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伟
窗外的树枝上跳跃着几只欢快的鸟儿,给晚秋的榕树增添了几许生气。独居了几十年的聋哑老人陈爷爷望着跃上跃下的小鸟和随风摆动的树叶,心情很是惬意。可要回到一年前,陈爷爷却难得有如此享受。
陈爷爷居住在眉山市青神县花园社区植物油厂宿舍的底楼。几年前,这里还是个基础设施老化,无物业、无门卫的老旧小区,隔三差五堵塞的下水道令这名残障老人苦不堪言。幸好,青神县明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艳林一直关注着老人。老人已经记不清刘艳林有多少次来家,为他疏通下水道、打扫卫生。每次处理停当,看着满头大汗的刘艳林,老人总是双手比画着致谢……
引入“爱邻”实现便民
“定制配送、物流分拨、快件收取、电子缴费……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爱邻服务有限公司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看着送上门来的水果、蔬菜,花园社区居民郑天光竖起了大拇指。
郑天光老两口因年事过高行动不便,子女又都在外地,平日里生活上多有困难。9月29日,随着“爱邻”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和上线,郑天光老两口生活不便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公司在餐饮、家政、娱乐、购物、生活服务等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線上预订、上门服务、送货到家等全渠道服务。”刘艳林说,“爱邻”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是花园社区与明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整合当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商业企业的资源组建成立的社区便民服务公司,“公司以社区内89个小区、近1.3万名居民为核心服务对象,依托线上生活社区平台为窗口,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以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生活上的各类需求。”
花园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当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结出的果实。
2019年12月,青神县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原青城镇、南城镇、黑龙镇和西龙镇钟家山村、光辉村合并新建为青竹街道。街道成立时,辖区内296个小区中有212个为老旧开放式小区。
“老旧开放式小区囊括了安置小区、城乡接合部小区等多种类型,成为了我们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首选目标。”青竹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青竹街道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0万,涉及“三无小区”上百个。如何进行有效治理,青竹街道党工委班子很快达成共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今年3月,花园社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承担便民服务型试点工作任务。”王超表示,这无疑加速了青竹街道探索创新治理的步伐。
“花园社区的治理工作突出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在硬件上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和‘亲民化改造,软件上注重环境营造,优化社区服务供给重任。”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唐冲说,“‘爱邻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挂牌成立,是率先开展的有益探索。这一探索立足便民服务、快捷服务、智慧服务,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的目标即将实现。”
搭建“中心”服务贴心
打鼓、敲锣、吹号……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重阳节,东坡区苏祠街道金龙社区邻里中心的老人们各执乐器,聚精会神进行表演排练。作为东坡区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邻里中心,金龙社区居民对邻里中心的功能普遍感到满意。
“中心功能齐全,药店、理发店、餐厅、图书馆等应有尽有,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常在该中心活动的金龙社区居民曾宇石说,“中心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各项服务非常贴近生活,大家都说中心是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
“今年以来,东坡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基层不同区域和群众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六分起步模式推进邻里中心规划建设,通过一手抓硬件提升,一手抓软件增质,有效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东坡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
去年1月,眉山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出台 《关于构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决定》,提出编制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蓝图,要求全市按照“统一规划、部门协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分期分类建设一批集“党建+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实现服务就近供给、建设幸福社区的目标。东坡区聚焦重点城市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农村人口聚集地三大群众服务需求最突出、最急迫的领域,分类推进15个邻里中心建设,包括主城区综合型邻里中心4个、城乡特色型邻里中心8个、基础型特色型邻里中心3个。
“建设邻里中心,相当于为辖区群众建立了一个激发共治热情的和谐之家。”苏祠街道党工委书记黎玉新说,金龙社区在邻里中心设立了“有事来协商”平台,探索出“小范围快速协商和大范围全面协商相结合”的新型社区协商模式。
“这一模式与同步建立的‘群众代表、居民议事会多元参与绩效评议机制相互作用,产生了很强的能动性,激发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兴趣,进而也有效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化解了不少社区居民间的矛盾纠纷,形成‘需求大家提、事情大家议、效果大家评的良好局面。”黎玉新介绍,截至目前,金龙社区邻里中心已收集群众建议60余条、协商解决群众难题30余件。
“坚持‘开放、集约、共享的原则,我们将继续优化社区邻里中心的各项功能,使运营更专业化、社会化。”东坡区委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坡区已投入使用的7个邻里中心共开展活动70余场,服务群众3.5万人次。邻里中心已经成为东坡区城乡基层治理的创新平台和赋能载体。
政策支持 提升治理效能
“放心,我不会关门的,现在有了政府补贴,我的工作室不仅能开下去而且还会越开越好,把社区里居民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直干下去,干扎实。”国庆假期之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家住东坡区的袁万中就接到了一位老邻居的来电,关心他在社区开设的纠纷调解工作室的运营情况。
“只要您的调解室还在,咱们社区就会少一份矛盾,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更舒坦。”听到袁万中的回话,老邻居彻底放心了。
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等是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大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化解街道社区各类居民矛盾,眉山市从2018年起便出台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政策,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袁万中曾是东坡区太和镇司法所所长,退休后的他在政府支持下,于2019年在东坡区建起了个人调解工作室,无偿开展社区居民矛盾调解工作,凭借过硬的调解能力,老袁很快成为了社区居民口中的“知心大叔”,但庞大的社会调解工作也让袁万中的工作室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工作室的租金、一些日常耗材等,每月的开支还是不小。”袁万中坦言。
“为了不让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打折扣,今年我们出台了政策,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补助力度。”眉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2月,眉山市出台 《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若干政策》,为包括老袁个人调解工作室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发放了一笔追加补助,由此缓解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社会组织的运营资金难题。
“及时的政策支持,充实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力量。眉山市敞开大门,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参与街道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个人和社会公益服务类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专业性、行业性社会调解组织建设,支持商事调解组织发展等,以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社会化水平,该政策有效执行期为5年。”眉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规定,眉山市以个人名义建立的调解工作室,且符合支持鼓励条件的,可一次性获得6万元的开办补助;每年成功调解30件以上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室,经年底检查考核后,可获得2万元的运行经费补助。此外,个人和社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构的流程也从过去的5个月缩减为1周。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就是要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社会力量作为联系政府与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贴近民生、自愿参与、专业性强和服务灵活等特点。因此,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治理格局,在解决民生难题中倒逼治理水平提升,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眉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责编/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