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军 禹爱华 赵嘉伟
文家市,注定要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9月9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由于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起义部队兵力薄弱分散,加之群众未能充分动员等原因,进攻省会长沙的目标未能实现,秋收起义遭遇挫折。
1927年9月19日,在湖南浏阳市文家市镇,里仁学校后栋的一间教室里,毛泽东提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开启,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开始呈现出燎原之势。
“霹雳一声暴动”
在文家市镇文华山北麓,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的前坪上,矗立着一尊标志性的雕塑。雕塑的背景是一面旗帜,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雕塑中间有两只巨手,一只紧握枪杆向上,代表“枪杆子里出政权”;另一只托举着一个燃烧的火炬,代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雕塑展现的,是中国革命之路,逐步探索与确立的过程。
走进纪念馆展厅,映入眼帘的巨型浮雕,表现的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残忍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场景。彼时,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危机和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仅1927年3月至8月,就有31万位先烈遭到迫害。
那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必须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要“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组建了新的湖南省委,并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秋收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共3个团,5000多人,明确毛泽东为前委书记、卢德铭为总指挥,计划9月暴动并合攻长沙。
“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哎,手中的枪杆要握紧。咳!要握紧!咳!革命永远向前进,向前进!”这首民歌,反映了起义部队激昂的情绪。
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3个团共5000余人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联合长沙周边部分地区军民群众,计划分南北中三个方向一起,合攻长沙城。
在纪念馆的沉浸式电子沙盘上,三支红色的箭头从江西直插湖南。然而由于对敌人力量的估计不足,同时缺乏战斗经验,三路部队相继受挫。
面对严重危机,毛泽东在上坪果断作出决策,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组织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到达文家市时,工农革命军的人数已从5000多人锐减到1500多人,面对30倍于革命军的敌人,再次攻打长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接下来部队该何去何从,前敌委员们必须立即作出决定。9月19日晚,这场决定中国革命道路方向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一直开到了凌晨2点,最终通过了放弃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定。文家市转兵,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工农革命军,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旗号镰刀斧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在起义途中,写下了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首词语言通俗,气势磅礴,清晰点明了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解决了举什么旗帜、走哪条道路、建什么样的军队三大问题,建立了三大历史功勋。”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夏远生评价,正是在秋收起义的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就此发轫。
在纪念馆第一部分的微场景里,有对中国共产党第一面军旗如何诞生的生动再现。为了做好起义准备工作,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何长工等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没有现成的样板,经过反复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军旗的式样,先辈们设计出了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红色军旗。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有黑色镰刀、斧头,分别代表农民和工人。在秋收起义前夕,一面新的军旗就此诞生。
“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建立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并首次提出‘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现年78岁的余振魁表示。余振魁是文家市岩前中学的退休教师,退休之后一直在从事秋收起义的史实和理论研究工作。因为他的父亲,是秋收起义时期文家市赤卫队班长,曾支援过第一师在文家市的作战。
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几经奋战,艰苦跋涉,终于离开湖南,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始从罗霄山脉不断燃烧壮大。
老区开启新篇
冬季的严寒,给如今的里仁学校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这里,也是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发源地。93年前,9月20日的清晨,在这个学校的操场上,1500多名战士聆听了毛泽东关于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动员讲话。
“我们这块小石头,只要不断地去砸那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把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砸破的!”22年后,这一预言成真。在中国革命史上,文家市会师制定与实施的转兵决策,也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
“秋收起义精神最本质的特征是‘实事求是,立足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还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余振魁讲道。虽然已经过去了近百年,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使命已不相同,但是“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力量从未改变,在新时代,也值得传承发扬下去。
作为完整展陈秋收起义过程的唯一综合性纪念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年参观人数已达200万。“在给游客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我经常沉浸到那段峥嵘岁月,从中汲取了奋发向上的力量。”现年27岁的纪念馆讲解员邱烨,已从事讲解工作3年,繁忙的时候,她一天要为游客作8场讲解。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地是历史的见证,是光辉的起点。如今,随着纪念馆的发展壮大,文家市正秉承秋收起义的精神,以講好我们党的红色故事、奋斗基因为己任,带动当地群众开启革命老区发展的新篇章。”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文家市镇党委书记谢波郑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