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一个老师,想要发展,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建构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正所谓“纲举目张”,只有明确正确的教学理念,形成自身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明确目标,少做无用之功,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继而为学校的深入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持续不竭的动力。
一、“真美”阐述
自美学思想诞生以来,美育思想便随之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但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正式提出至今却只有不过二百年的历史,然而在这二百年中对于美育概念的界定便有数十种之多,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汤英杰在《美育概念考察》中将其分为八类:1.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2.美育是美学知识的教育;3.美育是艺术教育;4.美育是情感教育;5.美育是美感教育;6.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7.美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8.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张健则将之归纳为美育是以“美”为内容的知识教育;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种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養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
不难发现,上述观点与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将美育作为三维目标达成的一种手段与途径,有其值得研究的价值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真育”,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真”是真人
真人的教育包含着要求学生以务实的态度做真实的事,讲真实的话,又包含着对待一切事物真诚的态度。
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塑造成具有完整人格的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只有那些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才能称之为真人。我们期望以“知书达理”的“真美”教育为切入点,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人格生成上有所觉醒,真正体会到为人的真正含义。
(2)“真”是真知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知代表对万物的认识与理解。教育要交给学生能够作用于实践的真正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只有掌握了能够作用于实践的真实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才能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既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是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将“真育”与“美育”相结合,“真美教育”是笔者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班级管理、课程教学与评价以及学校德育等各方面工作,在我校培养“知书达理”新人的大教育理念下展开的一项个性化的创新与尝试。
“怀质抱真,玉成其美”是“真美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语文课堂上的“真”与“美”
(一)汉字之美
语文离不开汉字,汉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生字教学中处处彰显汉字之美:汉字的音、形、意,汉字的字源字理,无一不蕴含美的意向。通过对于生字教学审美的思考与追求,无疑是打开学生语文学习大门的金钥匙,以此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衍射出字、词、篇章的语文教学。
(二)韵律之美
对于句段的学习,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也是值得探讨与思索的命题,对句段节奏、韵律的感知与把握,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再由真情带动阅读体验,将作者、文本、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切入文本情感的要害,将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内化成语文学习的体验。
(三)意境之美
在理解文本,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学习时,意境之美往往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一个或几个核心意向,渲染出整篇文章的文学内涵,并扩张为更为强烈的文化认同,以此为驱动力,最终升华为独特的民族认同。
本文旨在将“真美教育”这一理论构想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推动教育教学的动作,使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定位上,“怀质抱真”是对应有的教师品格的自我期许;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怀质抱真”又是对教师自身的人格期望;在人才的培养上,“怀质抱真”饱含着对每一名学生殷切的期待。
对于老师,“怀质抱真”既是对老师师德的要求,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朴实无华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具备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怀质抱真”又是对老师工作态度的要求,以端正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守住教育的初心;对于学生“怀质抱真”是“真美教育”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最终目的。期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能够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怀。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层出不穷,但无疑都指向于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核心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试图寻找出一条新的模式和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提升教学质量。
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真美教育”既能传承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又有自己的独特思考,以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将“真美教育”研究立足于常规教学活动中,以务实的态度解决普遍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