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王树梅
(1.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学习投入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教学效果也便无从谈起。[1]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投入不论是外显的行为表现、认知策略的运用,还是内在的情感体验方面都不太理想,导致该现状的因素很多,例如教师、同伴、环境等,其主要表现为传统课堂授课方式比较单调、枯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学习环境无法有效支持教与学,造成学生听课不专注、学习不深入,以及常常做一些与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情等。[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开放,以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为典范的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致力于优化学习环境、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关注信息技术、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资源整合、过程性评价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以良好的师生互动为导向,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投入水平。为此,本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探究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角度,为改善翻转课堂的教与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主要特征表现为将传统教学结构翻转过来,重新分配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主动权由教师交还给学生。当前,翻转课堂趋向与多种理念的融合创新,具有多元包容性。
翻转课堂作为适应信息化环境学习方式转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包容多种思想意涵和教学理论深意:强化了学生中心地位;体现了深度学习思想;彰显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推进了个性化学习实践。其实质是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做”或“活动”,具体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范式、教学流程等多方面的转变。[3]在实践层面,翻转课堂包容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有利于营造活跃、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加强差异化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能力发展,显著提升教学效果。[4-6]在具有多元包容性翻转课堂中,以“学”为中心,教师自主选择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工具、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有效联结学生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上的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调节和多元评价等,提高学习效果。可见,翻转课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与师生交流互动等提供了大力支持,探究如何高效利用翻转课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可行途径之一。
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概念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泰勒(Tyler)首次提出,被定义为学生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7]随着对学习投入研究的深入,学习投入从单维度发展到多维度(认知、行为、情感)、从注重量发展到质和量并重。[8]当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较强,行为投入主要是指学生与学习环境及学习环境中的对象之间的交互行为程度,例如师生、生生交流以及协作学习参与等方面;认知投入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管理等策略,以及投入的心理资本,例如付出的心理努力;情感投入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享受,是否充满热情等。[9]
随着学习投入研究的发展,学习投入被认为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开发了大量测量工具,研究较为成熟。其中,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最具影响力,调查维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挑战、师生互动、校园环境、教学经验、积极与合作学习等五个方面。[10]应用汉化版工具(NSSE-China)研究表明学习投入与学生学习收获具有显著相关性。[11]目前NSSEChina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追踪研究(Chinese CollegeStudent Survey,简称CCSS)。2012年,学者汪雅霜团队自主设计调查量表,涉及元认知策略、同伴互动、深层认知策略、师生互动、学习热情等五个指标,验证了其拥有良好的信效度。[12]
目前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学习投入研究大多集中于在线学习方面,而对于高校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投入研究还较少。Gilboy等在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感、技术接受度等方面对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13]Subramaniam等调查翻转课堂对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材料(微视频、微讲座)、课堂活动、干预策略等与学习投入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学习材料质量越高、课堂活动越丰富、干预策略越友好,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水平就越高。[14]相较于国外,国内对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具有普遍性。江毅等针对学生协作学习投入水平不够、论证力度不足等问题,开展高校翻转课堂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投入水平有显著提升,教师活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创设环境等)、学生活动(课前预习、在线讨论、共享观点等)及师生互动(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成果展示等)等方面对学习投入有显著影响。[15]陈明选等在探究高校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中认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评价策略与工具的有效使用,以及师生课堂互动、协作构建课程内容的行为等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有效保证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16]从总体来看,国内外对于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投入研究还处于初步摸索和发展阶段。因此,对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生学习投入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分析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及所受的影响,对验证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指导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翻转课堂是什么,学界存在各种不一样的理解,但基本趋同翻转课堂有两大基础:一是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条件的存在,二是不拘泥于具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且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鼓励综合使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教学方法。这正如很多研究所指出,翻转课堂的核心特征是主动学习和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17]在借鉴国内外学者观点基础上,本研究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首先在课前通过教师给定的学习材料和任务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中与师生一起进行协作探究、问题解决、课堂展示与评价等活动,并在课后进行反思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和PST理论,[19]并结 合Jackie Gerstein的 四 阶 段 模 型[20]、Robert Talbert的二阶段模型[21]和太极环式模型[22]优势,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型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学习三个环节组成,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及学习相关材料、小测试、交流讨论)完成知识获取,课中通过课堂教学(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完成知识应用,课后通过反思学习(练习+总结)完成知识建构。课前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支持,课堂教学是课后反思学习的动力所在,课后反思学习是课前自主学习的先验知识。在这三个阶段中,信息技术、社会交互和评价反馈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有力支点。信息技术的支持、社会交互和评价反馈的顺利开展保证了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保证了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基于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根据“数据结构”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数据结构”是一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主要阐述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灵活地融合,学生获得更多独立自主、协作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本课程教学使用的学习平台为蓝墨云班课,教学流程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学习三个环节,其中线上活动(看视频、浏览课件、小测试、答疑讨论发帖频次、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占总成绩40%,动态监测学生主动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开设班课,学生注册平台并加入班课。教师会在一周内完成资源的建设,学生从课程发布之日起至上课前可随时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难点有个初步了解,同时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自由交流。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公告、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及答疑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学生加入班课成为课程学习的一员之后即可展开自主学习,班课内的所有资源都可以随时利用。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发布任务,学生依据发布的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材料,并完成相关测试,参与交流讨论活动。学生在学习材料和参与测试的同时,将学习心得发布在平台上,参与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发帖、跟帖的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完善,实现意义的建构。教师和学生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困惑、收获,并与他人进行互动。其中,小测试和答疑讨论(概念解释、解题方法、步骤、经验等)是课前自主学习的重点,检验学生自学效果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图2 翻转课堂下教学模式
