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原因和路径

2021-10-28 03:23郑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和智能化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竞相追逐的发展方向,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加令人意识到“线上”模式的重要作用。具体到博物馆来说,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数字博物馆或者智慧博物馆建设正成为未来最清晰的发展路径,从政策上来说,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和模式,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不同等级的博物馆,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着力点也多有不同。因此,文章从近年来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出发,试图寻找出一条适合大多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1 前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及其困境

1.1 前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城的缪斯神庙,但那时所谓的“博物馆”不单收藏文物,还兼有美术馆、图书馆的作用,且收藏和研究占了重要地位。

直到16世纪开始,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出现了私人收集珍物的热潮。到17世纪,这些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私人收藏供一般民众参观,虽时间、地点多不固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受众也多为有限的人和群体,但是它已经出现了现代博物馆的一个最基本职能—向公众展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围绕着向公众展示这个核心,逐渐衍生出了固定的展示地点、固定的展示时间、有意识的展示主题、相对标准化的展示手段,当这些要素具备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便诞生了。1753年,大英博物馆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后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出土的文物数量日渐增多,这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数量日渐增多,主题愈加丰富。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并非只是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凡是能体现代表人类社会或自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事物或事件的物质遗存,都可以形成一个展览或者一座博物馆。

随著博物馆的发展,现代博物馆在展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研究、服务、教育等职能,但向公众展示永远是博物馆最基本和重要的职能,也是其他职能的基石,因为博物馆归根到底,是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历史的场所。

1.2 前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的困境

在前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博物馆的发展标志之一就是展示的进步,包括展示空间、展示方式、展示理念、展示手法、展示创意等,但其最基本的核心形态没有变,就是让参观者亲自到展示空间内欣赏展览当中的实体展品。即使是因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展柜质量的提高、声光电等元素的应用,我们的博物馆越来越宏大、展厅越来越精美、展柜越来越恒温恒湿、灯光和声效越来越丰富,但这个核心参观形态是一直没有发生改变的。

在前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参观者要跨过距离的阻隔,欣赏到某个展览或者某个文物,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博物馆之间的借展或巡展,各博物馆为了充实展厅内容、方便本地观众、践行文化惠民,往往会在馆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借展,也有些有代表性的展览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巡展,这个时候本地观众就有机会欣赏到异地的展览和文物;二是购买相关书籍或者图册,也能看到某些文物或展览;三是观看相关电视节目、专题纪录片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观众对异地展览的需求,但无不存在着诸如成本高、不确定性强、观众被动接受、数量稀少等问题,并非一个最优解。

即使是没有参观异地展览的需求,在本地博物馆进行参观的时候,观众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在现有的展线上,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很难一窥文物的全貌,纵使有说明牌、放大镜等辅助手段,一是囿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二是有限的观看角度和距离,观众无法得到更多关于文物的背景知识,也无法对文物的细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欣赏。每一件文物都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无法让每位观众拿到手上近距离观察。同时,限于保存状况和展厅的硬件设施,有大量文物是不具备长期在展厅进行展示的条件的,这就导致很多珍贵文物只能存于库房,躺于“深闺”,这是在传统展示环境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前数字化博物馆的辐射范围是有限的,除了故宫博物院等少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外,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往往局限于本地,而限于成本,馆际之间的交流展也不会太频繁,所以如果博物馆所在的城市不是旅游城市,参观观众往往就是本地的市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前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博物馆在影响区域和受众方面均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

2 数字化博物馆时代开启的技术准备

2.1 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诞生。随后,历经电子管数字机、晶体管数字机、集成电路数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完成了从超大型、大型到微型的转变,应用领域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21世纪智能手机的诞生、发展和普及,本质是计算机的延续,却有了更加轻快、便携、灵活、功能化的特点。

伴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从最初的计算机终端网络,到计算机通信网络、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直至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以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日臻完善和成熟。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诞生和普及,现在已经迈入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点,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未来“万物互联”的重要因素。

总之,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平台和路径基础。

2.2 相关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跟数字化博物馆相关的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3D技术、360全景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

