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心
摘要:声乐作品《文成公主》是一首以文成公主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歌曲,取材于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真实历史故事,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由张明河作词、印青作曲的《文成公主》,歌颂赞美了文成公主这位为国者舍身,愿为汉藏人民和平共处做出毕生贡献的崇高女性形象。
关键词:文成公主 叙事 音乐风格 音乐特征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67-03
在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甚至有很多流传至今的名人事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也有对“和亲”这一词语的记载,首先,和亲的意思是指王朝统治者与边疆外族在同一时期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联姻,其本质是一种具有思想政治目的联姻。和亲也可称为“和戎”“和蕃”,在我国古代历史文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单单是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甚至还成为了每个朝代、每个民族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本质角度来看,和亲是为帮助历代统治者达成自身统治目的而服务的,政治联姻可以帮助缓和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利益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也起着积极性作用。纵观历史发展阶段,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还是唐代,甚至一直到清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次数不同、缘由各异的和亲。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和亲故事有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汉朝的解忧公主嫁入乌苏以及昭君出塞。本文我们将文成公主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分析同名的声乐作品《文成公主》的创作背景、乐曲的结构以及歌词的风格特征。
一、文成公主的简介及同名歌曲的创作背景
(一)文成公主的简述及贡献
1.文成公主的生平简述
文成公主原是唐朝宗室女子,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意为“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是神仙)。在唐朝的贞观十四年,受封成为文成公主;一年后,下嫁给吐蕃(今天的西藏)的赞普松赞干布,成为吐蕃王后,促成唐朝和吐蕃两国长久的和睦亲善。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三十年,直到永隆元年(680年),因身患重病而去世。
2.文成公主远嫁入藏的贡献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在唐朝送亲使和吐蕃迎亲专使的随从下,一同前往吐蕃。入藏队伍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经过长达半年的长途跋涉才到达吐蕃(现拉萨)。据古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的随亲队伍非常壮大,最主要的是唐太宗赐予她的陪嫁十分丰厚,不仅有各式金银珍宝、锦罗玉衣,还有许多诗书医典、农作器械和各类谷物种子,随亲队伍中也有专业的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等等,这些丰富的物产和人才都对吐蕃的进步发展起到了重大帮助。
文成公主入藏之后,不仅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融合,也加快了唐蕃之间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文成公主知书达理、贤淑多才,她把带来的史书典籍、音乐文化还有汉民族的一些礼仪习俗与藏族原有的文化习俗相结合,同时将谷物种子分发出去,将唐朝的农业、手工业等技术教予藏民,使得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随着大唐文化一同发展。她热爱藏族同胞,认真学习了解藏族的传统习俗文化,深受当地的藏族百姓爱戴。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以及推动藏族经济文化快速进步发展的功绩,到现在世人都通过多種艺术形式来传播歌颂,赞美这位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
(二)声乐作品《文成公主》的创作背景
声乐作品《文成公主》是一首以文成公主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歌曲,取材于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真实历史故事,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由张明河作词、印青作曲的《文成公主》,歌颂赞美了文成公主这位为国者舍身,愿为汉藏人民和平共处做出毕生贡献的崇高女性形象。
这首歌曲是作曲家印青专为青年歌手大赛创作的。印青老师的创作坚持以继承我国传统音乐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原则,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基于对藏族音乐的探索与运用,使得歌曲有更加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和吸取通俗歌曲旋律发展的变化走向,让旋律线条可以更加舒缓、流动。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动人,将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巧妙结合起来,彰显了文成公主的舍己爱国精神,弘扬了我国积极的民族精神,激发大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歌曲整体的音乐分析
歌曲《文成公主》是七声民族调式,为清乐F羽调式,4/4拍子的节奏,整体速度为中速,是一首带有前奏和尾声的二段式结构的作品。这首歌曲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叙事风格,以叙事为主的歌曲主要是通过对一件事情的描写进而帮助主人公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全曲将汉、藏两个民族的音乐特点相结合,借鉴西方和声、复调的手法。同时,在人物关系与风景之间的关联、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与民族之间的情感等方面,作曲家都拿捏得的很准确,也恰到好处的体现在音乐之中。
歌曲开始的六个小节前奏,其中前四小节具有充足的民族特点,运用藏族宗教音乐色彩,模仿了吹号角、敲钟的声音,营造出气势磅礴与和亲队伍浩浩荡荡的场景,预示着远嫁车队已经做好准备,文成公主将要带着对离开家乡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迷惘,踏上遥远的不归路。前奏最后两个小节和主歌第一乐句的旋律,就充分、明显地展现了全曲旋律的创作动机——以二度、四度为主。歌曲两段主歌部分的间奏都采用民族复调的写作手法,既体现了民族性特点,还将整个主歌乐段分成了具有方整性乐句的两个乐节。在副歌这一高潮部分的写作中,通过对左右手伴奏织体的正确设计和大量复调技巧的运用,把伴奏旋律与人声演唱部分进行了完美、巧妙的有机结合。作品的尾声部分,在伴奏者的高超技艺与歌唱者情绪激昂的演唱配合下,歌曲在主音上完美收尾结束,不仅做到了让听众在文化层面上的回味无穷,而且在音乐技巧层面上也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