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裴慧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6)
根据任务需求,某运载型号需要在规定的时间、经费、人力等条件约束下,完成芯二级氧箱冷氦试验装置的研制,并具备试验状态。在约束条件中,本项目经费、人力、物资等资源充足,时间进度限制较为严格,在实际策划中,将时间因素作为重点研究[1~4]。
根据某运载型号任务书要求,制定芯二级氧箱冷氦增压试验装置系统图,主要系统构成见图1。
图1 芯二级氧箱冷氦增压试验装置系统Fig.1 Cold Helium Pressurization Test Device System for Core Second Oxygen Tank
根据实际研制程序,对设计的芯二级氧箱冷氦增压试验装置系统进行工作分解,如图2所示。
图2 芯二级氧箱冷氦增压试验装置系统分解Fig.2 System Decomposition of Cold Helium Pressurization Test Device for Core Second Oxygen Tank
根据航天系统常规工作方法,组织系列分为两条线,即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系统[5]。行政系统由型号指挥总负责,主要通过计划部门制定计划、筹集资金、配置各种资源、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工厂工作等;技术系统由型号总师负责,完成各种技术工作,解决设计、生产、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该组织方法经多年实践表明行之有效,能够保证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的正常开展。本项目组织工作依据上述方式形成矩阵型组织结构图(图3)及责任分工列表(表1)。
图3 矩阵式组织机构Fig.3 Matrix Organization
表1 责任分工Tab.1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通过对任务的分解、主要外购设备调研及与总装生产厂协调,掌握了主要设备、部件和总装所需时间及主要工作内容并制定任务分解表,见表2[4]。
表2 任务分解Tab.2 Task Decomposition
网络计划技术能够清楚地表达各工作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人们对复杂、难度大的项目系统的管理做出有序的安排,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网络计划技术特别适合需要工期长、耗费资源多、投资量大、技术要求高且工艺复杂、协作关系多且交叉进行的大型项目[1]。
利用网络计划图,可以找出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和非关键线路。便于人们认清重点、抓住重点、确保计划实现。还可以找出非关键线路上的机动时间。利用机动时间优化资源强度,调整工作进程,支持关键工作,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2]。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向关键线路要时间,向非关键线路挖潜力。”网络计划能够提供项目管理中所需要的许多信息,有利于加强管理。图4为本项目的网络计划图,表3为其计划表格。
表3 网络图计算Tab.3 Network Diagram Calculation
图4 网络计划图Fig.4 Network Plan
3.3.1 根据计算进行时间分析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通过分析本计划时间共36周,超出时间限制;计算显示:
关键路线为:1→2→4→9→10→11→12→13;
为保证设计质量和总装调试充分进行,拟不对该两部分总时间进行压缩。
应用并行原则,将工作“试验装置方案设计,评审”进行分解,将其中流量计的选型工作与其它方案设计工作分离,并提完成,使流量计订货设计提前1周;
从关键路线着手,与流量计驻中国代表处磋商,选取可靠的进口产品代理商,保证报关、运输至总装厂等能够快速进行,可将“办理海关手续及运输”;工作减至1周内完成。
3.3.2 优化后计划任务
应用上述内容,对表2、图4及表3进行优化,优化后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优化后任务分解Tab.4 Optimized Task Breakdown Table
表5 优化后网络计算Tab.5 Optimized Network Calculation Table
图5 优化后网络计划Fig.5 Optimized Network Plan
经过调整后的网络计划,根据重新计算结果,时间安排可以满足各项工作的进度要求,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关键路线工作内容未变化,路线为1→1.1→4→9→10→11→12→13;
工作“试验装置方案设计,评审”产生最多3周宽限时间,为该工作进行得更加扎实提供了时间条件;计划总体趋向合理。
本文中主要讨论了在时间要素为主要约束条件下的网络计划分析,通过项目管理的应用,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加以处理,将项目的各个任务的各个阶段和先后顺序通过网络形式对整个系统统筹规划并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协调,使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地加以利用和控制,达到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文中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项目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过程,通过网络计划为实际工程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当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网络计划图等也会对应发生改变。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管理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要素为主要约束条件,实践运用网络计划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