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测数据推动下的“古诗文运用”思考

2021-10-28 11:37龙华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龙华华

【摘 要】在作文中运用一些古诗文,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数据显示,学生古诗文的积累量可观可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积累古诗文的意识和行动,但在书面表达中,学生主动、恰切地运用古诗文的意识尚淡薄。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古诗文,且用得活,这需要多管齐下,佐以持续练习,方见效果。

【关键词】古诗文运用 主动意识 刻意练习

这个学期,我校收到学生统测的“国测报告”。数据显示,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这一项指标分值高,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为96.6%,超出公办学校6个百分点,超出市区水平近10个百分点,高出广东省23个百分点。这项数据的得分,与我校坚持十年的“国学进课堂”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吟诵活动密不可分。而报告同时显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一项分值不理想,学生的作文表达欠佳,行文不够生动。如何使“短板”变长,运用“长板”为“短板”提供帮助,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渠道,这是摆在我校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思考难题。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古诗文,可使作文增色不少。这在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力方面,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值得尝试的举措。“守着金矿”要“开矿”,“开矿”之后去“用矿”,便是依循这个思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与作文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提笔写作文时,运用古诗文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笔者对全体六年级学生做了一项“关于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的问卷调查,以求了解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时会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困难。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率为99%。

一、“不想用”

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在普通话、现代文的语境环境下,平铺直叙的语句好写,但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古诗文可不易。

一则,学生需要储备大量的古诗文句,先要有“存货”,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调取,否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问卷调查中,古诗文积累量低于50首的六年级学生有8人,占比约为4 %。

二则,古诗文引用在作文里,若是用得好,用得妙,自然使作文更为精彩;用得不当,便“形同鸡肋”,有凑字数之嫌。调查中,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有35人,占比为18 %。

三则,有的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时候,仅仅是背诵,从没想过要去运用。平时没有这个意识,写作时自然也用不上。问卷调查中,填写了这个选项的学生为5人,占比为2.5%。

还有,特意引用一两句古诗文在自己的文章里,有的学生觉得大可不必如此费尽周折,想半天也想不出来。嫌麻烦,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诗句来用,这是19%的学生在作文中不想使用古诗文的真实顾虑之一。而对古诗文尚不够理解,这是调查中近10%的学生的反馈,也是古诗文运用存在的實际困难。还有15%的学生认为,很难找到诗句与自己文章之间的连接点,所以不知如何引用。

二、“怎么用”

通常,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在句首引用古诗文句,在文章一开头就“引经据典”,展现出文采和底蕴;或是在文末结尾处,情动辞发,自然而然地运用古诗文句来收尾,使文章意境开阔,有意犹未尽之感;还可以将诗词句拟为文章标题,正所谓“题好文一半”,高质量的题目为整篇文章的风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兴趣;或是在文段中间贴切地运用古诗文,都会使整篇文章文采斐然,意蕴深远。

不论在文章的何处使用古诗文,都是个“技术活”,不能生搬硬套。学生需要在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找到古诗文句与自己文章相契合的切入点,合情、合理地引入诗句,进而铸就妙语美文。譬如,在体会母爱的伟大时,联想运用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感受离别的悲伤时,自然轻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要激发和提升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的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活使用意识,强化益处,放大好处

在古诗文课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我们学习和背诵积累古诗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学以致用”。以此激活和增进学生在作文中使用古诗文的主动意识,让学生主动在文章中引入古诗文句,有意识地引用古诗文句,直至形成一定的写作意识。

另外,在欣赏一些引用了古诗文句的佳作时,师生可以一起品鉴这些古诗句在文章的节奏、形式、立意等方面带来的行文益处,并强化益处,让学生深深感触到古诗文句对写作方面的积极影响,由此激发学生内心“我也想这样把古诗文句用起来”的想法。

请看一段学生作文的节选。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造就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学生分别引用了《论语》、《孟子》和顾炎武的名言,赞扬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和爱国传统。这些古诗文句的运用,使文章表达流畅,主题得到凸显。

2.词句分类整理,便于记忆,益于提取

教师可以在组织开展的“班级诗词大会”等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积累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古诗文按“主题”加以分类整理,便于自己“整存零取”。

例如,关于“劝学”的主题,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等;关于 “爱国”的主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关于“勤俭”的主题,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相关主题都可以加以分类,形成“专题”,需要运用时,便于提取和链接。

3.加强指导训练,刻意练习,持续练习

首先是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要从“割裂的学”转化为“融合的教”。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要心存“将其纳入学生写作”的指导意识。也就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将“古诗文如何具体用”这一环节放入课堂里,融入教学流程里,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光学到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更知道怎样在自己的作文里运用古诗文。

笔者在教学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时,讲到了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理解了语句的意思后,师生一起想象诗句展现的画面。笔者告诉学生,每当你在描写烟花或礼花绽放,天空中这种绚烂美丽的场景时,你就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词来描绘火树银花的缤纷和璀璨。这样的古诗词句引用,既使自己的文章画面感十足,又融合了词的婉约,让文章充滿了美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将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时,可以引导学生们了解和尝试运用“引诗入文”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首高鼎的《村居》,让我的眼前浮现出春天里儿童放风筝的自在画面。”这里,学生就是直接引用诗句入文。

第二个层次是诗词句的后面有一定的阐述(或解说)。在语文试卷中,常出现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写出相应的诗句”,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古诗文的背诵积累与书写,出题的角度是“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相对应的古诗文句”。比如,六年级下册的单元测试题:朋友的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与人相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作家们写的文章常常受人称赞,那是因为他们读书、写作时肯下功夫,正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三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句,截取部分古诗词句,把古诗词句还原成生活化语句的同时加以提升和诗化。比如写春天的散文,“春天里,一切美好都在酝酿。愿你不负春光不负卿,诗酒趁年华”。这里便化用了苏轼的词《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在了解了“引诗入文”的三个层次后,教师就可以找个主题来让学生“练练手”,帮助学生提升在作文里使用古诗文的主动意识。比如,笔者班里的学生对苏轼的词颇感兴趣,有意积累了一些苏轼的词,背诵多的同学信手拈来,背诵不多的同学,也能念出一两句苏轼词作里的“经典语句”。鉴于此,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写一写“读苏轼的词有感”或“走进苏轼的名篇名作”等任务。背诵了,就用起来,“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古诗文的学习和积累,不仅要入得多,化得透,还要用得活。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学会迁移运用。

将古诗文运用至作文中的刻意练习,可以先由“数量”入手,慢慢追求活学活用的“质量”,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持续练习会产生变化。

4.注重评价跟进,形成鼓励,带来动力

评价的作用不可小视。“评价”用得好,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培养和作文指导,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针对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的评价,可以分为以下 “三级评价”:

A+类评价:古诗文的使用自然贴切,契合文章主题,与文章浑然一体。诗句的排比运用,渲染了文章情感,起画龙点睛、蓬荜生辉之作用。用得妙,效果好!

A类评价:古诗文的使用使文章增色不少,行文更生动。

B类评价:有了“在作文中使用一些古诗文句”的意识,所引用的诗句还可以再斟酌,争取用得更贴切、合宜。

这三类评价,都旨在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句,调动自己平时所学的古诗文,在作文的整体层面或是具体文段,让古诗词句多起来,“活起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古诗文在学生作文中的运用,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形成主动意识,多用活用,则越用越多,越用越有,越用越好,情到深处诗意浓。如此,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