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萧》看沈从文的湘西情怀

2021-10-28 05:28陈桃放
牡丹 2021年16期
关键词:花狗萧萧质朴

陈桃放

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他拥有1/4的苗族血统,从骨子里喜欢湘西那片色彩斑斓、民风古朴的土地。他的作品处处体现着浓浓的湘西情怀,尤其是《萧萧》。一场不被世俗理解的大媳妇小丈夫的婚姻,在沈从文的笔下却是最质朴的湘西情怀,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一、沈从文的湘西情结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20世纪30年代知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体家。笔者更愿意说他是创造浪漫的文学作家,或是智慧的、哲学的文人,因为他笔下的文字总能让笔者感受到温情浪漫的气息,总是充满智慧、睿智的思想,更甚者还包含对人生、人性的隐忧和对自然生命的思索,尤其是他的湘西系列作品。沈从文生长在民风古朴的湘西凤凰县,原本应该是汉族的他却因为祖母刘氏是苗族,而拥有了1/4的苗族血统。而1/4的苗族血统也成了沈从文情感的源头和归宿。他用秀丽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在作品中尽情讴歌故土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写出了湘西自然风光的幽静、清新、美丽,富有民族风情的奇风异俗,还有人们那淳朴、善良、热情、坚韧、顽强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好品性。

二、自然的湘西人性

(一)自然的《萧萧》

文章以喜剧的形式谱写了一首命运的悲歌。“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接来了《萧萧》。沈从文用一句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一个12岁的女孩子出嫁了,她不哭不闹不害怕,对于她而言,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反正都是寄人篱下吃饭。出嫁时,丈夫不过是3岁的稚童,不过萧萧也不为这桩婚姻犯愁,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这样才能衬托出萧萧什么事也不知道。她就这么淳朴地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长大了。小说中萧萧的成长过程是原生态的。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粮,却也无病无灾的长大了。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她的人生信条也是听从自然的召唤。沈从文说:“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萧萧也许就是那个人性的代表。

萧萧就在那奇风异俗中自然自在地生长着,这种自然自在的状态让萧萧对自己的童养媳身份是如此认同。她从小没有父母,没有得到过家的温暖、父母的教导。一切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最正常的幸福,对萧萧来说都是奢望。从小寄人篱下讨生活,为生存,她必须没心没肺地活着,只有这样,她才能活下来。就这样,她长到出嫁的年龄。萧萧比自己的丈夫大十几岁,这就注定在丈夫还未成人的十多年中萧萧是一个人度过,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没一个真心关爱自己的人。她的潜意识里渴望有一个人爱她和懂她的人,当花狗出现并向她示爱时,她上当了,但这不全是她的错,她也只不过是个小姑娘,她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被人利用了。

(二)自然的花狗

在花狗的描述中,笔者看到了别有用心、没有信用、不负责任、胆小如鼠的一个说坏也不坏的人物形象。从花狗身上,人们似乎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类人。他欺负比他更可怜的哑巴,他欠哑巴的钱不还,沈从文就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只敢欺负老实人的坏人;他别有用心地教萧萧的小丈夫唱一些有目的的歌曲,制造各种机会和萧萧待在一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他是引诱萧萧越界的罪魁祸首,但他也是一个底层的可怜人。源于自然生理的需求,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花狗本该结婚生子,但是家里穷,生活在社会底层,没办法像萧萧婆家一样,从小给自己娶一个大媳妇。在人自然本性的驱使下,他动了萧萧的心思,故意制造机会和萧萧的小丈夫一起玩,从而接近萧萧。面对日益长大的萧萧,花狗失去了理智,生理的欲望战胜了一切。对于年轻气盛的花狗来说,萧萧就是点燃他欲望的火苗。特别是当他偷窥见萧萧的裹胸时,他甚至难以自持地冲进池塘为自己降温。他虽是萧萧婆家的长工,却时不时作为一个成年男性引诱萧萧。

