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新 龚芸
內容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状况,采用《大学生社会化调查问卷》对湖南四所高校的1633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政治情感热情与淡漠并存,注重自我但责任淡化;规范意识较明确但较肤浅,道德评价较高但把控规则不足;合理应对心理问题但存欠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沟通压力大,亟待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大部分学生具备生活技能但主动性差,生存技能较欠缺。亟待全方位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化现状 调研
大学生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也直接决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成长潜力和发展方向。大学阶段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更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期。社会转型时期诸多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影响,诱使大学生误入歧途,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家庭、学校、社会迫切需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以期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化教育改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状况,我们设计了《大学生社会化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心理素质社会化以及社会生活生存技能社会化四个方面;联系湖南四所高校,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33份,其中参与调查的男生577人,女生1056人;独生子女288人,非独生子女1345人;大一1048人,大二281人,大三257人,大四47人;理科(机电、土木、农林、电信等)488人,文科(文史哲教育)431人;商科(管理、会计、金融、电商、市营等)228人,艺术、体育124人,医学362人;党员47人,入党积极分子140人,共青团员1288人,群众158人。所有数据采用EXCEL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
1.大学生对待大事的态度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7.8%的人非常关心国家大事,32.2%的人不大在意,认为该专心读书。53.5%的大学生打算争取入党,大一学生居多;41.1%的人想过,但觉得自己有差距;5.4%没想过入党。大学生争取入党的动机多样:思想政治觉悟高61.9%、自身优秀的一种体现56.9%、以后好找工作44%、扩大人脉资源28.9%、其他24.2%、从众13%、听从父母的要求12.9%。
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首要考虑的是个人发展机会40.8%,其次是兴趣爱好20.9%,再次是薪酬福利17.7%,只有7.5%的大学生首要考虑的是国家需要,部分学生考虑的是组织发展、工作区域、社会地位及其它,仅有1.4%的人把父母的态度摆在首位。毕业后65.9%愿意到基层或私营小企业锻炼,抱无所谓态度的占5.3%,看重待遇的占23.9%,4.9%的学生明确不愿意去基层或私营小企业。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社会化现状
1.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对于不讲规则造成的不良后果,94.6%的大学生认为扰乱社会秩序;86.5%认为损坏组织形象,81.9%认为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对于法律存在的意义,90%的学生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占82.6%,规范生活秩序占70.9%,国家统治工具占45.5%,其他占15.2%。收看过的法制节目,看过今日说法80.1%、焦点访谈76.4%、中国法制报道31.9%、法制进行时27.7%、拍案说法19%、其他法制节目40%。
2.大学生道德评价和遵守情况
97.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参与过公益活动(志愿者、义工、捐款等),不参加的仅占2.8%。36.7%的大学生最认同“理想的追求高于金钱”;31.2%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18.7%认同“雷锋的精神永垂不朽”,还有13.4%最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对思想品德的自评分(十分制)较高,9分32.9%、7分57.7%、5分8.5%、3分0.98%。
在考场上有人要求协助作弊,充耳不闻继续做题的81.8%,因熟人爽快答应的14.8%,以此要求回报的2.3%,1.1%把错误答案给他,后面三种做法都是错误的违纪行为,但仍然有19.2%的学生去做。
如果发现有人干违法的事,选择报警的67.7%;出面立即制止的26.9%;漠不关心的4.9%;还有个别学生(0.5%)以此为由实行要挟,这是非常错误的违法行为。
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89.1%的大学生会用法律维护自己,6.8%找人申诉,2.4%找关系解决;也有少数学生(1.2%)选择自认倒霉,更有个别学生(0.5%)竟会大打出手或大闹一场。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水平
大学生活中最难把握的,排在前四的是专业学习24.1%、时间安排22.5%、人际交往21.7%、就业方向20.3%,个人情感6.5%,自信4.9%排在后面,这说明大学生把学习还是摆在首位的,也可能说明他们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
