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艳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天津市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宝雨同志。
记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天津市人民政府也正式印发《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王宝雨:“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天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规划》统筹部署了今后五年我市“三农”整体工作,描绘了新时期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蓝图。“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大力建设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庭院,打造兴业之乡、宜居之乡、文明之乡、幸福之乡;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生活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五个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将实施哪些重点任务?
王宝雨:“十四五”时期我市围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重点实施六大任务。
1.聚焦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坚持走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兴业之乡。确保到“十四五”末期,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继续扩大小站稻种植规模,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0万亩,蔬菜占地面积达到100万亩,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00万亩,生猪存栏达到200万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23万吨左右,农业亩均综合效益达到8000元。
2.聚焦农业农村全方位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乡村生态现代化。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全面提升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建设绿色美丽田园。重点将通过实施农业资源节约和永续利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任务,在“十四五”期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建设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800个,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动实施乡村文化铸魂行动,通过全面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树立乡风文明新风貌,全面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打造文明之乡。
4.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推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打造善治乡村。
5.着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快推进乡村生活现代化。强化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步伐、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强化困难群体帮扶救助等措施,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升级建设美丽村庄,美丽村庄数量达到2377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加快补齐農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好幸福家园。
记者:下一步天津市围绕《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落实,将有哪些重点举措?
王宝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目前根据《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建设“三美四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天津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三美四乡”建设为载体,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引领、载体支撑和资金支持,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实体化,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1.加快建设美丽田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重点实施农业提质行动。优化农业产业链条,围绕小站稻、优质麦、生猪、奶牛、水产品及天津特色农产品打造全产业链,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和“绿色、高档、特色”产地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做优做强小站稻、强筋麦、生猪、肉羊、水产品等优势品种。推进智能农业加快发展,加速相关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拓展农业功能,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古村落、漕运、稻耕等文化资源,开发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美食、购物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强化联农带农,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建设美丽田园,努力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2.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宜居宜业。重点实施“五个行动”。一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行动。在规划保留村中,综合考虑村“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实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情况,选择有良好基础、自身特色、发展潜力、创建意愿的村庄作为创建对象,全面提升村庄发展水平,到2025年累计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大都市乡村振兴探索路径,提供天津样板。二是经济薄弱村扶持行动。从2021年7月开始到2024年,开展为期三年的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按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倒排筛选确定800个基础不牢、困难较多、短板明显的经济薄弱村进行重点扶持。通过选派驻村工作队,大力实施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等方面扶持,着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促进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组织建设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显著提升。三是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善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村庄实现“有地域特色、有乡村韵味,农民生活舒适、市民真心向往”的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清洁田园、村容村貌等方面,对全市村庄实施全覆盖整治,推进实现高水平户厕改造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全域实现无垃圾堆存。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村覆盖、往户延伸;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五是城乡融合行动。把各涉农区的城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通道。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科学编制市和区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统筹规划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探索在政府引导下的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决破除妨碍乡村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面貌大幅改善、乡村品质大幅提升、乡村内涵更加丰富、乡村韵味更加突出。
3.加快建设美丽庭院,促进农民富裕富足。重点实施“三个行动”。一是增收富民行动。鼓励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就近就地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健全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就业保障措施,完善促进农民就业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二是靓丽庭院行动。提升农房风貌,对农房因地制宜地按照不同类型开展保护性修缮、改造和活化利用,打造风格独特、韵味十足的特色民居。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按照“庭院设计协调、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卫生整洁、种树栽花绿化、家风文明醇厚”的标准,以庭院为基础建设,以户为单位打造创建一批“最美庭院”示范户,引导农民群众美化庭院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三是乡村善治行动。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强化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典型培育,建成一批高标准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广运用积分制,实现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象化,确保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力争到2025年,90%以上村庄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农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记者:“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有哪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措施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王宝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凝聚推动发展强大合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建立起由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涉农区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涉农区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切实扛起推动规划落实的责任。
2.优先资源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干部配备、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四个优先”要求落到实处,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撑力度。把乡村一线工作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战场,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2025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達到50%。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优先满足“三农”发展所需土地、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配置,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优先安排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3.深化农村改革。突出抓好农村改革的关键环节,提高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举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设;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进一步丰富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农村地区网点布局。以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4.强化法治保障。严格执行涉农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落实规划各项工作。紧跟全国人大立法进程,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的立法修法工作,依法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立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强化普法宣传,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乡村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5.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功能。建立规划监测评估制度,组织开展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建立对规划主要指标的监测、统计、考核制度,强化对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畅通监督渠道,强化规划实施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