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伟 黄坚汉 蒙诗景 彭 硕 蒋慧韬 韦广源 刘恒君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骨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minkwxl@163.com)
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raumatic elbow stiffness,TES)为创伤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旋前、旋后功能丢失。既往将肘关节僵硬定义为伸直受限>30°、屈曲角度<120°,但是目前认为只要肘关节功能不能满足患者娱乐、工作和日常生活需要,即可诊断为肘关节僵硬[1]。Morrey根据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将肘关节僵硬分为轻度(活动度> 90°)、中度(60°<活动度≤ 90°)、重度(30°<活动度≤ 60°)、极重度(活动度≤ 30°)。肘关节创伤患者中大约有12%的患者会出现TES[2-3]。肘关节创伤越严重,异位骨化发生率越高,尤其是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长时间的石膏或夹板固定、吸烟、酗酒以及多次手术均是TES发生的危险因素[4]。目前临床上重度及以上TES患者的治疗相对棘手。本研究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或极重度TES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8例重度、极重度TES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存在肘关节骨折、脱位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史;(2)经保守治疗半年以上,仍存在肘关节屈伸及旋转障碍;(3)Morrey分型[5]为重度及以上,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标准[6]评定均为差,Hastings-Graham分型[5]均为肘关节僵直型(Ⅲ型)。排除标准:(1)关节软骨缺损、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完全消失者;(2)治疗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行功能锻炼的患者;(3)合并其他内科疾患不能手术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33~47岁,均有颅脑外伤及肘关节创伤病史;9例为恐怖三联征术后,4例为陈旧性桡骨小头骨折术后,3例为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术后,2例为陈旧性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术后。所有患者入院时肘关节X线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术前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规范物理治疗,屈伸活动改善不明显,或者因疼痛不能耐受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术前评估 所有患者术前均需完善肘关节正侧位片、腕关节正侧位片、肘关节CT及MRI检查,明确有无腕关节损伤、异位骨化的位置和程度、关节面是否平整、尺桡骨近端骨间膜是否融合。完善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测定,确定有无周围神经损伤。
1.3 治疗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实施,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或全身麻醉,患者取标准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取原手术切口,取出内固定装置,清除周边的异位骨化。屈伸活动肘关节,观察并判断影响患者肘关节活动的部位,需注意的是异位骨化与正常骨组织的界限肉眼通常无法区分,术中需要借助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清除所有影响关节活动的异位骨化,但要避免破坏正常骨组织。清除异位骨化后再行软组织松解,如果单一入路无法满足手术需求,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联合入路(如内侧入路、外出入路、后侧入路等),切除肥厚增生的关节囊,如有侧副韧带钙化则一并清除。清理肱骨桡骨小头间隙、鹰嘴窝内炎性肉芽组织、赘生物。术前根据患者上臂及前臂直径选择4个大小适宜的半环,2个半环之间用3根螺纹杆连接,组成Ilizarov外固定架上臂组件和前臂组件;术中用半螺纹针将上臂组件及前臂组件固定在上臂及前臂,上臂与前臂组件之间安装牵伸装置,见图1。
图1 Ilizarov外固定架上臂与前臂组件安装示意图
术后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美国辉瑞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63;25 mg/次,2次/d)以镇痛并防止异位骨化复发。术后2 d拔出引流管,疼痛肿胀减轻后先给予牵拉肘关节间隙,之后每天调节牵伸杆1 mm,具体情况视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原则是先快后慢。整个牵拉期间定时复查X线,避免肘关节挤压或脱位的发生。整个牵伸周期约3个月,其间可拧松螺母行肘关节主动锻炼,夜间再固定于最大屈曲位置。拆除外固定装置后继续行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患侧肘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度。嘱患者屈曲、伸直肘关节,用量角器测量屈伸活动度;嘱患者屈肘并贴腹部,前臂做旋前旋后动作,并用量角器记录旋转活动度。(2)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MEPS评分[6],项目包括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肘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MEPS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为差。(3)观察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度、MEP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见表1。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小鱼际肌及小指皮肤麻木、疼痛,考虑为前臂螺纹钉激惹尺神经分支所致,拆除可疑螺钉后,症状消失;有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钉道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后感染控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表1 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度、MEPS评分的比较(x±s)
