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画中的意境之美

2021-10-29 18:52来一楠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物画中国画意境

来一楠

摘要: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有别于西方绘画。国画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国画包含两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画,奴隶制社会的帛画、漆画,封建社会的墓室壁画等,狭义上的国画专指汉代开始用毛笔蘸墨、彩,画于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此文对国画人物画意境之美的论述主要就狭义上的国画进行。国画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本文主要对人物画中的意境传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历史中不同的几个时间段的人物画为例,深入挖掘人物画中意境的传达与表现。

关键词:中国画  人物画  意境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0-03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的点、线、色彩、透视等。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墨交相辉映;二是诗画结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三是书、画、印交相辉映;四是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中国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画;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在全球经济文化大碰撞的近现代,中国画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色彩渐渐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全世界争相研究并广受喜爱和追捧的画种,现如今,许多外国人也会拿起毛笔写写书法,画画中国画,亲身感受一下东方神秘古国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意境的概念与发展

(一)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藝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蕴含并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也就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境”是不分离的,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二)意境的发展

魏晋以前的绘画主要侧重社会功能的制约,题材内容主要是先贤圣哲、孝子烈女以及神仙灵怪,常见于墓室壁画或帛画中,如《人物御龙帛画》《戈射收获图》等;到魏晋时期,绘画艺术自身的功能觉醒,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存在,玄学兴起积极提倡自然本性的回归,山水画论著也在魏晋时期产生,如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论画》、王微的《叙画》等;魏晋时期山水画虽已出现,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张以山水为主体形象的山水画实物,而此时的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的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型在国画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题材上更为广泛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国画。山水画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也成为人物画意境之美表达的重要手段,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出现了大量的山石树木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川景物在描绘上自然的穿插、交替、重叠,对主人公曹植与洛神的真挚爱情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魏晋以前的绘画主要以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等社会性功能为主。魏晋时期的绘画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此后文人画逐渐萌生,绘画的审美功能得到加强,为人物画意境之美的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除题材、环境衬托意境之外,顾恺之在国画人物画中还明确了“传神”的重要性,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并用以烘托人物画的意境,正如顾恺之人物画的观点“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悟対神通”等。总之,魏晋的人物画为后代的人物画走向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国画人物画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二、意境的传达与表现

(一)以线造型

中国画的作画是使用毛笔、墨汁在宣纸或绢上进行线条的描绘,再以不同程度的墨色加以晕染,接着使用国画颜料予以赋色,最后是装裱,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毛笔蘸墨水进行勾勒,这里包含了从起形到几乎成形的整个过程,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关键就在以线造型上。在西方文艺复兴前,绘画也是主要以线造型,后予以填色,西方文艺复兴后由于科学透视技法的发明、解剖的成熟、油画颜料的改进等因素,使得西方绘画一度越来越接近写实的状态,直至印象派以后绘画的个性化、多样性才日渐丰富;与此同时,中国画自始至终都是以线造型,工笔或兼工带写的人物画尤为明显。中国画虽然以线造型贯穿始终,但在线条表现力的研究方向上却从未停滞,比如早期出土战国墓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画面内容是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整幅画都是以线造型,线条圆转流畅,但此阶段的线条缺乏变化,整幅作品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糅合了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了“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北朝被称为“曹家样”的曹仲达创造出“曹衣出水”的人物画风格,曹仲达的人物画线条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体,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唐代人物画将国画人物画推向高潮,线条的表现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比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线条笔法圆润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因此又有“吴带当风”之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线条精致细腻,贵妇身着的薄纱披肩,薄纱下隐约可见的手臂所用线条均有所变化,仕女的髻发精细如丝,根根可数,衣纹图案线条力求均匀;阎立本代表作品《历代帝王图卷》,他的人物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飞扬,在刻画人物不同性格时使用笔法线条极富有变化,性情刚正不阿之人用笔较粗壮,描绘仕女形象则突出娇媚特点,用笔细腻尽显婀娜体态,通过不同笔法对细节的刻画,描绘出不同人物的造型、性格以及内心世界,足见作画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及表现能力,以画笔表现历史,爱憎分明,对后世人物画起到里程碑式的典范作用。纵观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以线造型虽贯穿始终,但艺术家们对线条的造型、表现力的探究越来越丰富并趋于成熟,线条的多样性也为意境更好的传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人物画中国画意境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春色满园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一朵花的意境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