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宪
在即将到来的冬季里,欧洲人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因为能源供应出了大问题。
电力价格飙涨,民众在抢购汽油,能源供应商接连倒闭,继原油、煤炭之后,天然气价格不断大幅攀升。受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影响,10月6日,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重要指标JKM的价格达到了56.326美元,较前一日上涨42%,为12年来最大涨幅。能源恐慌从地球村西头蔓延到了东头。
能源是个大事,欧洲国家一直费尽心力应对,但能源又不仅仅是经济、民生命脉,与地缘政治之类的因素一搅和,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有求于俄罗斯的欧盟几番波折之后,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一号”“北溪二号”两条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旨在从俄罗斯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两条天然气管道线路几乎重合,区别在于后者绕过乌克兰,其背后不仅纠结着微妙的俄欧关系,也与美欧借助能源抓手实施战略竞争有关。今番能源紧张之际,这两条管道本应派上用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指称,当前欧洲天然气危机与欧盟委员会和美国阻挠北溪管道项目等做法有关。他说,美国施加了强大压力,要求德国等国不要采购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而是去建设用于接收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终端站。现在德国等国已建成这些终端站,然而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把液化天然气都供给了亚洲和拉美。
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等国家在这场能源之战中可谓五味杂陈。刚需使得德国等国不得不与俄罗斯谈判建成“北溪”天然气管道,但在美国包括制裁在内的重压之下,他们又不得不做出妥协,答应建设接收美国天然气的终端站。孰料危急之中,美国并未雪中送炭,反而让这些在德国等国建成的终端站成了摆设,不能不说美国这事做得很不地道。
来源于拉丁文的“契约”一词原义为交易,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被界定为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在当前的世界乱局中,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美国干的这些事,同西方社会数百年发展过程中鼓吹的契约精神愈发背道而驰。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东芝公司曾因向苏联提供高性能机床而遭美国制裁,其背后是美国对经济迅猛发展的日本实施战略打压,让当时的这个世界老二从此元气大伤。当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水电设备、核电站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多个重要领域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强大竞争对手后,时任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2013年4月赴美公务旅行时,以涉嫌商业贿賂遭到逮捕,演绎了一幕“美国陷阱”。最近美英澳三国鼓捣出一个“AUKUS”联盟,将法国此前提供给澳大利亚的一笔核潜艇大单“撬”了,其背后当然不乏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上下其手的小动作。所有这些事情的背后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平等、守信可言?
在互联互通更为紧密的现实世界中,契约精神本应是国际交往的准则之一,但美国多年来双重标准,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为了资本的利益“说走就走”,为了自家的“第一”遗祸他人,种种事实令人不能不得出结论:今后与美国做生意,得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