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的校本化之

2021-10-27 08:20缪华良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凤凰高质量育人

缪华良,高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杭州市首批名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曾长期担任杭州市上城区语文教研员、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杭师附小教育集团理事长、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先后出版了《给教研组长的工作建议》《学教变革的上城探索》《小学生新作文》等专著。

近年来,缪华良倾心研究学校课程建设,坚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教学理念,主张“基于经验的对话”的新课程观,在全国各地指导150余所中小学的学校课程方案。围绕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习作教学、儿童阅读、学习设计、校本研修、视频案例、课例研究、课程改革等专题,在全国24个省份开设讲座600余场,听众8万余人。

当前,重构基础教育育人模式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共识。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追求。目标决定方式,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对全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综合改进之策。

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小学创立于2017年8月,是一所位于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办小学,隶属于有115年办学历史的杭师附小教育集团,共36个班级,近百名教师,两个校区,办学规模中等。作为一所新生的学校,我们自建校的第一天起就十分注重学校办学的顶层设计,精心确立办学规划,研制学校课程方案,探索实现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的校本化实践策略。

“金凤凰书者”:高质量育人的文化意象

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一所學校,如果忽视人的存在,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名的独特性,确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例如,采用“凤栖梧桐”的美好意蕴,将整个校园意象地称为“梧桐小镇”,取橙绿两色作为校园建设主色调,名曰“梧桐绿”“凤凰橙”。此外,“梧桐小镇”“梧桐书院”“梧桐树课程”“梧桐花事”“梧桐杯教学评比”等等,所有针对师生成长载体的设计,我们多以“梧桐”命名。“金凤凰百佳学子”“金凤凰三优班级评比”“金凤凰礼仪队”“金凤凰画廊”“金凤凰勋章”等等,属于学生成长结果的表彰奖励和展示,我们多以“金凤凰”命名。

阅读能改变一所学校、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为此,我校鲜明地提出了“读写立人”的文化主张,将“金凤凰书者”的培育作为实现路径,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通过每天自主晨诵二十分钟、午间持续默读三十分钟、每周2节全科阅读班级读书会、每月推送一期校园公众号微信听读,开设儿童新读写课程;每年举办童书节并开展凤凰童书榜、书香家庭、班级书角、金凤凰书者四项评选活动;利用校外资源开设金凤凰小主播、金凤凰小记者、金凤凰小美编、金凤凰小作家、金凤凰小主持人等立足表达素养提升的校级社团;每学期开展教师假期读书和“全员畅写”活动。如今,学校已形成了浓郁的“读写立人”文化,师生争做“金凤凰书者”蔚然成风。

实践证明,办校四年来,在完善学校文化意象的过程中,我们做得最坚定、执行最有力的行动就是将“读写立人”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金凤凰书者”。

“任性五分钟”:高质量育人的课程调整

我们认为,创造课程就是创造学校的未来。课程是一所学校最为稳定的支持体系,要实现高质量育人,课程是突破口也是助推器。2019年7月3日,人民网以“杭州市凤凰小学‘任性决定 下学期每节课减少5分钟”为题转载报道了我校在课程与课时设置上的重大调整,称赞学校的做法立足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

首先,纵观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学普遍在学生生涯启蒙、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审时度势,我校提出了凤凰大健康体系构建的目标,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保障该体系的建立。基于此,我们为常规课堂的40分钟课时做了“手术”,每节课减少5分钟的教学时间,每周增加4个课时。再将这些匀出的课时全部用于学生的运动和阅读,包括儿童新读写课2节和体育活动课2节。这样在原有体育课不变的基础上,实现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每天上下午各有半小时的大课间运动。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每星期二的特别时段,即安排1小时的项目化学习时间,“凤凰新体育”“儿童新读写”“凤凰新LRB”课程就此创生。

其次,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当下教育存在着“忽德少体抑美重智缺劳”的问题,五育不均、五育失衡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大多数学校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忽视“健康第一”的理念。为了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凤凰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周课表、月课表、日课表的推出,就是在年课表基础上,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践和经历。我们在特定年级、特定阶段,匀出整块时间开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直接经验获取的专项学习。例如,在四年级开设“毅学周”游泳课程,每周设置特定时间停下所有文化课,专门包车带领学生到区游泳基地学习,让生存训练、游泳技能的学习作为学生成长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让游泳相伴一生。此外,还开设了三年级的博物馆“博学周”课程,五年级有国防教育一周的“武学周”课程,六年级有农事体验一周的“农学周”课程等。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五育并举,开齐开足开好德智体美劳各门课程,培养全面又有个性发展的人,是我校课改最为亮眼的一道风景线。