2.课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参与活动、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内化,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学习过程是否认真投入、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根据学生在云班课上的学习情况,教师来确定课堂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教师先将课前遗留的问题或讨论的焦点进行系统讲解。讲解过程中,多以案例分析为主,注重与同学的互动。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知识点开展独立探究和协作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任务,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或学生自愿进行成果汇报。汇报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云班课平台上进行头脑风暴,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直接提问。在个人或小组汇报的同时,其他同学要在平台上对其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环节是以教师讲解为始,以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与评价为主线,贯穿学生提问、成果汇报、头脑汇报,囊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提问、反馈、任务所暴露的问题等对学生进行有针性的指导。比如:个别学生某处操作不当,教师会说明可以通过哪个资源的学习或什么方式解决,或者一步指导其完成。这种课堂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活跃性和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3.课后反思学习
反思学习通过两种形式开展,一是布置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一般为课本上的练习题,一般以纸质作业本的形式提交,有时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二是组织学生总结、反思,学生梳理、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法、观点、心得体会等,与同伴互动,分享学习经验与收获。反思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同时参与平台反思活动,活动主要有答疑讨论、头脑风暴等。思维导图作为促进学生反思的工具广泛应用到该环节中(软件绘图或纸质绘图),它将学生获取的知识以及思考的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同时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结构的反思、批判和重构。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进行同步监督和管理,包括回答学生疑惑,鼓励学生分享,评价学生活动等。
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使用单组前后测的实验研究方法,探究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促进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策略与建议。
以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两个平行班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99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30人。两个班由同一计算机专业资深教师授课16周,共64个课时。在教学实施前(第1周),发放学习投入问卷进行前测。在教学实施后(第16周),发放学习投入问卷进行后测,同时发放学习投入影响因素问卷进行测评。
本研究在分析翻转课堂特征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结合翻转课堂开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汪雅霜[23]、王文[24]、杨立军等[25]的成熟研究成果,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维度编制《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邀请对学习投入较为熟知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讨论小组,并征求翻转课堂一线教师与领域专家意见,确定影响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及结构(个体、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编制《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26]
1.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行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师生互动、同伴互动)、认知(元认知策略、深层认知策略、反思学习)与情感(学习热情、人际感受)3个维度,9个指标,共27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运用SPSS20.0计算前测Cronbach's a值为0.756,KMO值为0.716;后测Cronbach's a值为0.934,KMO值为0.833,且前后测p=0.000<0.05,说明该问卷信效度良好。
2.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个体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认知负荷、技术接受度)、教师与同伴因素(教师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环境因素(技术支持、学习资源、学习平台)三个层面,11个影响因素,共35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运用SPSS20.0计算问卷Cronbach's a值为0.957,KMO值为0.833,且p=0.000<0.05,说明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前测问卷共发放99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后测问卷共发放99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7.98%、98.99%。
1.整体水平分析
为探究大学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后的学习投入是否有所变化,运用SPSS20.0对学习投入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后测均值高于前测,总体来说学习投入处于中上水平(后测得分为3.94),同时在行为、认知、情感三维度以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师生互动、同伴互动、深层认知策略、反思学习、学习热情、人际感受八个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学习投入后测问卷的具体题项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学习活动,我很开心IF3”“课程学习中,我和老师的关系很和谐IF2”“课程学习中,我和同学的关系很融洽IF1”“完成学习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很兴奋LP3”“对于课程内容知识,我会主动和同学分享观点、交流收获LP2”“在课堂上,我与同学协作完成活动任务CL1”六个题目得分最高,分别为4.39、4.36、4.32、4.32、4.05、4.01。其中IF1、IF2、IF3属于学习热情指标,PI2和LP3属于同伴互动指标,CL1属于协作学习指标。由此可见,在翻转课堂中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协作互动频繁,在与同学及老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时很舒心,有较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对提升他们情感投入、行为投入有积极的作用。
表1 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具体情况前后测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维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SPSS20.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行为投入中同伴互助显著高于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p<0.05),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明显低于协作学习(p<0.05);认知投入中深层认知策略和反思学习显著高于元认知策略(p<0.05);情感投入中人际感受显著高于学习热情(p<0.05),除此之外,各维度下的其他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综上可知,翻转课堂中学生遇到困难或挑战时,相较于教师,学生更倾向于和同伴交流讨论,与教师的互动较为不足,学生的元认知相对于其他同维度指标感知更少,在学习中较少使用元认知策略,学生需要更多督促与指导。
表2 学习投入各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
2.性别差异分析
