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人类文明发展成果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10-28 03:23姜爱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

摘 要: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存研究和展示宣传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坐落在曲阜的国家一级馆—孔子博物馆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本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等系列活动课程,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现已成为推广公众教育,科普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相结合的重要学习机构,并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孔子博物馆;社教活动;宣传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近期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意见》,为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来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掘博物馆自身资源储备优势,要精心设计博物馆社教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展示教育活动。利用现代技术建立本区域内的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博物馆在社教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博物馆改变传统参观模式、迎合新时代教育的新机遇。

1 博物馆转变传统认知的必要性

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成为出土文物主要的保存和展示场所。由于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公益性特征,这些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神秘文物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此时博物馆应承担起它的宣传教育职能。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鉴赏为目的的,向大众展示的主要场所。”博物馆增加了教育職能,并放在了首位,这给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享受,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博物馆以文物为载体,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展现在大众面前,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孔子博物馆自2019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参观人数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五一小长假接待参观人数达911598人,在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提升层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面向青少年的宣传社教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经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地展现孔子博物馆独特文化优势,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着力探索的课题。

2 努力提升社教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博物馆中,实际参与设计、研发、执行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开展效果。因此,提升场馆教育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在培训中指导其应用这些技能,成了博物馆能否为观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关键。课程设计应培训和引导本馆教育工作人员就儿童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展开讨论,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案。

首先,博物馆对自己的文化优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要不断更新宣传教育理念,把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博物馆职能的一个重点开展落实。不再是旧模式,要增加互动,可以提问、质疑、探讨,工作人员在答疑解惑中完成宣传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社教人员要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

其次,想要有效、高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必须加强社教人员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专业的社教队伍,就要对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其了解博物馆所藏文物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等知识及展览陈列功能,以此来提升社教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通过思想教育提升社教人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观众提供优质的社教服务。对不同参观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宣讲,尤其是青少年,更要注重趣味性、延伸性,通过互动的形式参与其中,从而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社教人员应充分挖掘文物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宣传教育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有效宣传,充分展现博物馆应具备的社会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3 结合实际发挥宣传教育职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国家对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及社会实践性越来越重视,对博物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孔子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博物馆,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把这些资源与学校教学相结合,补充课堂教学缺少的实物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辨识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孔子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配置,建立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体制,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课外辅导、课堂延伸、互动体验的作用及宣传教育职能。

馆藏文物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具象的教科书,是历史文化课堂教学的延伸。文物既是文明的结晶,又是历史的佐证,更是历史的记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文物说话,把历史告诉人们,激发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博物馆多样性的社教活动,让观众走近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通过丰富多彩的社教形式传播给大众尤其是青少年。

4 开展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

孔子博物馆经常开展送文化到学校活动,与附近学校联合做社教传播文物知识,举办“尊师,明理,崇善”拜师活动,让学生代表向先师孔子敬献“束脩”礼,全体师生在肃穆的钟鼓声中向孔子像行礼,并宣读“拜师帖”仪式。这种庄严、古朴的仪式感会使参与的学生心中顿升敬意,在独特的儒韵氛围中对老师深感敬意,展现出尊师明道的文化传承。

孔子博物馆有精美的常设展览和专题性的临展,在特定区域有新奇有趣的互动环节。孔子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画情节融入互动项目,有手写签名、留言,系统会保存操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吸引力。孔子博物馆展厅的拜师环节,观众在镜头前对先师行礼,隔空送上孔子时代拜师的“束脩”,根据提示完成操作就可以成为背景墙上的一名新生。这个环节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也都会前来试拜,毕竟成为先师孔子的学生绝对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清明节期间,春意盎然,为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孔子博物馆推出“清明踏青”社教活动,同学们由社教老师带领着走进博物馆,参观文物,学习知识,诵读经典,了解古籍所载清明踏青民俗的历史由来。进博物馆并举行着汉服读《诗经》活动,感悟历史,了解古人踏青游园的心情。孔子博物馆依托自身优势,结合时令,初春时节小朋友在社教老师的指引下,通过观赏博物馆怒放的杏花与馆藏《孔子杏坛讲学》图轴结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杏花、杏坛与孔子的历史渊源。学生通过讲解参观,最后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观察的杏花画到纸上,完成自己的小创作。博物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们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孔博杏花季”摄影大赛也同时展开。以此种方式,借助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大众参与、继而走进博物馆,发现“孔博”之美。