“无分成绩单”:高质量育人的评价突围

2018年7月4日,《钱江晚报》对我校的一则报道——《杭州家长怒打12345投诉:学校不公布孩子期末分数!校长回应亮了》上了热搜,被国内各大媒体迅速转载。7月6日晚上,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也以“拒绝探分”为题深度报道了关于我校的这一事件,作为校长,我甚至成了当周的国内新闻人物,获得了主持人白岩松的点赞。7月23日,我受国务院之邀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前的“减负座谈会”。这个备受关注的事件缘起于2017学年我校自创校伊始就坚持的以评价撬动特色办学,试行学生“无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金凤凰综合素质报告单”。这一张小小的学生期末成绩单,让学校率先在国内开启了破解“唯分数”的评价变革。

“金凤凰综合素质报告单”细分为学业水平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四个部分,辅以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分项等第评价表,旨在构建全面而立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这张无分成绩单主要彰显三个特点。一是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有意义挑战性情境测评。“无分”成绩报告单不仅有指向纸笔测评的学业结果性评价,更有指向未来公民核心素养发展的结果性评价。如今,我校已实现1~6年级情境化非纸笔测评全覆盖。二是凸显增值性评价,细化学业成绩分项等第评定。将原有的学业评价分项等第制再细化完善,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三门考查学科做更细的评价,力图体现学生个体学习的增值性。如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成绩分项等第评价,力求体现“国家统的齐步评、学校定的精准评、学生选的自述评”。三是体现综合性评价,优化多元质性化的学科述评。评价不止于给学生打个等第,纸笔考试考查不出来的情感意志、习惯态度、指向未来学科素养等,需要依托“教学述评”,实现从量化评定到质性评价的升级,让教师一句句有温度的评价影响孩子一生的轨迹。

这张“无分”报告单,印证了学校创校四年来在推动深化评价改革上的坚守与突围。我们一直实践着推进教师评价素养提升行动,为补齐教师专业素养中评价素养的短板,连续三年开展指向评价的教师培训,实施三种指向评价的说卷活动,完成三次课堂评议量表的迭代升级,为教师评价素养发展赋新能。

“接通三股水”:高质量育人的教師培养

要实现高质量育人就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师。而学校的办学需要建构一种开放的格局,注重多方联合,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明确了“上挂下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机制,我们形象地把这项机制比喻为“三股水”,即传承师范附小特性的“长流水”、开放办学加强校际联盟的“自来水”、借力高校建智库的“直饮水”。在推进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这三股水大大激发了教师活力,促进学校工作和教师发展的高位发展。

一是接上“长流水”,承担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跟岗式合作。我们不忘传承杭师附小教育集团的优良传统,承担杭师大、中国美院、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师范生的实习任务。学校教师以“双师型”教师的身份,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实习生的导师,在“跟岗式”的带教过程中达成教学相长的美好初衷。

二是拧开“自来水”,接受高校师训研究机构任务的接单式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打开校门欢迎业界同行,学校成为广东肇庆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萧山基地、中国教师研修网等单位的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学校已经接待近百个批次的参访团、培训班,有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校长、骨干教师3600余人次来校交流学习。

三是架起“直饮水”,开展高校研究机构支持的项目式合作。学校与北师大心理研究所合作,成立儿童阅读素养研究项目组,研制儿童阅读素养校本标准,进行学生阅读素养测评项目研究。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政涛、宁本涛等教授为学校教育智库,开展指向“五育融合”的育人方式创新研究。通过高校智库的高位引领和深度介入,促使教师不断地转理念、转方式,催生教师的新发展。

“养其根,俟其实”,借助系统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行动策略,高质量育人的综合改进尚有很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我们沿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不断上行。

猜你喜欢
金凤凰高质量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祝福你,我的金凤凰曾宪瑞词
青秀山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