心情不好时,85.7%的大学生会自我减压;选择找朋友诉说的69.9%,找家人聊聊的34.4%,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11.8%,愿意找老师辅导员说说的9.3%,自暴自弃者占3.7%。面对不快、郁闷、焦虑或紧张,采取听音乐或跳舞来缓解的75.8%,通过玩游戏的50.2%,选择睡觉的47.8%,找人倾诉的45.6%,选择顺其自然的40.7%,静心读书的26.1%,大哭一场的20.9%,采取运动方式的19.9%,也有18.9%的学生写心灵日记,10.6%的给朋友或家人写信;但有22.3%的学生假装高兴,借酒缓解的12%。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遇到与自己看法不一致,74.2%的大学生会深入探讨,14.3%的人会据理力争,坚持己见,3.7%找其他同学支持自己,妥协赞成他人的只有7.8%。
与人交谈时,63.9%的大学生经常是很好的倾听者,27.6%很少加入闲聊,讲话也很注意分寸;3.8%会说得很多,还经常打断别人的话,4.8%喜欢主导谈话内容。同别人交流是否有压力,感觉没压力的46.6%,其中13.6%的人很擅长与人交流;有很大压力3.5%,49.9%的人有些压力。
每到一个新的场合,能主动与人交流、很快适应环境的50.9%;43.1%的人虽不主动但能适应环境;经常一个人呆着,感觉难以适应环境的只有6.1%。某些不良习惯影响到室友生活时,自觉改正的87.8%;要有人监督才改的4.9%,依旧我行我素的7.3%。
遇到困难时首先联系谁:亲人62.8%、班级同学21.6%、以前同学老师11.1%、社团、学生会人员3.5%、大学老师、辅导员0.7%、学校领导0.4%。
(四)大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现状
1.大学生的生活技能
98.9%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打扫过卫生(扫、拖、抹等)的92.9%,洗过碗的87.9%,85.7%的煮过饭,81.%的洗过衣,71.6%的炒过菜,25.1%的做過其他家务活,没做过家务活占10%。55.5%的大学生几乎每天在家做家务,42.5%偶尔做做家务,几乎不做家务的2%。47.2%的大学生会时刻保持寝室整洁干净,一星期二三次的24.4%,一星期四五次的16.3%次,一星期一次的12.1%。69.2%的大学生全部由自己清洗衣物,堆积无奈后才想到洗的2.6%,3.6%全部送洗,24.6%部分送洗。61.5%的大学生每天起床依靠闹铃,32.4%的自然醒,6.1%同学喊醒或吵醒。将来工作后,85.8%的大学生会自己解决饮食问题;点外卖、下馆子、要父母做或其他方式的占14.2%。在做家务方面,60.6%的学生是受家长的督促或鼓励,家里没有明显的态度的37.4%,家长不希望做的2%。
2.大学生的生存技能
十几年的校园学习生活,70.1%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受比较肤浅,完全不了解社会的占3.6%,经常关注社会的26.3%。57.5%打过工,27.1%做过兼职,15.4%没有打工兼职经历。面临各种选择时,犹豫不决的41.5%,希望他人帮忙的11.7%,能果断处理事46.8%。在规划未来方面,43.9%的大学生认真做过规划,随意做过得49.5%,从没想过的6.6%。在消费方面,54.8%的大学生能计划花费,常超出计划还能控制的25.4%,每月都能攒下一点积蓄的13.9%,5.9%的人常常不够用,生活费透支。
三.讨论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
1.政治情感热情与淡漠并存
从被试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和入党原因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仍表现为热情与淡漠并存、务实与功利化并存、稳定性与冲突性并存。2/3的大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积极追求上进,但有将近1/3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实在,对政治不感兴趣。超半数的大学生积极争取入党,大一新生尤甚,但部分学生的入党原因不单纯,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足,不排除把入党作为自己好就业、扩展人脉的手段,把政治当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2.注重自我但责任意识淡化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多的从自身(个人发展机会、个人的兴趣爱好及薪酬待遇等)出发考虑未来的职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将来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能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干一番事业,赢得社会承认,因而较多地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较多注重实惠和当前利益,淡化社会责任;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在墙壁、课桌上乱写乱画;少数大学生思想意识上存在困惑和矛盾,不甘奉献,利益至上,忽视长远发展。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社会化现状分析
1.法律规范意识较明确但肤浅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法律规范存在的意义和不讲规则的后果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个别访谈发现:大学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大学生中主动了解法律规范的意识不强,并且没有养成经常看法制节目的习惯,很多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看过一些法制节目。
2.自我道德评价较高,但把控规则不足
