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1-10-26 03:10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课题组
求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课题组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的演进轨迹。回望历史,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愈发成熟,源于政党自身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早期创建过程中孕育并形成,在党的接续奋斗实践中丰富并发展,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更是时代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也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源泉。因此,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逻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革命实践相关,有其可供追溯的理论渊源。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伟大建党精神孕育的理论前提,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辛建党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重要过程,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初步形成。

1.时代背景: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古老的东方大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出让主权,天朝上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该如何与命运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开始发起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地主阶级主张“中体西用”推行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变法图强,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暴力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国家境遇艰难求索。由于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和真正可以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次探索均以失败告终,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的革命运动走入了低谷。

困难没有吓倒爱国情深的先进分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反思。救国必先造新民,只有从根本上改造人民的思想,鄙弃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才能彻底地廓清蒙昧、启发心智,进而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打开了新思潮涌入的大门,民主和科学成为宣传的核心思想,人民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但是,观其本质,从西方输入的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有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以极端的方式证明了资产阶级思想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借鉴性,救亡图存之路再次走到了分岔路口。引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需要正确的革命思想,需要明确可行的革命道路和被科学理论有力武装的革命阶级,这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提供了生长环境。

2.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当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方案处于困惑和彷徨之际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黑暗中不断碰壁的中国人民照进了一束光,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全新的视角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深受十月革命震撼和启发的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主动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李大钊是当时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他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同时重塑自己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更大程度的接受,始于五四运动。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身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七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条”等合理诉求,却遭到帝国主义的拒绝,导致五四运动爆发,让中国先进分子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鲜明对比之下,刚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而建立的苏俄政府,对华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一边是帝国主义无视中国权益的无耻行径,另一边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正义表态,马克思主义必然得到更大程度的认同和强有力的传播。许多没有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先进分子经过细致比較、反复思考,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陈独秀、毛泽东、李达、李汉俊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思想转变的。他们一经接受马克思主义,便开始尝试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深入工厂车间进行革命宣传,同工人建立联系,为随后的建党及生成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前提、准备了阶级和干部条件。

3.形成过程:早期建党革命实践活动。在信仰上完成了转变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更多关注工农大众,工作重点也从新文化运动转向了建党活动。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陈独秀任书记。紧随其后,同年10月,李大钊等亲自领导并建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的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此时各地的党组织虽未构成一个全国性的政党,但为建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921年4月,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与他们探讨建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进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的召开历经波折,陈独秀、李大钊两位建党先驱因故未能参加会议,会议地点也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而被迫中途转移。在艰难的环境之下,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意味着伟大建党精神在建党过程中的孕育和初步形成。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日,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但它的内涵也会随着所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内核,也丰富和拓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高度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兼具历史与时代双重维度的高度凝练。

1.统帅之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建立,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便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便不会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统帅之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自身学习,然后接受、相信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相同的理想信念,一批批先进分子走在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为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从未因过程艰辛而放弃追求共产主义,从未因道路曲折而质疑马克思主义。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初期探索经历挫折,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遭遇西方国家威胁和打压,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最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2.根本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任务,但是使命任务的变化始终都离不开建党之日起确立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担当使命是践行初心的具体体现,践行初心才能更好地担当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一百年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带领人民救国到强国,从任人宰割到独立自主,从一穷二白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发生多次转变,但无论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人民幸福这一根本目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是为了人民解放,翻身做主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让人民摆脱挨饿受冻的苦日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了国家富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3.宝贵品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世界上没有完全平坦的大道,也没有无法跨越的艰难险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壮烈牺牲的事例不胜枚举。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倒下的,有被反动派围追杀害的;而在和平年代,对于牺牲的认识不单单指献出生命,牺牲的也可以是为坚守岗位而舍弃尽孝父母,可以是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而舍弃原本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管牺牲的是生命还是生活,不管斗争的对象是帝国主义、敌对势力,还是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都是为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而斗争。没有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和牺牲奉献,就不会有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

4.固本之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中国共产党员入黨宣誓时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制胜法宝。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和鲜明本色,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与“源”。

从建党之初全国仅有党员50多名,到建党100年的9500多万名党员,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丝毫未削弱党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反而使党更加团结、坚不可摧,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党的无限忠诚。中国共产党为救人民于水火而生,也因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无往不胜。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党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始终保持与人民风雨同舟、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不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过去,作用于当下,也必将影响未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丰富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源泉,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支撑,必须继承好和弘扬好。

1.伟大建党精神是丰富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孕育出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精神谱系。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是一代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位革命先烈和中华儿女,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搏击中,在推进国家不断发展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航向指引,不断丰富和发展百年大党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领航下,必定带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无限续写,从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伟大建党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以抵御风险挑战,提高治国理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伟大建党精神中包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丰富内涵,这对加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让全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加强党的初心使命教育,让全党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与党内存在的问题坚决斗争具有积极作用。

3.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为保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期实现,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凝结着党的初心使命,代表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基因特质,内含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血脉之基,体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品质,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克服精神懈怠、战胜各种诱惑、努力创新创造、应对困难挑战的强大动力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奋勇前进磅礴力量。

课题组成员:杨立东 吴明聚 张 静

执笔人:张 静

责任编辑:李 欣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2)
小画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