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经典作品中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

2021-10-29 07:22丁川居文豪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教学价值民族

丁川 居文豪

摘 要:经典作品是历经时代的变迁遗留的明珠,作为中学生接受并探寻经典作品的文学之美是必经之路,而统编教材九下语文课本中的《溜索》正是一篇独具文学价值,需要学生去感受所蕴含的民族大美、品味民族之魂的课文,从环境美、象征美、生命美、民族美四个角度出发挖掘文本价值,探索教学趣味,进而再实现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文学价值 教学价值 《溜索》 民族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批以韩少功、阿城为代表的作家开始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他们注重对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探寻,这些人的作品,后来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着力探索着一条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文学创作的道路,着眼当代,“寻根文学”已然是唤醒中国人心中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一条途径,是故也是这一批人寻求民族立身之本的缘由。将阿城的《溜索》置身于当代文化背景下,其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也就不难窥见了。《溜索》是统编教材九下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主要讲述了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帮汉子面对艰险的怒江,利用溜索度过大峡谷的经历。阿城在创作中以“溜索”作为小说的重点,结合多个创作的要点,将环境的描述与渲染、物象的把握、人物的反差对比等糅杂其中,让马帮汉子的阳刚之美得以展现,其情节的构造、人物的塑造、叙事的风格皆独具一格,展现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命美与民族美。

一、环境之美

环境描写是小说创作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会有意识地在情节的开始或中间或结尾加入环境描写,看似无心,实则却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达到烘托人物心情的目的,间接地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将人物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构思人物在该环境下的言行举止,也是推动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塑造的目标。鲁迅的《故乡》中,故事的开始是“冒了严寒”回去,这一描写实则已经奠定了“我”回乡的心绪,也就是呐喊的缘由,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下才得以实现。

课文《溜索》开头便描绘了浪涛滚滚的怒江,一句“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衬托了怒江的奇丽和险恶,虽然笔调轻盈,但接着又写到“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简练而又干脆的文字将读者不以为然的心绪一下子感染和抓紧。对无路可走的绝境,文中写道:“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生气”,俯视脚下是滚滚江水,阴森恐怖,虽是明亮,却尤添人心中的惧意。当这种环境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潮时,首领兀然出现,使人从心底获得震撼。此情此境,震撼人心,宏大壮观的大环境下的人物设置,以艰险的特殊环境来映衬人物,实属巧妙至极。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中学阶段环境描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大知识点,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景色的描绘、环境的构造,是诗歌、小说、散文最常出现的要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色自古以来就是作家诗人言情的一种寄托对象。教授环境描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品味名作经典时更加准确地把握情感主旨,更是帮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打好阐述情感的基础,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象征之美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刘勰的一句解说事物与情感关系的话。情感的反映离不开事物本体,而言语辞藻正是描绘事物表现情感最佳的方式。客观的事物本身具有它独特的意义,而选取适当的客观事物来象征作者的情感是作家在创作中较为常用的方法。象征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用,现已衍化入小说创作,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明显发现独特的事物会带给人或优美或恐怖阴暗的感觉,实则是作者在创作中隐晦地抒发自我情感、抽象表达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具有特殊意義的物象,即蕴含作者情感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情节的曲折波澜,让小说的构架从平面变得立体和多元。

《溜索》中的环境之美固然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在设置环境以及构造故事情节过程中,相关物象的设置更是加深了与环境的关联与糅合,推动故事更加流畅且曲折式的发展。在《溜索》中最突出的物象是“鹰”,“鹰”在全文的多处角落都有出现,“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鹰却以从容不迫、优雅矫健的姿态面对,使得环境之险与鹰之从容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以视觉冲击。而与此同时,大鹰的出现又或隐或显地给马帮的汉子们带来了过江的勇气和力量;过溜索时,大鹰伴随着马帮的汉子,这一次也如守护神一般带给这群汉子以勇气和智慧;渡过怒江,大鹰的形象再一次出现,似与之告别。在民族文化中鹰作为一种图腾流传在传统的宗教文化之中,它被认为是神鸟,代表着勇敢、智慧和坚强。而在《溜索》中所出现的“鹰”物象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展示出的是一种博大非凡、气势宏大的精神势场。阿城通过鹰来传达自己的精神底色,并将自身所要展示的思想反映到这群汉子身上,进而达到物象与人物形象的高度糅合与塑造。