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奉献意识的,愿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义工、捐款等);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道德评价普遍较高。但大学生把控规则存在不足,体现在:⑴大学生对协助作弊的态度,有些大学生的是非对错观念模糊,也可能是学校及教师的管理不严,让学生心怀侥幸或有机可乘。⑵大学生对发现有人违法的态度,个别学生选择漠视,极个别学生以此要挟。⑶大学生对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态度,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正确途径处理,只有极少数选择自认倒霉,极个别学生有大打出手或大闹一场的不理智行为,这可能与其人格特征有关,大学生应学会以最优的效果、最小的代价来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社会化现状分析
1.合理应对心理问题但存欠缺
调查发现,大学生活中最难把握的分别是专业学习、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就业方向,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正承受的压力类型(学习压力、人际压力、就业与竞争压力等),如何释放或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方式,但也有少数学生借酒缓解,自暴自弃。
2.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沟通压力大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事物都有独立的看法和想法,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大部分学生懂得交谈礼仪,讲话也很注意分寸,不随意插话、打断,愿意倾听;虽然有半数学生认为与人交流有些压力,但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适应能力,愿意主动适应环境,大多数学生愿意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3.亟待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会联系的分别是亲人、班级同学、以前同学老师、社团、学生会人员、大学老师、辅导员、学校领导。这个结果可能与大一新生参与调查的人数多有关,也与大学老师、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疏离有关,到新环境还没有与老师、辅导员、同学熟悉起来,对亲人的信任和依赖深厚。但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应该从以父母亲人等家庭为主要社会支持源向包括大学同学和老师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轉移,我们都应该快速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结识新朋友,不忘旧朋友,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大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社会化现状分析
1.大部分学生具备生活技能但主动性较差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掌握一定的生活技是必要的,对于宿舍及个人卫生能够自理,能够按时起床;85.8%的大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饮食问题;大部分学生为自己将来独立生活做好了准备,但还有1/10没有主动做过家务活;个别学生衣物全部送洗,14.2%要靠点外卖、下馆子、父母做或其他方式来解决饮食问题。大学生是否具有生活技能,且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家长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鼓励他们掌握劳动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2.生存技能较欠缺亟待提高
超2/3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受比较肤浅,超半数的大学生面临选择时存在选择困难症或依赖心理,超半数的学生对未来没有去认真思考而随意规划,这在学生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抄袭来完成作业,没有对自己和社会需求做深刻地认知,尤其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是出去打工的,现在社会上劳动力缺乏,不愁找不到工作。在个人消费方面,2/3学生能计划支配,少数还有结余积蓄,但还有1/4花费常超出计划,个别学生常常生活费透支。许多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摆脱家庭自己来赚钱养活自己,但他们社会生存技能比较欠缺,学会开源节流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大学生自己要深入剖析,全面认知自我,社会、家庭、学校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好三位一体的作用,在教育学生读书成才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为人处世、健康心理、生活生存技能,为大学生作为合格的公民顺利地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龚芸.高职学生社会心理研究[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2]胡平.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王帅,周海玲.社会政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校园心理,2019,17(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9C1557),项目负责人贺建新。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