孔子博物馆专门开辟了“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金秋十月举办“我与小萝卜一起成长”社教活动。社教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劳动实践基地—小菜园,认识菜园里的蔬菜种类,观察蔬菜的外部特征,了解蔬菜的生长周期以及蔬菜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看得津津有味,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顶着秋日的骄阳翻整土地、浇水、播种子、掩土,真正体验了一把“汗滴禾下土”。在洒下种子的那一刻,也播撒下了收获的希望。通过活动,同学们近距离认识了蔬菜,掌握了种植蔬菜的基本技能,体验了劳动的艰辛,领会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同学们会同小萝卜们一起成长,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孔子小课堂”面向中小学生介绍中国明清服饰蕴含的礼仪文化。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吃穿用度都要合乎礼仪,官吏的服饰也是如此。明清服饰在质地、颜色、“补子”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制,是官品等级的体现,不可逾越。学生通过实物观察“补子”上的图案、纹饰以及刺绣工艺来了解和认识服饰上的礼制。社教活动把知识融入活动,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住。

孔子博物馆针对少年儿童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的特点,重点讲解少年儿童感兴趣的展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专门的参观路线和形式。为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博物馆联合共青团曲阜市委、曲阜市少工委利用暑期开展“红领巾讲解员”的招募活动,让青少年讲解员走进博物馆,以孩子的视角与口吻解读文物、传播文化、服务他人,向大众传播儒家文化,为建设“东方圣城·首善之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成为孔子博物馆的又一亮点。

秋季让学生采拾落叶,教他们用宣纸覆盖,用拓包蘸墨拓印出一片纹理清晰的树叶图案。通过这种活动让青少年参与乐在其中,从而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博物馆通过社教活动不仅激活了文物的新活力,也激发了青少年踊跃参与的积极性。

竹简是纸质书籍的早期样式,用绳子或者牛皮条编串成册。“韦编三绝”就是讲述孔子勤奋读书而把竹简的牛皮条翻断的故事。博物馆社教部门带领学生观看书简时,讲解书简的历史知识,进而体验用竹简编成书册的过程,穿竹简知勤勉,做文化传承人,感悟古人的智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馆保存线装古籍42295册,新科技爆发的当今,线装古籍已不多见,我馆利用这个优势开展“线装书制作体验活动”。线装古籍带着古朴之美、静谧之态仿佛回到了私塾古院,通过折页、打眼、缝线、贴签的古籍装订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感悟古籍,审视古籍之美。

5 利用新媒体提供更高效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宣传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使宣传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通过线上宣传,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大众网、齐鲁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孔子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馆藏文物进行了相关新闻报道;新华社、《记住乡愁》节目组、央视书画频道在孔子博物馆做专题直播活动;山东公共频道《我爱博物馆》节目组拍摄孔子博物馆专题节目;央视少儿《赢在博物馆》《孔子》纪录片、中国教育电视台《博物馆之夜》到馆取景拍摄。

孔子博物馆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社教水平和质量,应用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单一的参觀方式进行改进,强化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参与性。通过孔子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展示、教育,宣讲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推广和提升。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博物馆的社教工作服好务,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得到全新的体验。2020年的突发疫情,让广大群众止步于室内。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统计:中国约5000家博物馆闭馆,闭馆期间共推出2000余项在线展览,观众访问量突破50亿次。此次危机成为加快博物馆开展创新的催化剂,尤其是更加关注数字化创造出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形式。为了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足不出户尽情游览博物馆,借助科技手段,孔子博物馆推出了云孔博①和VR博物馆②。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博物馆的社教推广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博物馆把观众需求放在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社教活动的形式,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能量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孔子博物馆高度重视“国宝讲述人(云讲国宝)—全国文博在线讲解直播推介活动”,把此项工作作为弘扬传统文化、讲好儒家故事的重要契机,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故事,认真组织拍摄。讲解员王艺璇《孔子观欹器图》的讲解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展现了良好的形象,顺利进入了本次活动的初选名单,这也是云孔博的一次成功尝试。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智慧对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座为纪念孔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把建设成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传播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定位之一。为此,孔子博物馆结合自身优势特点,以文物为依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导向,利用新媒体及丰富多彩的社教方式,培养专业水平过硬的社教工作队伍,充分发挥社教人员的宣讲职能,推进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展示人类文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争把社教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姜爱华,女,山东曲阜人,本科,文博馆员,孔子博物馆图书管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①云孔博:孔子博物馆利用文物数字化三维扫描项目,对孔子博物馆64件(套)珍贵馆藏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与数字化制作,真实、全面地保存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存档信息,将馆藏文物以3D形式呈现,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孔子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②VR博物馆:借助360全景在线博物馆技术,呈现孔子博物馆的高清全景图像,真实还原展厅场景,拥有超高清放大功能,观众可直接观看展览、展品。手机客户端有地图、雷达展示,借助地图建议路线,雷达可以在地图上拖动,实时显示地图中已观看和未观看场景,观众足不出户,借助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玩转孔子博物馆。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教育部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睢县卫计委构建“五位一体”宣传教育新模式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之探讨
略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