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及效果分析

2021-10-26 02:45:03朱格格贺玉兰鲁灵徐廷张平
康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预防措施手术室

朱格格 贺玉兰 鲁灵 徐廷 张平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需要行手术的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依据手术开展时间分组,早期12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后期120例设为观察组,开展新型体温管理。结果:2组患者T0时体温无差异,观察组T1、T2、T3、T4时体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低体温预防管理举措,确保围术期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手术室;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17

體温作为临床主要监测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重要参数;临床学者将机体核心体温≤36.0℃定义为低体温,常见于手术患者,术中继发低体温与手术操作、麻醉药物诱导导致的神经阻滞具有高度关联,同时与手术环境、肢体暴露、冷液体输入具有高度关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易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探究适配防治对策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低体温作为心血管意外、切口感染高风险因素,易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细胞免疫机制降低,延长拔管时长,延长预后康复周期,增加治疗费用,不利于外科医疗技术发展,针对低体温诱发因素、开展有效防治对策尤为重要;现研究笔者为提高外科手术开展有效性,于手术室开展新型体温管理对策,旨在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如下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前后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依据手术开展时间分组,早期12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男63例,女57例,年龄18-67岁,中位数(38.51±1.06)岁;后期120例设为观察组,男61例,女59例,年龄19-69岁,中位数(38.49±1.04)岁;2组手术患者基线资料做统计比对,差异符合后无比对指征(P>0.05)。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现代临床多采用层流净化手术室,可依据气候及环境条件,客观调节温湿度;减少患者术中非手术区肢体暴露情况,监测患者体温。

观察组开展新型体温管理;(1)组建体温管理小组,由外科手术内资深护理人员和麻醉科医生共同组成,明确既往的体温发生风险因素,针对组内护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教育,明确体温潜在风险因素、防治对策及预防操作流程等[1]。(2)加强安全管理,针对低体温发生上报流程进行修订,以确保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体温风险预警评估表,针对特殊患者开展有效体温监测,以便评估患者的低体温诱发风险因素;开展连续管理对策,加强监管体制的确立;针对手术室患者定期进行体温监测,明确低体温防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进行实时反馈;针对手术室内护理人员体温预防对策、发生机制、体温监测等相关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教育和定期采用情景模拟。(3)加强手术室环境温度管理,患者入室前未手术时和准备关闭体腔时,调高手术室温度,覆盖非手术区,全程使用加温毛毯、复温毯和输液加温器,冲洗液加温,术中输血必须自然复温才可输入,及时温度监测记录,做好术中低体温评估量表使用及反馈改进。(4)加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工作配合默契度,手术间物资准备充分,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长,减少体腔暴露时间和各种药物的输入,从而减少机体热量的散失。

1.3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围术期体温波动情况,主要时间段包括T0(进入手术室时),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后60min)、T3(手术开始后120min)、T4(手术结束即刻)。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软件SPSS24.0,计量资料用(x±s)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P<0.05设为统计学标准值。

2  结果

患者围术期体温监测结果统计

2组患者T0时体温无差异,观察组T1、T2、T3、T4时体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低体温为手术常见并发症,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与术中体腔暴露、输液、手术等操作具有高度关联性,延长麻醉恢复时长,增加感染发生几率,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手术完成质量,于术中开展低低体温防控对策尤为重要。本研究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新型体温管理对策,通过组建体温管理小组,明确低体温发生相关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体温管理意识,开展风险预警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完善手术保温设备。通过适时调节手术室温度,及时覆盖非手术区域,使用输液加温器、保温毯、输入液体加温,冲洗液加温和输血复温等一系列手段,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2-3]。经组间数据分析显示,2组患者T0体温无差异,观察组T1、T2、T3、T4时体温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体温管理于传统手术室管理基础上加强体温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开展安全管理。

综上,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低体温预防管理举措,确保围术期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熊罗乐.手术室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7(23):193-194.

[2]徐青,王文栋.围术期保暖护理对腔镜手术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7(21):162.

[3]叶咏梅,魏伟华,黄颖,等.护理干预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188-190.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预防措施手术室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1-09 11:15:07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效果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27:47
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32:07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4:23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