鹰是《溜索》中的一个物象,与之相对的还有“牛”。面对怒江这一天险,牛所展现的是胆怯、退缩、畏惧,溜索考验的正是勇气和胆量,牛儿们的确是不属于这样的场景,它们一个个默不出声,甚至跪在地上难以行走。在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中,牛一直都是喻示着勤劳奉献、甘愿付出的形象。但是正如《溜索》中的牛一样,离开了耕地的牛像是失去了生命,在面对艰险的环境时,勤劳与刻苦已然难以使其渡过难关,还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鹰与牛的两个物象的塑造,让特殊环境下的物象具有了相互反衬的作用,这种象征之美已经扎根于小说的深处。

象征手法是诗歌、散文最常用的创作手法,象征的本质实则是托物言“志”,通过具体的事物阐释该事物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品质精神,进而融入作品的相关描写中,帮助作者更好地抒发情志。而教授象征手法是帮助基础阶段的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味作品哲理的重要方式,而在习得象征手法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语文课程的设置,一大重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在写作中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这才是教学的落脚点。

三、生命之美

“自我实现的人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把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发挥、张扬到极致”。这是潘新和教授在其一本书中的见解,确然,生命的本质究竟为何?实际上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的一生不过百年而已,如何让自我的人生充满乐趣,让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在小说中塑造具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作家必然要给予他们人生最大的价值体现,现实中的人物特质在小说人物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艰险的峡谷,万丈的沟壑面前,首领宠辱不惊,淡然从容的本色一览无余。“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作为首领,光有勇气是难以服众,带领团队,还需极强的判断力和团队凝聚力。短短一句话所表现出的不仅是首领的智慧,更投射出哲思。文中对于“瘦小汉子”的塑造,也是溜索英雄中的一个,这个汉子的出现像极了古代江湖中的侠客,身手矫健,作为团队中的先锋,他起到榜样的作用。“首领”“汉子”等的称呼让整篇小说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传统美、野性美,与英雄的生命之美彼此相间,流露着作家对于生命之美的赞颂。

鉴赏作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由浅入深,而《溜索》的生命之美已然是较深层次的内涵,学会在习得环境与象征手法的作用后,要以二者为基础,从深度上挖掘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小说本身即是折射社会现实,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授学生相关阅读知识,还可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寻根文学,这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主题,体会生命之美。

四、民族之美

寻根文学的立足點是中国传统文化,其目的无非是弘扬本民族文化,在美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从而深挖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文化内涵。寻根文学作家们以现当代的视角去感受和领略传统之美,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溜索》中阿城以“溜索”作为载体,以新颖的视角挖掘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在中国,生活在金沙江、怒江一代的少数民族常用的过桥方式便是使用溜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桥梁取代了溜索,而溜索所独具的少数民族与自然抗争的象征意义不容忽视,是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智慧的体现。《溜索》创作的出发点依旧是寻求民族之美,以此为基础来展现溜索的马帮汉子的刚强无畏,又体现了物象的蓬勃之美。这些美在特殊环境的设置中被映衬得相得益彰,民俗气息、民族文化、传统美一览无余,勾画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阿城的代表作《棋王》所要表达的是道家哲学,而“溜索”所极力展现的是环境之艰险,力图以此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积极表现,这一主题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有相同之处,这种主题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的立足点正是这些绵延不绝的精神特质。主题是一篇小说的灵魂所在,一篇小说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与国家与民族相联结,如鲁迅先生之《狂人日记》,揭露旧中国人吃人之本质,而带领学生领悟一篇小说的意义,也是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溜索》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小说,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能够感受少数民族之美,同时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群.以《溜索》为例谈自读课文教学方法[J].语文天地,2020(23).

[2] 黄鑫.谈谈《溜索》的艺术特色及教学定位[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5).

[3] 杨代清.民俗文化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 林海云.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20(2).

作 者: 丁川,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居文豪,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助教,中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教育。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教学价值民族
MINORITY REPORT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