相较于其他大关节,肘关节损伤后发生屈伸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特别是对于有异位骨化倾向的患者,积极预防异位骨化可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轻度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的患者,早期系统的保守治疗(如蜡疗、物理治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等),一般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7-8]。但是如果保守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肘关节仍有<40°的伸直受限,或者<120°的屈曲受限,临床上一般建议手术治疗[9]。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是目前报告最多的治疗TES的方法[10],但是重度、极重度的TES患者,由于术中需要清理大量的钙化韧带、关节囊,将会导致患者术后肘关节不稳,而且单纯韧带修补不足以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而铰链式外固定能够增强肘关节的稳定性[11]。因此,临床上对于重度、极重度TES患者,往往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治疗[12-13]。其次,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术后软组织粘连较为明显,铰链式外固定的持续牵引可减少软组织粘连。此外,重度以上的TES患者本身对疼痛耐受性较差,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积极性不高,关节活动度再度丢失的可能性大,而铰链式外固定能够持续、缓慢地牵伸肘关节,使肘关节得到被动锻炼,松开铰链后患者也可行肘关节主动锻炼,从而可降低肘关节再次僵硬的发生率。
铰链式外固定装置有单臂式和环式外固定两种。环式外固定又可分为罗盘式外固定、Ilizarov环式外固定。目前采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治疗TES的研究较多[14-15],而采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的研究较少[16]。考虑到Ilizarov环式外固定的稳定性较单臂外固定更好,因此本研究采用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极重度TES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屈曲及旋转活动度、MEP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提示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此类患者可获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尺神经麻痹症状,拆除螺纹钉后症状消失;有6例患者出现钉道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口服抗生素等处理后,感染均得到控制。随访期间,部分患者主诉外固定佩戴时间较长,引起日常生活不便,尤其是影响患者夜间睡眠,对于此类患者,睡前可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以及镇静催眠类药物,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前的尺桡骨近端发生了骨融合,X线及CT均提示尺骨近端螺钉较长,钉尾超过骨皮质2~3 mm,螺钉突破尺近端的骨皮质,这会导致医源性尺桡骨近端骨融合,影响患者前臂的旋转功能,术中须清理尺桡骨近端的骨融合,患者才能获得较好的肘关节旋转功能。因此,建议在进行尺骨近端内固定时,靠近上尺桡关节的螺钉不能透过对侧骨皮质,以防止上尺桡关节融合前臂旋转受限。此外,建议患者拆除外固定装置后继续进行肘关节的主被动屈伸、旋前转功能锻炼,巩固治疗效果,防止获得的肘关节活动度丢失。笔者发现对疼痛耐受差、自律性不高的患者,在拆除外固定后容易复发肘关节僵硬。因此,建议此类患者在拆除外固定3个月内继续服用非甾体药物镇痛,这不仅可降低异位骨化风险,还可减轻功能锻炼后的肘关节疼痛,此外有条件的患者,可门诊在物理治疗师指导、协助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本研究中的18例重度、极重度TES患者,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1)创伤的肘关节长时间伸直位摆放;(2)入院时患者病情较重,导致肘关节骨折未得到及时诊断、治疗;(3)没有及时发现并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4)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因疼痛、制动、肌力减退、缺乏指导等原因没能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因此,我们建议对于怀疑有肘关节周围骨折、脱位的颅脑损伤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要及时申请创伤骨科医生会诊,给予详细的体格检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行X线及CT检查,避免长时间的石膏固定,预防TES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度、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的患者,建议及早行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开放肘关节松解术联合Ilizarov环式外固定治疗重度、极重度TES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并发症少,疗效可靠,但其缺点是佩戴外固定时间较长,且舒适性较差。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观察指标较少、缺少对照组等不足,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所得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