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华夏风光

2021-10-28 01:09杨婧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血肉底色骨架

杨婧

常言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当代青年,应承中华之精神,托起复兴强国的梦想,争做祖国脊梁。

何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以爱国奉献为底色。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不少爱国志士:因家亡国破,投江明爱国之志的屈原,用壮举向世人证明“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忍受疼痛,在后背刺上“精忠报国”的岳飞,用行动谱写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至今日,人们也在用奉献诠释着中国精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革命先辈们,他们用身躯书写了爱国奉献的中国精神;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她用行动传承着爱国奉献的中国精神;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女排姑娘们,用飒爽英姿描绘着爱国奉献的中国精神……前人的行为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应具有以爱国奉献为底色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以坚韧不拔为骨架。回望历史,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瑰丽的《史记》;被他国打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反败为胜,重夺江山。且看今朝,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打败了波兰选手,成功卫冕;科研事业陷入瓶颈时,中国科学家永不言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中国人,也许没有超人的能力,但一定有着超人的意志。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传承以坚韧不拔为骨架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以淡泊宁静为血肉。五柳先生陶渊明笔下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彰显了他的淡泊宁静;宋濂手执笔录,寒日抄书,凭何?凭淡泊宁静之精神;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凭何?惟淡泊宁静之精神;齐白石跻身千古大家,名垂青史,凭何?恒淡泊宁静之精神。淡泊宁静,使君子修身,不浮于世;淡泊宁静,使君子养德,廉洁正直;淡泊宁静,使君子致远,行至万里。当代青年,应秉持以淡泊宁静为血肉的中国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当朝而立,与时偕进,燃己微光,照国大道。当代青年,是创造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是撑起“祖国门面”的国之脊梁,是实现强国梦想的中国“后浪”。我们应承以爱国奉献为底色,以坚韧不拔为骨架,以淡泊宁静为血肉的中国精神,书写泱泱华夏的大国风光。

中国精神,华夏风光。

评点:杨巧茹

1.匠心独运,出手不凡。

作者将中国精神化抽象为具体,并能够独出机杼将中国精神的底色、骨架、血肉融为一个整体,给人以清晰直观的印象。

2.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作者从中国精神出发,以“总—分—总”结构行文,主体部分以三重理解,对中国精神深入分析:以爱国奉献为底色,以坚韧不拔为骨架,以淡泊宁静为血肉。结构严谨,条理井然。

3.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作者论证中国精神内涵之时,引用大量事实论据,旁征博引,内容充实。论证中精心选择了屈原、岳飞、司马迁、勾践、诸葛亮、陶渊明等历史文化名人,还列举了抗美援朝英雄、樊锦诗、张伟丽、体育健儿、航天英雄等时代新鲜素材。共同支撑起观点,以不可辩驳的力量论证了主旨。

4.笔调清新,表达生动。

面对主旋律作文,考生没有选择政治化、口号化的语言,而是以清新的笔调、整齐的句式,使文章结构整饬,富有气势,引用、化用古人詩句,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表达生动形象。

(指导教师:寇玉菊/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血肉底色骨架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血肉相依
永恒的底色
血肉相依
底色
内支撑骨架封抽技术在突出煤层瓦斯抽采中的应用
铁骨架配合物凝胶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