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洪芝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与爱好,幼儿在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真游戏中玩耍,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本着寻“真”的初衷,在全园掀起了户外环境改造重建与自主游戏研究的热潮。幼儿园在优化游戏真环境、助力幼儿真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研究,一路成长。
改造户外环境是开展真游戏的“基础”
在自主游戏未实施前,幼儿园缺乏对户外环境的整体设计与规划。比如,户外环境及玩具器械单一,富有创意的设施资源较少,无法支持幼儿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自主游戏革命”一经打响,幼儿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中心教研组,重新划分、改造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我们将“运动场”变为丰富多彩的“游戏场”,将户外环境划分为运动区、沙水游戏区、固定器械游戏区、野趣区、车类游戏区、涂鸦区、建构游戏区、器械玩具存放区等。
第一,创设有挑战的环境。富有挑战的游戏往往伴随着困难和问题,幼儿会在游戏中调动一切已有经验面对、解决问题。比如,幼儿园创设了高低不同的秋千,为幼儿提供挑战。
第二,设计多元化的地面。幼儿园户外场地既要有硬化的地面,方便部分游戏开展,也要有各种软化地面,保护幼儿户外活动时不受伤害。
第三,创设多功能的场地。以角色区为例,小房子、小亭子等有助于幼儿生成娃娃家之类的角色游戏;山坡、山洞有助于幼儿生成奔跑、追逐、对抗类角色游戏。
除了关注场地,幼儿园还应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安全、富有变化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应成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支撑。
首先,注重投放开放性。幼儿园应多投放低结构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增设户外活动经典材料,比如,废旧轮胎、PVC管、油桶、梯子,并让沙子、泥土、竹子、树枝等自然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创设涂鸦区,开展充满趣味的投影添画、立体投影等游戏。
其次,注重投放层次多元化。投放一定的结构性玩具,比如小车、娃娃、丝巾等,有助于唤醒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创造丰富的游戏情节。投放一定的非结构性玩具,比如石头、木片、纸盒、树叶、小树枝等,有助于幼儿象征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真游戏的“大脑”
游戏中,教师通过手机录像,记录幼儿的行为和语言,全程关注和追随幼儿,以幼儿视角细致分析游戏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园教师经历了从“看见”到“看清楚”再到“看明白”的專业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解读幼儿行为,线上,我们建立了钉钉“一师一解读”云盘,将游戏视频、案例资源共享;线下,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梳理幼儿表征、征集游戏困惑、骨干教师引领解读和开展相关培训等,提高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
“真游戏”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我们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发展,更在于教师在游戏中敢于放手、巧妙介入和有效回应。随着“尊重幼儿”的游戏理念不断发展,我们在努力把自由还给幼儿的同时,也在思考游戏中教师“该不该介入”“如何介入”的问题。我们通过观摩优秀案例中教师的指导亮点、走出去学习游戏活动实验区教师的现场指导方法、骨干教师实施批阅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
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透过幼儿专注的眼神,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而教师自身也在游戏中享受着发现、理解、支持幼儿的乐趣,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