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军
新基础教育又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课程就规定排列在日常的课表中,成了一门独立的学校教育课程。怎样在学校教育中实施这一课程,才能显现其独有的魅力呢?我们一边积极探索,开展课题研讨,一边改进总结,在有效可行地深入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有了初步的体会。
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综合实践课程,应当是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来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与事件及对国内外大事所产生的疑惑、困扰问题,并选择相应形式,引导学生去实践。为保证课程顺利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精心选好主题。没有“心动”就不会真正参与行动。选择的主题要让学生感到新颖,能激发兴趣。可以以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作为教育资源,寻找与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越多地贴近真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兴趣就越浓,参与的程度就越深。所选择的主题范围可小一些,学生会感到自己有困惑而又有点熟悉,仿佛答案已经触手可及,活动前便“跃跃欲试”。只有能引起更多学生“心动”,才有机会真正引起更多学生用心进行探究。二是运用典型引路。教师要从人们熟知的日常事务中提炼出典型事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给大家观摩。我镇是皮鞋之乡,大多数家长从事制鞋。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制鞋工作辛苦,我校设计了“皮鞋之乡”案例,为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给予大家以启示,激起了老师研究的热情,也是推广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成功举措。三是专题细化。将大主题有机地分解成几个小专题,以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探究,突出深刻的内在思想。如我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开展的“家乡环境调查”,每班定一个实践活动专题,更有针对性地探索家鄉环境问题,提高广大学生实践活动兴趣和创新能力。四是有机整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涵盖面广,可结合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班队活动实施,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可进行整合,以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效应。
二、以校外基地为依托,丰富实践内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切实开辟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我们有选择地利用家乡农、工、商、学资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出校门。我校专门联系了本地的种植户、皮鞋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建立了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实践基地”,邀请基地工作人员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员,定期安排学生去活动,并由辅导员宣讲基地的科学发展历程和未来远景,指导实践活动。我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五年级学生到少阳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三天的综合实践。在三天中,学生经历离家的独立学习生活,不仅要独立自理日常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农技、科技、技艺、军体、卫生等十几个项目的实践活动。在三天中,学生经历了开始的新鲜兴奋、焦虑担心再转到结束时心理平和、有成就感的心理变化,在动手自理、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一次充分历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这样,学生欣喜地走向这些不同类别的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使我校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赋予了科学教育的无限生命力。
三、以融入社会为宗旨,体验社会角色
“让孩子走出课堂吧!”这是教师和家长的期待。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为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自强自律道德意识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我们组织广大学生走进镇政府建办的敬老院,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关于办好敬老院的社会公益意义,帮老人梳头、剪指甲、搞卫生,还给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等。结合“创卫生城镇活动”,我们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创建卫生城镇活动,清除街头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里的垃圾。我们还组织学生参与农忙时“禁烧秸秆”活动,在家庭宣传禁止焚烧麦秸稻梗的意义,用实际行动保护家乡空气清洁。我们还利用纪念我国重大传统民俗节气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的机会,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这样的综合实践中,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苦累、成败,锤炼意志,激发拼搏精神,端正了心理,今后走向社会,才会走得更远、更强。
四、以学以致用为契机,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长期在教师和家长谆谆教导的“言传”情境中,被动地学习,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弱。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意识,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设计了知识运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角色体验,也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比如,我们结合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通过节粮实践活动,认识世界粮食问题,认识如何运用科技使粮食丰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体会节粮的意义,体会只有用科技来增强自身的本领才能来解决遇到的难题,更生动形象地促使学生体会学习的重要。
两年多来,综合实践课虽然占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但我们看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体素质的提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学生获得了多元感受,强化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张扬了个性,纠正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也支持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收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