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徐进 刘志颖 赖德凌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为现代流通产业带来创新活力和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年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电商平台的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0.7%(1)数据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R]. (2020-07-02)[2021-04-20]http://dzsws.mofcom. gov.cn/article/ztxx/ndbg/202007/20200702979478.shtml。。零售商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营销渠道和物流服务模式决策对销售量和利润有重要影响。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零售商的网上销售渠道可以有多种选择。
许多大型电商平台往往采用混合型的经营模式(亚马逊、京东等),呈现出的特点为“自营+店铺”,一方面自营原来的优势类目,赚取供应商销售差价;另一方面,引入零售商入驻开店,获取佣金、服务费、广告费等收益。例如,亚马逊有58%的销售份额是由零售商创造的,剩下的42%则是来自亚马逊自营的产品(2)数据来源:亚马逊. 揭秘美国亚马逊零售商真实处境: 销售额虽占58%, 但亚马逊才是最大赢家[EB/OL].(2019-04-18)[2021-04-20]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43336。。同时,由于自建新平台的成本越来越低,零售商也可以选择自建新平台进入市场,从而树立自己的个体品牌。概括而言,零售商的平台营销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入驻知名的大型电商平台或者自建新平台。物流是电商的重要环节,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零售商在进入市场后还面临着物流服务模式的选择问题。目前,零售商可以选择的物流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1)使用大型平台提供的物流服务。例如,天天果园、沱沱工社等零售商均使用京东生鲜冷链物流服务。(2)使用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例如,有机蔬菜O2O平台“有菜”选择与京铁物流开展合作,京铁物流负责“有菜”农产品从农场到京铁冷仓、从冷仓到用户的全程冷链配送。(3)使用企业自有物流。例如,盒马生鲜从冷仓到用户的物流配送采用自有物流。但是,这一物流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往往由于成本过高,形成不了规模效应而较少被企业采用,因此本文不对此种模式进行重点研究。
事实上,综合这两方面的选择决策,零售商的平台营销和物流服务模式选择可以有四种组合:NR模式是指自建新平台并使用第三方物流,SA模式是指入驻开放平台并使用平台物流,SR模式是指自建新平台但使用平台物流,NA模式是指入驻开放平台但使用第三方物流(如表1所示)。那么,在不同的平台营销和物流服务模式下,零售商的利润水平有何差异?平台营销和物流服务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最优匹配关系?零售商选择平台营销和物流服务模式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可以为平台经济背景下零售商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表1 不同的平台营销和物流服务模式及相关案例
与本文较为相关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平台营销、物流服务模式和供应链竞合等。平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新业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营销模式是零售商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李佩和魏航(2017)[1]研究B2C(Business-to-Consumer)平台是否为开放平台和网络零售商进驻平台策略,发现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对网络零售商利润有正向影响,而自身信誉成本对网络零售商利润有负向影响。滕文波和庄贵军(2011)[2]针对电子渠道信息收集能力影响渠道成员收益及渠道总收益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对渠道模式、信息分享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销商总是选择不分享私有信息,而厂商的渠道模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Ryan et al.(2012)[3]重点探讨通过自建网站售卖产品的零售商是否会在亚马逊等平台销售商品,认为零售商会选择在自己平台或者在亚马逊平台销售产品,但不会同时在两个平台销售产品。Mantin et al.(2014)[4]从平台引入第三方卖家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平台开放与否将会影响平台与制造商的议价能力。贺曦鸣等(2020)[5]从信心视角对平台服务和物流服务展开研究,发现平台服务和物流服务都对商家信心有正向影响,商家信誉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随着信誉等级的提高,平台服务对商家信心的影响逐渐增强,而信誉等级较低的商家信心更容易受物流服务影响。
物流配送速度和质量是衡量平台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付磊和廖成林(2017)[6]在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情景下,分析零售商的物流外包决策,发现物流外包引入竞争后物流价格和物流服务水平均会下降。吴庆和但斌(2008)[7]围绕物流合同不能有效协调TPL(Third Party Logistics)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企业的决策行动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收入共享与服务成本共担的组合式合同。Qin et al.(2020)[8]对两个企业之间物流共享问题的研究表明,当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和市场潜力较低时,物流共享会实现双赢。He et al.(2019)[9]通过构建一个Hotelling模型来分析拥有自建物流系统的电商平台将物流系统共享给其他电商使用产生的效益,发现共享物流会使后者获利,但只有当前者的物流效率够高且两个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足够大时,前者才会获利。Lai et al.(2018)[10]分析电商平台亚马逊给自己平台上出售竞争产品的商家提供物流服务的原因,发现亚马逊采用物流共享策略虽然可能加剧服务竞争,但它可以减轻价格竞争。Niu et al.(2020)[11]对无自建物流系统的电商平台是否应该使用竞争对手提供的物流服务进行研究发现,当PDT(Promised Delivery Time)服务成本较高且竞争激烈时,电商平台会使用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
供应链竞合也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范小军和陈宏民(2011)[12]研究了两个对称性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的渠道结构,探讨了自有品牌导入对渠道竞争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有品牌的导入会降低制造商品牌的利润。李海等(2016)[13]剖析了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发现只有在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质量水平和直销渠道销售成本均较低的情形下,制造商才有可能引入直销渠道。Zhang et al.(2020)[14]研究了制造商是否在有自营业务的平台上开设直销渠道以及平台是否提高其自营业务服务水平投资的问题。结果表明,平台自营业务服务水平投资可能不会提高平台的收益,但一定会提高制造商的收益,并且制造商的进驻策略受平台投资的影响。Niu et al.(2019)[15]考虑两种供应链模式:一种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向CM (Contract Manufacturers)外包生产,OEM自己采购;另一种是OEM向CM外包生产和采购,并且OEM与CM在下游是竞争关系。研究发现,当OEM选择采购外包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是可以实现的。Chen(2014)[16]研究发现,新媒体提供相对低成本的广告有助于推动电商平台向零售商开放。
Lai et al.(2018)[10]主要是从平台角度考虑是否应该向零售商共享物流,而Niu et al.(2020)[11]探讨的是平台是否应该向入驻的零售商提供物流服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现有开放平台和零售商之间的竞合博弈模型,研究零售商在不同平台营销模式(入驻平台还是自建新平台)和物流服务模式(使用平台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下的运作绩效,尝试厘清零售商选择平台营销模式和物流服务模式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