人夸过”。
自那之后,杨北海做饭、旅游、晨练,都会拍成视频发布。杨北海觉得,那些内容不仅传递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为社会作了贡献”。很多人给他留言,“希望自己老年时也能有这样的心态”“爷爷都过得这么精致、有仪式感,我们为什么不认真生活呢?”很多心情糟糕的人看到他的视频,表示自己得到了治愈。每当杨北海看到那些反馈,他就觉得自己这么做是有意义的。
如今,“北海爷爷”有近50万名粉丝,面对自己“网红”的新身份,杨北海的心态还算平静,他依旧如常5点起床去早市买菜,然后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空余的时间,他会浏览新闻,“我想知道年轻人现在正在关注什么”。下午,他有时练练吉他,有时出去和老友们聚会。他们在一起聊往事,也聊国内外新闻,偶尔还会因为观点不一致进行辩论。杨末那说:“我感觉父亲身上还是有年轻人的那股劲儿。”杨北海自己也说:“我不是老年人,而是一个认真生活的年轻人。”
身处成都的喻奶奶与杨北海走红的经历相似。孙女蔡昀恩将奶奶喝可乐的视频发到网上,谁也没料到,一个老年人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关注。蔡昀恩意识到,奶奶身上好像有很多不太一样的老年生活方式,吃火锅、汉堡、串串,喝奶茶,这些年轻人爱做的,奶奶也都喜欢。喻奶奶今年101岁,她的账号有近680万人关注。但她本人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于她而言,网络像另外一个世界,热闹与喧嚣与她无关,她在意的只是每天她想完成的那些事。
喻奶奶每天准点起床洗漱,之后会泡脚。上午,她在阅读报纸中度过,边读边吃一些零食,喝点儿小酒。下午,她看电视、玩魔方、聊天、散步,之后早早睡下。孙女用八个字形容她的生活——“早睡早起,漫不经心”。
八九十岁的时候,喻奶奶还经常给人“义诊”。对喻奶奶来说,这份职业让她颇为荣耀。她19岁离开老家自贡跟随公公学医。学成后,她在成都一家公立医院任职,做了一辈子医生。救死扶伤,也成了她人生价值的来源。在事业上,喻奶奶极为要强,想成为最出色的医生,但对于名望与金钱,她始终喜欢不起来。退休后,喻奶奶每个月能收到3000元退休金、200元老年补助,她觉得那简直是一笔巨款。
生活里,喻奶奶仿佛对什么事儿都不放在心上。蔡昀恩说:“很难看到奶奶因为某件事情的压力而失眠。”在家人看来,喻奶奶对待生活一直是乐观而积极的,“烦恼不过夜,是她长寿的一个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