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策略

2021-10-25 12:12刘发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策略

刘发军

摘要:本文就课标对小学生个性化与创新作文要求进行梳理,在应对“假话”“套话”“大话”“空话”作文现象提出了应对学生个性化创新作文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让学生真情地个性表达。让小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张扬,用心积累生活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指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鼓励多元表达,写出创新作文。以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达到心中有想法、笔下流真情、写法有新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生活体验和独特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课标所倡导的便是学生个性化创新作文。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已经迷失,导致作文中“假话”“套话”“大话”“空话”满天飞。作文教学以学生应付考试为出发点,逐渐偏离其出发点,作文以高分作文为模式,学生不能够表达自我。小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更无创新所言。主要表现在言之无物,脱离生活实际,凭空杜撰,千人一面。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作业的途径。学生逐渐丧失写作文的兴趣,以作文书上的案例为原型,改头换面,格式化倾向日趋严重,成为困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难题。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其自我主体得到凸现,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将笔者在“小学生个性化创新作文研究”的一些尝试进行总结。

一、树立大作文教学观,让学生真情地个性表达。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学生生活体验与感悟。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思想内涵,忽略学生独特体验,在实际指导中也只是流于形式。过分的依赖东方,使得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小学生多种认知培养和塑造。正如叶圣陶所说:“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按陶行知所强调的那样,作文务必求“真”,而后求特与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學中,必须注重培训学生写真人,记真事,讲真话,最大限度地拓展小学生的个性发挥空间,促进小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可以接受儿童作文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真可爱的真实的错话,却不应宽容更不应滋长完全正确的假话。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小学生的人性真,必定否定假、大、空,否定道德说教式的倾向,关注学生的真情表达。让小学生敢言、能言、真言。小学生的作文一旦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离现实就越远,富有新意的,能打动我们的真情文章就渐行渐远。因此我们应树立以小学生为主体,发挥小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观念。课标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小学生童言无忌地写自己的情感、兴趣、爱好、接触的事物,对生活的感触、经验。

二、让小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让学生用心积累素材。

首先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在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愉快地过着童年生活,引导他们用心观察、用心体验、真情表达。而现状小学生却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不懂得如何积累生活素材。学生缺乏一双独特的慧眼,视生活为无物。殊不知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明确而有层次,如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习作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是小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其次是激发观察兴趣,让学生乐于观察。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过渡,他们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在平时阅读与作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作者是怎样捕捉生活素材,为我所用的。以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目标去生活体验,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不至于写作时冥思苦想,无从下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学科间互动、课内外统一、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引导小学生去关注社会,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积淀生活素材。

三、冲破思维定势,鼓励多元表达。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哈姆雷特在作者笔下有千种表达方式”。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经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运用独等的表现手法,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求新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不要受限于一种模式,选取眼中最为独特的素材进行升华。例如,写《我的童年》,我们虽然和小伙伴多数时间在一起,但毕竟每人都有独特的经历,要撷取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既可表现趣,也可表现苦,还可写写教训……这样,笔下的童年就与众不同,有其独特的个性了。

2.同一主题多种表达方法求新意。

有些作文题目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主题,最为常见的便是主题征文。学生阅读了相同的材料,经历和体验特别相似,学生在习作时很容易出现雷同,缺乏个性。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个性独特体验的一面,比如清明扫墓写“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精神”为主题的文章,可鼓励学生大可不必记整个活动流程,选取其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联系平时阅读中对先烈故事的了解及自身经历,让每个学生都抒发独特的感受,都写真心话,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那样便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同一材料多种体裁求创意。

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以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学校”这个材料,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写《我的学校生活》(侧重于记实,以写事为主),《我们的学校》(侧重于介绍,以写场景为),《未来的学校》(侧重于想象,以写我对学校的憧憬为主),《我想对学校说》(侧重于抒情,以写我对学校的情感为主)。经过不同的处理,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不再局限于固定模式,笔下自然鲜活了。

对于小学生作文教学,应着重培训个性化表达,在此基础上,方可要求学生创新表达,以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达到心中有想法、笔下流真情、写法有新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刘济远.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张化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上城教育研究,2004.

[5]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