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羽
摘 要:目前诗歌写作教学存在常见问题:除了学生阅读与写作分离,还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细节讲解而代替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诗歌写作教学主要内容应该多运用提倡诵读来抓意象,用手法来酝酿情感。课堂上读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凝练的诗歌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选取意象;传达诗情;斟酌语言;真正的诗歌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从“青春诗情”出发学写诗歌,让学生“在灵动的诗歌中感受青春的心潮,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传达炽热的情感,展现内心的智慧”;因而,在指向高考语文学科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运用的基础上,能很好地突出了读写互涉的教学目標和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但是如何选择意象、如何锤炼语言,如何诗歌留白中对诗歌主题的概括,抒发情感恰恰是高中生学写诗歌难度所在,可见用意象这个抓手作为教学线索来作为学生写诗歌入门,探讨诗歌教学写作思维的策略,有其现实的迫切性。
一、意在笔先,选取意象
首先,意象是构成现代诗歌最小的单位,它能营造氛围和奠定情感基调。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何三坡创作的《月光》进行赏析,走近诗歌,学习如何用意象学写诗歌。
(一)组合意象
月光,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
树叶们在晚风中浮动
月光从木门上涌动 《月光》
这首诗歌描写了月光—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走下来,因为有人经过,所以树叶开始发出窸窣的声音开始浮动,月光被阻隔在木门外,一下子打开冥想的大门,此时月光一泻而下,开始涌动;裙子、后山、树叶、晚风、木门,这样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叠加意象,这样共同组合成一个意象群,表达相近或者相同的内容,把月光这种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写得十分极致;月光朦胧,美丽得超凡脱俗,读起来文字也更显得干净利落。
(二)总分意象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
总分意象指“先写一个意象,然后分写这个总体意象的各个细部,每个细部本身也是一个意象。”诗人先通过红烛这个总体的意象写出了诗人的理想、志趣、追求和感慨,再写红烛的蜡、火来突出超我的人格形象。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也运用鸟——喉咙——眼睛——泪水这样的总分意象,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三)层递式意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针对“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时间顺序将邮票、船票、海峡一系列意象逐步层层展开,语言递进式的跳跃,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诗人从年轻到年老不同的境遇和情怀,营造了对祖国母亲浓浓的思念的诗境,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和阅读期待。
这堂课几经删改,最后围绕何三坡的《月光》为线索,穿插新教材片段,以意象这个小的切口作为学写诗歌创作的第一步。分类根据文本自身特征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目的,按照统一标准划分种类,反映事物的层次[1]。这样在写作诗歌之前把意象分为总分、层递、组合等等,“有价值的分类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思维流程是有益的。”“诗歌是形象艺术,没有意象不成其为诗歌,不管是单个还是群组的意象,精心选取,巧妙组合,写出一首像模像样的诗歌并不算是太难的事情。”所以无论是月光、红烛还是乡愁,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对“意象”了解并做足功夫,学生才能在学写诗歌的过程中,碰撞智慧火花,写作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不会茫然乱写,笔下无魂。
二、确定意象,传达诗情
无论是何三坡对月光持久的喜悦与赞美,还是郭沫若通过天狗写出自我力量的解放与扩张,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酝酿情感,如何让学生捕捉到不吐不快的诗情符合学写诗歌常态化训练点。
例如:“如果是表达快乐的诗句,你会选取什么意象,写一句诗,你会怎么写?”
