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依据学校的生源特点、校园文化,以艺术特色引领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
优化艺术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开展艺术特色教学的关键,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保障。为优化学校艺术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为教师们提供赴各大艺术院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助首师大优势,邀请相关教授到校开展培训。通过内外联动,精准发力,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教师,其中美术、音乐两科的市、区级骨干教师数量不断增长。美术教师刘良田获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通过美术工作室辐射、引领更多青年美术教师不断成长。
推进艺术课程建设
艺术特色课程是学校善美文化的体现,学校加强艺术特色课程研发,着力提升课程质量。学校与高校建立密切联系,开发“走进首师大”“走进中国音乐学院”等艺术高校的课程。学校借助知识引领,细化课程培养方向;接受高校教师指导,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艺术课程的提质增效;同时,开发艺术校本课程,助力更多孩子走进艺术殿堂。如优秀毕业生金佳琪在大学期间成功举办了《永无“纸境”》个人纸雕展,而她对纸雕的兴趣就源自刘良田开设的特色美术剪纸课程。
打造艺术教育品牌
学校开展了艺术实践与艺术创作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
在各种活动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少年们,在国家级、市区级美术大赛和艺术节的展示中屡获佳绩,学校也被评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怀柔区艺术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学生金帆书画院美术分院”。
助力个性化成长
一些学生在进入学校时文化成绩不突出,但拥有对艺术的热爱,学校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艺术特长。多年来,学校助力众多学子进入国内各类顶尖的艺术院校及高等学府。令人满意的成绩正是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艺术特色,真正做到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结果,虽不为高考,但助力学生赢得了高考。
2020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同时着手选拔并培养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學生,设想通过6年一体化的培养,为学生的艺术成长搭建更高平台,将有梦想的学生送入知名艺术学府。
愿通过学校丰厚艺术土壤的滋养,每一朵花都如期盛开,每个孩子都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