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琴,唐小梅,张 幸
(兴化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江苏泰州 225700)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多与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差、分娩造成肌肉组织损伤有关。临床上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多采用常规的盆底肌训练进行治疗,其效果已获得临床肯定,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单独训练难以发挥有效作用[1]。生物电刺激治疗根据盆底肌肉的电生理特性,采用特定频率、脉冲刺激患者的盆底肌层与周围神经,进而提高肌肉敏感度,通过刺激损伤的肌肉组织与神经细胞,增加肌纤维的被动收缩、舒张,提升患者对盆底肌肉张力的自主控制能力,恢复膀胱括约肌开闭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漏尿点压力(VLPP)、膀胱顺应性(BC)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选取兴化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7.36±5.62)岁;产次:1次15例,2次3例,3次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28.18±5.44)岁;产次:1次14例,2次4例,3次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产后42 d以上者;无生殖道炎症与感染者。排除标准:产前存在尿失禁者;认知障碍者;既往有影响膀胱功能的手术史者等。本研究经兴化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排空膀胱后以截石位进行锻炼,吸气时尽力收缩盆底肌,持续时间3~5 s,呼气并放松盆底肌,间隔5~10 s后进行下一组锻炼,25 min/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使用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仪(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型号:PHENIX USB4)进行治疗,在阴道内放置电极,初始强度为 0 mA,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强度,持续15~30 min, 2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治愈:患者治疗后无漏尿感,且相关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漏尿感改善,且相关检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体征改善;无效:漏尿感与尿失禁症状无任何改善[3]。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盆底肌力。采用盆底肌力测试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与疲劳度,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为0~5级,级别越高恢复程度越好;疲劳度以每秒肌力降低百分率表示,数值越小恢复程度越好。③尿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测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MUCP、VLPP及BC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文中数据,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指标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盆底肌力相较于治疗前,治疗6、12周后两组患者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较对照组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6周后比,#P<0.05。
组别 例数 I类肌纤维肌力(级) I类肌纤维疲劳度(%)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对照组 20 1.25±0.32 1.62±0.25* 2.12±0.28*# 8.10±0.23 6.71±0.22* 5.78±0.15*#观察组 20 1.31±0.27 2.46±0.34* 3.15±0.36*# 8.15±0.24 5.17±0.19* 3.10±0.20*#t值 0.641 8.901 10.100 0.673 23.692 47.9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Ⅱ类肌纤维肌力(级) 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对照组 20 1.32±0.50 2.25±0.31* 2.90±0.45*# 8.72±0.15 7.65±0.14* 6.71±0.12*#观察组 20 1.41±0.58 3.75±0.31* 4.48±0.37*# 8.59±0.13 5.15±0.15* 3.08±0.14*#t值 0.526 15.301 12.129 2.929 54.490 88.04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尿流动力学相较于治疗前,治疗6、12周后两组患者MUCP、VLPP、BC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6周后比,#P<0.05。MUCP:最大尿道闭合压;VLPP:漏尿点压力;BC:膀胱顺应性。1 cmH2O= 0.098 kPa。
组别 例数 MUCP(cmH2O) VLPP(cmH2O)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对照组 20 72.65±4.52 77.53±5.18* 82.53±5.43*# 83.56±5.42 87.58±5.34* 92.46±6.12*#观察组 20 73.49±4.36 85.43±5.35* 92.54±6.15*# 83.41±5.33 96.52±5.47* 105.66±5.84*#t值 0.589 4.744 5.457 0.088 5.230 6.9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BC(mL/cmH2O)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12周后对照组 20 38.74±3.25 41.25±3.59* 43.59±4.58*观察组 20 38.56±3.34 46.28±3.72* 49.35±4.69*#t值 0.173 4.351 3.930 P值 >0.05 <0.05 <0.05
阴道分娩后,盆底韧带与肌肉过度扩张导致膀胱和尿道出现损伤,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进程,进而可导致产妇出现组织松弛、尿失禁等现象。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普遍存在肌力异常的现象,应激能力在腹压增高时表现差,最终造成遗尿。常规训练操作简单,但是其受患者主观感受影响较多,因此难以达到理想 效果[4]。
生物电刺激以电极刺激神经为原理,可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使产妇不受自身意识影响进而充分感受肌肉刺激。此外,生物电刺激在促进软组织血管扩张方面作用显著,其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缓解炎症状态,维持肌肉氧气供应,加速盆底肌功能修复过程[5-6]。本研究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升,治疗6、12周后,观察组患者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对照组上升,疲劳度均较对照组下降,表明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盆肌底训练可有效刺激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力,增强治疗效果。
MUCP水平降低表示尿道内口收缩能力变差,可加重漏尿;VLPP水平降低,表示膀胱尿道功能协调失常;BC水平降低,提示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加重病 情[7]。生物电刺激通过电流对盆底肌产生刺激,延缓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可抑制逼尿肌收缩,促使肌肉形成条件反射,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8]。本研究中,治疗6、12周后观察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上升,提示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盆肌底训练可有效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流动力学 水平。
综上,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盆肌底训练可有效刺激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尿流动力学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