首先只有对身边的生活认真体味和观察,比如利用节假日徜徉于学校附近公园时,公园里的花草鸟木,轻轻的风,淡淡的云,路人一个浅浅的微笑,面对这些转瞬即逝美好事物,赶紧把自己的思考、感慨和志趣记录下来。
其次,通过设计一名同学配乐诵读《致橡树》的课堂活动,用意象表达情思,激发学生琢磨、理解、独立思考的写作思维链开发。同时教会学生关注现代诗歌奔放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拓宽写作视野。
(PPT配故宫游园图示例)
诗歌的语言具有抒情色彩,容易让读者明显感受到意象传达诗人虔诚而投入的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的诵读,让学生对画面的具体情节展开联想,随着音乐想象“凌霄花和鸟儿”,感受两棵橡树“面对风雨,保持独立又共同成长”的意境;
最后关注自身的主观感受、情绪、情感甚而产生共情、共鸣的能力。“指示学生以生命投入诵读之中,要把李白的诗变成自己的语言,要让自己变成李白、李白变成自己,读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自信,读出情感的变化。[2]”除了培养学生放眼周遭,在充满未知生活中,发现、关联、整合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拥有青春大语文概念,关注当代这个多彩多姿、复杂丰美的世界。
三、斟酌灵动的诗歌语言
首先要有和谐的韵律和节奏,语言通俗明白并非浅陋粗鄙,甚至打乱语序或者改变词性,比如“一阵狗叫改成一阵犬吠”,其次诗歌的字、词、句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反复等表现出来。
比如月光,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
自古写月光的诗人不计其数,“提着裙子”的拟人手法,寥寥数笔把月光刻画成一个拥有飘逸风雅的绝色美女。无论从形态还是神态上都让读者读起来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细数流传千秋句,皆从平凡语中来”。正如你的产品成色好不好,就要看你的包装好不好。刻画的意象无论是字景词句的变换,还是声律对仗、遣词造句,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用“通俗易懂而耐人寻味的语言才是真正属于诗歌的语言。汲取前人创作经典的智慧,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
四、什么是真正的诗歌
(一)根据以上学写诗歌的一些规律判断,结合下列文字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诗歌。
(一) (二)
官员下乡,祸害一方。 毫无疑问,
小车一串,特别风光。 我做的馅饼
说是抗旱,鸡狗遭殃。 是全天下
白天睡觉,晚上叫唱。 最好吃的
吃得要好,十菜九汤。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不懂装懂,屁话成章。
大摇大摆,非常嚣张!
学生在阅读时留意到第一段文字语言浅陋,但是容易对“小车鸡狗”是不是意象引起争议。意象是指具体形象和思想感情的结合,不是写实的。但是这里的小车鸡狗是写实的,故而不是意象。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与小说散文有什么不同?一是渗透情感,二是诗歌的意象必然有更多的想象,小说散文则更直接;而第一段文字看到什么写什么,大喊大叫,分行排列,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批判官场百态只是生活气息的简单议论,语言停留在表面。
从《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标题中的“一个人”到田纳西传达出孤独的意蕴,可是“很好吃”读起来更多感受到的是自豪的心情,与题目无关。提醒学生试想如果你一个人来到陌生的田纳西,你会怎么写?也许会写露出善良微笑的人民像太阳,但不会写馅饼这样写实的意象。因此,这两段文字都不是真正的诗歌,没有意象没有情感,诚然谈不上是诗歌。
(二)练笔案例:下面再以“青春”为题写一首诗。
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露的泉水。十六岁的你,是否也想用一首诗来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呢?
要求:注意借鉴第一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学生课堂优秀习作:
青春是一江朝阳, 青春,是那一閃即逝的流星
照亮前方 在你不经意间,悄然流过
青春是一把火炬 青春,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点燃希望 在你心中留下一片温暖
青春是清晨里的一抹太阳
照入人们的心房
青春是暮色中的一缕月光
照入无尽的海洋
教师示范:青春如烟火,一捧回忆,
一刻绽放,是你温暖的陪伴;
注定是转瞬即逝的命运。一声点缀,
是你温柔的抚慰;
夜阑人散
散开的轻烟,
是你发出的幽幽叹息。
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是有意义,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充实的课;三是生成性,丰实的课;”最后设计加以当堂练习讲练结合完成这堂写作课。
笔者认为,第一,设计当堂写作诗歌教学任务,可以为学生抒写诗歌的任务提供途径并且铺设台阶,结合赏析分类,学生当堂完成简单的写作并交流,“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才是核心任务,也是我们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价值追求”。③当然还要以关注学生为宗旨,教师还要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跟着学生走。如果教师传达给学生的只是“这里要考哦”如此照搬教参教学,老师以自己一味地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不仅谈不上课堂的生成性,更谈不上“主动思考,深入感受并有所表达”,也不利于学生对富有创造性和深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第二,教师在课堂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不仅是学生学写诗歌创作的引路人,更意味着诗歌教学不是隔靴搔痒,而是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兴趣与自信,日益拉进诗歌创作的距离,进而爱上诗歌创作。
总之,这堂写作课堂给我的思考是,它的定位是学写一首诗歌,而不是学会写一首诗歌,只要这堂课学生对诗歌写作有初步入门感知的驾驭能力,还有诗歌语言美欣赏的提升,那么学生就是有收获的。
参考文献
[1]夏红梅,郭惠宇.《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上海教育出版社,88页.
[2]张心科.重建“诵读”:诗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通讯》,2019(12).
[3]顾海平.努力追求“隐性任务”的完成-例谈任务驱动型古诗词教学的价值追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上旬.
本文系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暨石狮市首届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立项课题《激活学生写作思维的连接思维链开发与训练研究》(课题批准号:SGC20-9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