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蕾 朱德涛
(1.合肥市化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41;2.安徽远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安徽淮南 232000)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为制糖原料,也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发展甘蔗产业对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蔗螟虫为甘蔗主要虫害之一,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茎部进行危害,在甘蔗伸长期造成“死尾蔗”,农户经济损失大。生产上主要采用沟施、撒施杀虫单和吡虫啉来防治甘蔗螟虫,但若长期使用这两种药剂,害虫极易产生抗性。1.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为安徽远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治甘蔗螟虫的复配药剂,为验证其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并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我们开展了1.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供试药剂有1.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安徽远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0.5%噻虫胺颗粒剂(商品名根卫,江门农得丰有限公司提供)、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商品名科得拉,江门大光明农化新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防治对象为甘蔗螟虫。
试验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沙塘镇走马村。试验地块肥力较弱、壤土、土壤pH 值为6.7,茬口为第2年宿根蔗;周边地块为多年规模化甘蔗种植田,多为宿根蔗,管理较粗放,近两年甘蔗螟虫危害较严重。试验设1.6% 氯虫·噻虫胺GR 1 000 g∕667 m2、1 500 g∕667 m2、2 000 g∕667 m2,0.5% 噻虫胺GR 4 000 g∕667 m2,0.4%氯虫苯甲酰胺GR 1 500 g∕667 m2共5 个药剂处理,以60%氯化钾(俄罗斯进口)15 kg∕667 m2为空白对照,4 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0 m2,小区间设2 行隔离行。2020 年6 月2 日培土时,将各参试药剂与60%氯化钾(用量15 kg∕667 m2)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甘蔗茎基部并覆土,空白对照单施60%氯化钾。甘蔗整个生育期施药1 次,施药时甘蔗处于成苗期,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虫剂、杀菌剂及其他药剂。各小区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且符合当地农业实践(GAP)。施药当天阴有小雨、东南风3 级、气温22~29 ℃,试验期间阴雨天气较多、湿度较大,其中雨日23 d、最低温度22 ℃、最高温度34 ℃、相对湿度80%以上有30 d。
7 月10 日(药后38 d,空白对照区甘蔗螟虫危害症状明显)用手持计数器调查各小区甘蔗总株数和枯心株数,并计算枯心率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分析。
枯心率(%)=(调查枯心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率-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率)∕空白对照区药后枯心率]×100
不同处理对甘蔗螟虫防效的影响见表1。
表1 各处理甘蔗螟虫的防效
由表1可知,药后38 d,1.6%氯虫·噻虫胺GR 1 000 g∕667 m2、1 500 g∕667 m2和2 000 g∕667 m2处理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为83.56%、87.18%、90.44%,0.5% 噻虫胺GR 4 000 g∕667 m2和0.4% 氯虫苯甲酰胺GR 1 500 g∕667 m2处理甘蔗螟虫的防效分别为81.53%和83.22%。各药剂处理甘蔗的平均枯心率远低于空白对照;1.6%氯虫·噻虫胺GR 2000∕667 m2、1 500 g∕667 m2处理甘蔗螟虫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经观察发现,试验期间各处理甘蔗生长正常,无药害症状。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8 d,1.6%氯虫·噻虫胺GR 1 500 g∕667 m2和2 000 g∕667 m2对甘蔗螟虫的防效超过87%,防效较好,且对苗期甘蔗安全,可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建议在新植蔗下种或宿根蔗培土时,将1.6%氯虫·噻虫胺GR拌入肥料或细土沟施后覆土,用量1 500~2 000 g∕667 m2(有效成分360~480 g∕667 m2)。安徽远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的1.6%氯虫·噻虫胺GR 为二元复配剂,与单一制剂相比可减少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且使用方便,一次用药即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持效期长,可节省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