运用SPSS20.0对学习投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翻转课堂中男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略高于女生(3.947>3.911),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维度来看,男生在认知上高于女生,女生在行为和情感上高于男生,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翻转课堂中性别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男生和女生都具有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这与实际教学有一定关系,在翻转课堂中,相对有趣且丰富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然而,经研究发现,男生的认知投入发生的比例及次数都要高于女生,女生的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发生的比例及次数都要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在翻转课堂中,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认知策略,女生在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活动参与等方面比男生更为积极。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问卷共发放99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为探讨三维度影响因素对学习投入的整体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翻转课堂中大学生的行为学习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学生自身因素、教师与同伴因素、学习环境因素等与其影响关系。首先,利用SPSS 21.0分别计算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因素与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的相关系性,结果显示均存显著性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549~0.745。其次,以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因素为预测变量,分别以行为、认知、情感投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型。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影响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5、0.694、0.769,决定系数R平方分别为0.496、0.482、0.592,且p<0.0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立标准化回归方程模型:行为投入=0.406+0.433*教师与同伴因素;认知投入=0.567+0.319*学生自身因素+0.610*学习环境因素;情感投入=0.382+0.201*学生自身因素+0.286*教师与同伴因素+0.351*学习环境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看,学生的行为投入主要受教师与同伴的影响。在翻转课堂中,行为投入主要描述的是学生与学习环境及其对象之间的交互行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及小组协作等形式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和支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行为的高度卷入。对于学生的认知投入,主要受教师与同伴因素、学习环境因素的影响。认知投入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管理策略等,强调学生对学习的管理与调节和对知识的应用与加工。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同伴的支持、学习环境的支持主要是基于云班课平台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以及云班课的交互中获得支持,使用更多的认知策略和心理资源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水平的认知投入。在情感投入层面,学生自身因素、教师与同伴因素、学习环境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翻转课堂本来就是一种强调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还是学习环境,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都会被卷入其中。
2.为进一步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学习投入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翻转课堂中大学生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层面的各个指标与其影响关系,构建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全因素影响模型。首先,利用SPSS21.0分别计算各个影响因素与行为、认知、情感投入的相关系性,结果显示除认知负荷与学习投入及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之间呈不显著相关,其余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0.446~0.683。其次,以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因素的各个指标为预测变量,分别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为因变量,将它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6、表7所示。
表5 学习投入学生自身层面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表6 学习投入教师与同伴层面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表7 学习投入学习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从表5、表6、表7可知,构建的影响模型模型拟合优度较好,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删除分析结果中没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最终整理得出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型及其回归系数,如图3所示。
图3 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型
分析发现,行为投入层面,学习资源对其的影响作用更大;认知投入层面,自我效能感对其的影响作用更大;情感投入层面,生生交互对其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学习资料,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视频、PPT课件,分享精品视频课程、优秀微课等,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并上传学习平台进行分享,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例如关注、鼓励、表扬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学生访谈中得知,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开放、包容、鼓励和支持性的积极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此外,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在线答疑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生生交互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同伴友谊、同伴依恋等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也有利于同伴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形成竞争,相互鼓励,并且来自同伴的支持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坚持不懈。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学生更多使用学习策略,更加积极地进行认知加工,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更为积极的学习体验,全面促进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的投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翻转课堂中大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投入均有显著提升,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大学生对于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因素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持有积极的态度(均值都不小于3.82)。同时,大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学习环境因素对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此外,深入调查发现,在课前、课中、课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需优化教学模式。
在课前学生存在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小测试反映问题不明显、讨论答疑不深入等情况。因此,在推送学习资源后,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观看视频的时间和次数、查看课件的频次、讨论深度等)给予不同等级分值,适当提高考核所占比例,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小测试应注重难度梯度设置(由易到难),并添加详细的解释,同时对于某个易错题及时发布讨论,供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方法。在论坛讨论方面,为避免学生恶意刷经验值,需予以监督,并给予提醒,例如开展同侪评价(点赞、回复等),对于讨论充分者给予适当加分,形成竞争氛围。
在课中学生存在独立探索迷茫、协作学习任务不合理(包含作品展示)等问题。翻转课堂实际教学中,独立探索环节学生存在探究目标不明确、探索问题浅尝辄止等不良现象,此时教师需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明确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脚手架,随机抽查检查,指导与压力并行。在协作学习中,侧重团队成果质量,忽略了协作过程,往往导致个别学生的“独奏”,相应的产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失去其应有的效果,且部分学生的“偷懒”也造成组内其他学生的认知负荷,久而久之,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应构建合理评价机制(个人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结合),促使学生之间建立良性协作,发挥激励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在课后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分享讨论时存在质量欠佳、互动较低等情况。质量欠佳表现为敷衍跟帖回帖,原因为学生不了解头脑风暴、思维导图,以及学习疲劳或本身的惰性降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详细解释参与的形式和要求,并施加一定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激起“好胜心”。互动较低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出现两级分化,原因在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有目的地分组和指导,同时多以鼓励、表扬等支持行为,增强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信心,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不论是学生自身、教师与同伴,还是学习环境,都必须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起来,只有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自身发展的教学,学生高水平的学习投入才会有效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