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佩
摘要:农业发展一直是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农业中主要的部分就是林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拥有相对充足的林业资源,但在林业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类型导致部分企业对林业资源的开发不够科学, 从而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要想避免这一现象,就应该重视造林抚育的工作,才能推动林业生产行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本文主要解析了林业生产中造林以及抚育技术的重点,希望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技术;抚育技术;林业栽培
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和森林覆盖范围呈持续增长趋势,因 自然条件多样性显著,我国的林业资源也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加强林业生产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林业生产水平,为林木提供 良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尤其是在绿色低碳经济模式下,加强林业建设是稳定经济社会的重要举措。由于传统林业生产模式陈旧落后,加上部分林农不注重林业抚育养护管理,所以 导致林木生产品质较差,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与进步。未来需要更加迅速地发展林业产业,对林业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林业生产中造林及抚育技术的意义
对现代林业生产而言,全面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是根 本目标,而其中造林及抚育技术的应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手段。实 际上,近年来林业生产与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应的生产建设工作也得 到了充分落实。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人均林业资源占有量基数较小、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矛盾等,林业生产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林业生产质量偏低,使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偏低,并不能满足现代林 业发展需求,也很难发挥林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落实扶贫工作等方面 的作用。而对造林及抚育技术进行合理、有效运用,能够大幅提高林业生 产质量,因地制宜地挖掘林业资源潜力,为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 技术支持与保障。与此同时,造林及抚育技术的科学运用是推动林业产业 可持续发展、完善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可行方式。而以先进、合理的林业造林及抚育技术为支撑,能够在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业生产质量的同时, 确保林业造林质量与效率,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为林业产业 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一)栽植技术
要熟知不同树木品种的具体特点,以及树木之间的等级划分,结合实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树木,同时不能忽视季节对植物的影响,工作人員可以通过分层围土的种植方式来进行工作。要注意对树木病害进行提前预防, 为幼苗营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在种植过程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树木之间的距离,注重树穴开挖工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二等级的树苗生长状态比较优良,具有足够的抗性,在选定树苗之后要及时进行栽种植树工作,确保树苗的成活率。
(二)科学确定造林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对造林结构加以科学确定,是保障造林保障质量与效果 的重中之重。而混交林由于在利用营养空间、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产量质量、发挥防护效益、抗御灾害、营造丰富景观、保护环境、造林成功可能性等方面均占有优势,故而是被广泛应用的造林结构。在营造纯林时,通常需要将造林连片面积控制在 100hm2 以内,而且同一造林年的造林连片面积应当控制在 20hm2 以内,两片纯林间需要由超过50m 的其他树种、天然植被或非林地行形成缓冲。而混交林的营造则需要充分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林地条件、培育目标、种间关系等因素,合理 选择适应性与抗逆性相近且种间协调性良好的不同树种进行混交,同时对 点状混交、行状混交、块状混交等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合理设置。
(三)良种壮苗原则
在林业生产的造林工作中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要按照良种壮苗的原则进行林业种植。因为树种的优良直接决定了树木的成活率,而树木的成活率又直接影响着林业的生产和作用,由此可见,按照良种壮苗的原则进行造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树木的存活率,从而保证林区生长的稳定性和发展速度。因此,在进行林业生产的造林工作时一定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生产的加系品种,以及成活率较高的裸根苗来进行种植,这样才能保证造林工作的效果。
(四)播种和栽植
林业生产中造林主要是通过播种和栽植完成,并且广泛包含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式。其中,播种造林需要对播量进行合理控制, 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穴播、条播等不同方式。植苗造林的栽植则包括裸根苗栽植与容器苗栽植两种形式,前者通常可采取穴植法、缝植法、沟植法等不同栽植方法,确保苗木立直且根系充分舒展;后者则需要以略大于容器规格的栽植穴进行穴植操作,并且需要对不易降解的容器进行解 除。至于分殖造林则包含插干造林、插条造林、地下茎造林、分萸造林等方法,需要根据林木种类进行合理选择与确定。
三、林业生产中的抚苗技术研究
(一)选择适宜的育苗技术
造林质量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树苗的培育工作,因此要 采用科学的育苗技术,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种子进行保存,才能确保在播种 之后树苗成活几率较大。在种子发芽之后,要在植物表面铺设草席,直到 植物生长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 大概 70%) 才可以将这层草席撤离一部分, 直到植物发芽率达到最大程度,才能将全部的草席撤离。
(二)幼苗抚育技术
在完成播种和栽植工作之后,需要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进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间苗定株和补植操作。其中,播种造林多在苗木出土后一年进行 间苗处理,并于未成林期末完成定株;植苗造林多在造林后一年内及时进行补植,并尽量选择同期苗木进行补植。对幼苗进行松土、浇水、除草、 施肥等操作,能够促进幼苗良好生长。在造林时需要浇透定根水,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土壤摘情、苗木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浇水,并且要通过蓄水池、水窖、水渠、提水设施、喷灌设施等来保障 浇灌的实践性,防止水源不足的情况发生。而在给苗木进行松土时,则需要科学控制松土范围,多在苗木周围约 50bm 处进行松土,既能改善土壤通透性、防止土壤板结,也能防止松土影响苗木生长发育。及时做好除草 工作,一般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式,而在进行化学除草时应当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合理控制药剂用量与使用方法,才能在有效除草的同时防止化学药剂污染环境、影响苗木生长。根据土壤肥力以及苗木生长情况,可以适当进行施肥处理。通常追施腐熟农家肥、尿素、硫酸铁、氯化铵、氯化钾、过磷酸钙等,合理运用干施法与湿施法,结合天气状况尽量避开阴雨天进行施肥操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林业生产的造林和抚育工作中,只有掌握科学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展开科学有序的造林工作,才能实现造林抚育工 作的目的。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 不断提升,大大提升了幼苗的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苗的投人成 本。在我国的林业生产中,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造林技术以及对幼苗和幼林进行有效的抚育技术,来加强林业生产的造林抚育工作,并 通过建立健全林业生产理论体系,提高林业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方式,来 提升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折姝姝.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20, 279(3):61,64.
[2]张远波,李江萍.浅谈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1):299.
[3]辛鑫,候艳琪,陈立刚.探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与抚育技术[J].现代园艺, 2019(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