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运动和事业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发力位置不对等问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基于此,为有效管控运动损伤风险,本文研究构建该损伤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损伤;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引言:
运动损伤是运动中极易发生的情况,在运动过程中,心理因素、生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埋下运动损伤风险隐患。因此,应构建运动损伤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应对以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保证整个体系的动态性和有效性,实现风险管控。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作用发挥的基礎,通过主体判断、归类和鉴定,能够有效对现有、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便于后续管控。从当前情况来看,运动损伤风险主体分为两类,分别是环境风险和人为风险,前者和涵盖天气条件、运动场地、医疗、运动器材等,后者则可以细化为运动条件风险和个体风险,运动条件风险包括运动强度、组织以及项目等,个体风险包括参与运动个体的体质情况、运动认知水平、身体发育现状等。在开展一项运动前,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整个运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判断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运动损伤风险,识别风险致因,从而提高运动安全性,降低运动损伤出现概率[1]。
二、风险评估
识别运动损伤风险后,为掌握该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应对运动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判断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威胁以及最后造成的影响,由于有些影响并非导致单方面的作用,所以需要开展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全方位判断造成运动损伤风险的可能性。通过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建设风险评估合欢街,才有可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概率,减轻参与运动个体的运动损伤程度,进而提前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手段和措施降低或杜绝损伤的发生,保证个体安全运动。在该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比如定性分析方法、知识经验或是模型构建分析等,进而以动态化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掌握运动中个体可能面临的损伤风险,以及其造成后果和影响范围。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例,在开展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工作时,可以邀请专业专家以及训练员共同评估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前者依靠专业知识技术,后者则依靠丰富的经验。通过合作评估,专业专家能够了解运动员过往以及现在的伤情情况、损伤史等,进而一同分析运动损伤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此过程中,还应落实运动员自我评估机制,为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让他从6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别是运动员的自我管理情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机能、运动环境以及组织训练,而专家和训练员则从技术不过关、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训练量不合理(过大)、损伤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带伤训练、损伤史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运动损伤出现的根本风险因素,为风险管理内容与侧重点的调整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三、风险预防
通过识别和评估运动损伤风险,可以提前掌握运动损伤风险的产生原因、后续影响、可能发生的时间点以及发生概率等,从而为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有效支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预防环节主要采用两类措施,一类是运动损伤风险规避措施,另一类是运动损伤风险减缓措施,通过制定这两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杜绝运动员运动过程中损伤风险的出现几率,提高运动安全程度,从而为运动者提供安全环境。
比如,短跑过程中可能出现膝踝部慢性损伤,该风险伴随着短跑训练的整个周期,因此,在开始短跑运动前,就应该识别并评估整个短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风险,并将重点放在膝踝部慢性损伤方面。该风险的出现是因为运动员短跑训练过程中,由于速度耐力训练等连续课程给运动员膝踝部带来较大负荷量,随着训练的积累,从而形成该损伤,所以,膝踝部慢性损伤是一种过劳性损伤。在掌握具体损伤后,应结合相关资料和训练经验,总结运动损伤规律,根据运动者的损伤史、伤病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实现对日后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以此降低运动者运动损伤风险,使其健康、安全开展运动和训练[2]。
四、风险应对
所谓运动损伤风险应对,主要是在识别、评估运动损伤后,在风险爆发之前以及风险问题出现后,针对已经出现的运动损伤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从当前研究和发展现状来看,运动损伤风险应对措施共有4种类型,分别为转移风险、回避风险、接受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在对某一项运动进行运动损伤风险应对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对运动人员以及该运动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例如,针对自由式滑雪这项运动,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有挫伤、骨折、皮肤撕裂伤、关节或韧带损伤、脑震荡等,其中,出现运动损伤最高的部位是人体膝关节,其次是腰部或头部。而造成该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运动环境,即场地雪质,除此之外还包括运动者的身体素质、滑雪路线等。因此,在制定并落实运动损伤风险应对措施时,针对该风险应积极采取回避性控制措施,这是因为该运动发生的运动损伤都较为严重,通过积极回避、降低损伤发生概率,能够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比如,在运动过程中佩戴专业的防护工具,运动前提前适应场地等,实现风险的降低,甚至是转移。
五、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有关运动损伤风险管理方面更注重上述四个方面,对后续效果评价重视程度不够高,但事实上,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能够为整个体系的调整提供科学有效支持,实现体系的动态化、持续化优化,不断提高体系对运动损伤风险的防控作用。因此,在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体系中,还应构建效果评价环节,作为上述四个环节的补充,逐渐构造一个动态的循环管理过程,以此实现风险防控。
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体系是运动者运动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提高运动安全性,相关人员应从运动损伤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应对以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体系构建,从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发生几率,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进而安全开展运动。
参考文献:
[1]赵坤宇.综合格斗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2]王晓光,李玉,郑健.风险管理体系在体育舞蹈运动损伤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2020,41(1):15-17.
作者简介:李浩洋,1986.10,男,汉族,四川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工作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运动损伤康复、体育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