3D技术:即将文物通过激光扫描建模、相机多方位摄像,获得文物的基础数据,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进行记录保存,再经过相关软件的处理得到实体的三维几何模型。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拖拽、放大、缩小、旋转查看文物高精度三维模型,全方位无死角观赏文物。

360全景技术:即将实体博物馆的建筑、展厅和展品通过摄像以及后期合成进行可更替的实景复制,制作出完整的虚拟博物馆。360度全景中的展品都是与实体博物馆中真实存在的展品相对应的数字展品,通过360全景展示,观众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看到这个对外开放场所的实景,实现虚拟参观,从而对开放点的结构、布局、外景、内景有直观的感受,为日后的实地参观打下基础。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除了以上技术外,高清打印机、3D打印等硬件或者技术的发展,也给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博物馆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

结合国家政策和技术发展,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这是21世纪博物馆发展的一个趋势,博物馆只有开展数字化建设,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为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的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博物馆的着重点各有差异,但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发展路径。

3.1 成立专门的部室,在机构设置上做好准备

在传统博物馆的机构设置中,除去负责行政后勤和安全保卫的部室外,业务部室往往涵盖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学术研究这四个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到来,传统部室的人员配置和工作职能已经无法支持这一全新的业务内容。因此,在机构设置上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设立全新的部室是必然的要求。

3.2 引进专业人才,在人员配置上做好准备

在传统博物馆的招聘中,文博、历史、中文、设计等专业的人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传统博物馆的业务范围所需要的,但随着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到来,这些专业往往不能胜任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

3.3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将基础打牢,不能好大喜功,一味求新求快,只做表面文章。必须制定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最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数字化博物馆体系。

3.3.1 文物资源数字化

对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是博物馆开展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点”。主要包括:对文物进行3D制作、高清扫描、高清图片拍摄;对展览和展厅进行360全景展示;对文物或展览进行动漫拍摄、宣传片制作、音频录制等。这些都是将来搭建数字化博物馆网络在空间上的立足点和基础。

3.3.2 数字化平台建设

在对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之后,下一步面临的就是如何将这些数字资源展现给观众,这就涉及了平台建设。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设一个由公众服务平台、藏品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相结合的门户网站,作为数字化成果最重要的展示和运用阵地。观众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虚拟游览、观看3D文物、预约参观、活动报名、游览数字展厅、观看影音资料、查看新闻公告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館藏文物资源的图片、数据、完残、是否在馆等具体信息,从而方便策展人和活动策划人确定展览和活动主题。

如果不能建设网站,那也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微博、喜马拉雅等平台设立官方公众号,对数字资源进行推广展示;还可以通过在展厅安装多媒体互动墙、制作增强现实识别卡、制作AR投影互动、搭建数字展厅等方式,对文物数字资源进行利用。

3.3.3 区域数字化博物馆网络的建设

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区域数字化博物馆网络的建设,在这个网络上,单个的博物馆就成了一个点,各个点之间可以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交流互动,开展文物研究和举办虚拟展览,那时的展览主题将更加鲜明,内容会更加丰富,不同博物馆的文物数字资源可以汇聚到数字展厅当中,供观众进行虚拟游览。观众即使坐在家里,也可以身临其境、细致入微地欣赏精美文物。那将是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刻。

我们现在还处于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开始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博物馆之间还存在发展路径上的不同选择,对文物数字资源的标准和格式也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但随着技术革新和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数字化博物馆时代的模样正在变得愈发清晰。

参考文献

[1]钟意.关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与信息化,2021(10):8.

[2]王丽梅.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探讨[J].卷宗,2020(20):152.

[3]刘艳锋.文物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文化产业,2020(5):107-108.

[4]徐海鸿.电子计算机的历史[J].沧桑,2001(6):50-51.

[5]孙金友.计算机发展简史[J].学周刊,2014(13):234.

[6]陈卓.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理念的几点思考[J].东南文化,2019(2):113-116.

[7]陈鹏.智慧博物馆发展前景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1(1):131.

[8]胡银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郑滨,男,硕士,济南市博物馆信息技术部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博物馆、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寒露
数字化起舞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