16岁的萧萧虽然身体已经宛若成人,身体的发育带着成熟少女的丰盈,但是她的心智仍是质朴、天真的,特别是对于男女之事。在花狗长期的引诱下,萧萧本着自然自在的状态也有了不该有的想法。花狗引诱萧萧通过瞒天过海的“野合”,人性上宣泄了情欲,但却违背了伦理。东窗事发以后,花狗偷偷溜走,萧萧成功生下孩子并获得夫家谅解。

显然,沈从文在萧萧和花狗的事情上用到了反衬的写作手法。文中花狗的出现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更加体现了事情的真实性及沈从文的真实,最后用花狗的反面形象映衬了其他人的善良、寬容、负责任,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表达了沈从文的湘西情怀,赞扬、赞颂了质朴善良的湘西人民。

三、真实的湘西人性

(一)真实的萧萧

萧萧的生活轨迹完全是真实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使然,这也是她会被引诱犯错误的根本原因。以真实的自我感受为事情的判断标准,正常生理年龄的她向往正常的男欢女爱,恰恰这个时候花狗出现了。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使没有花狗也会有白猫、黑猫,只是这个时候花狗出现的时机对了而已。

(二)真实的花狗

花狗是真实的,当然也是别有用心的,所以他不能融入湘西的淳朴世界,自己独自逃跑了,而且是不负责任的逃跑了,胆小、懦弱、没有担当,这样的男人,或许在沈从文眼里就只能算作是性别上的男人,不符合他想赞美的湘西世界里的人,所以花狗的结局就是自然法则的淘汰。

(三)真实的沈从文

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谴责萧萧的不道德,没有质疑她的不守妇道,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说明他赞成人们情欲的放纵。只是沈从文早已把自己当成湘西的一分子,那种融入空气里的分子。当他完全融入这个质朴、简单、真实、充满自然人性的湘西世界时,他已经全然不在意世俗的眼光,读者不由得跟着他一起放下了世俗的约束,不由自主地原谅了那些善良的、质朴的、真实的人,沈从文对萧萧更多的是怜爱,如此真实的他如何能不原谅她。这是人性,这是真实的湘西人性。

四、悲剧的湘西人性

(一)萧萧的悲剧

萧萧的悲剧或许从她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看得出萧萧的夫家也就是一般中等的家庭,而非大富大贵。在这种家庭中,在小丈夫没有成年、没有圆房之前,大媳妇实际上只是佣人、丫鬟和保姆,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小丈夫,还要操持各种繁重的家务。操劳是一方面,还要饱受情感和生理上的煎熬。从十五六岁结婚,一直要等到小丈夫成年才能圆房,动辄近十年的等待,必定熬人。这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女性来说都是悲剧。而一个不负责任的花狗,更让萧萧的悲剧加深一层。萧萧因怀孕被囚禁,甚至可能会被沉塘而失去生命,这一连串的事件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女孩来说,无疑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

(二)重复的悲剧

在小说的结尾,萧萧的大儿子,那个名叫毛毛的小孩,其实他的存在本身又是另一个悲剧的开端。故事的结尾。毛毛也娶了一个比他大的童养媳。那女孩子是否又是另外一个萧萧呢?悲剧故事好像转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那个简单、质朴、毫无防备的起点。这其实才是最悲剧的,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大媳妇、小丈夫的命运。幼小的丈夫无法承担丈夫的责任,甚至都不知道结婚是干什么。一个连结婚都不知道为何物的孩子,我们竟然残忍地让他承担支撑家庭、人类繁衍的重任。大媳妇在本该享受青春快乐的时候,却因为小丈夫的缘故,要被禁锢思想、禁锢身体、禁锢人性。看着这悲剧的一代又一代人的重复,才是最悲剧的悲剧。

(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猜你喜欢
花狗萧萧质朴
花狗上学
神秘失踪案
The Swimming Pig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废园
山有桂子
花猫和花狗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竹子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