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一、引言
仪式感能极好地调动参与者的情绪,其逻辑程序性也与实验活动相互匹配。学生用仪式形式参与实验,能强化实验规划性,这些都是仪式感融入科学实验的优势,同时,仪式感本身也赋予了小学科学实验深刻含义。形成仪式感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可构建匹配的情境,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情,构建共同“注意点”,用整体行为标准形成仪式化实验模式。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除了要教授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外,还要依托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分类和得出结论等能力。核心素养要求知识、方法、能力与情感四育并举,这就使得小学科学实验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或专业的科研探究,要求在学习中重视过程,反而并不强调实验结果。仪式感会深刻影响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国乃礼仪之邦,学校仪式已经渗透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课后德育活动中,仪式感是将日常行为仪式化、赋予其特殊意义的行为,是一种精神文化。
二、实验为什么需要仪式感
(一)仪式感带动情绪
升国旗时,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嘹亮的国歌,佩戴鲜红的红领巾,小学生行队礼,这些代表性情境能迅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置身其中,老师无须多言,学生自然理解其中的含义,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情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动力来源甚至强于学习本身的目的性。参与仪式身体感官受到冲击,首先的作用就是激发情感,调动情绪。好奇情绪牵引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探索欲;严谨操作带来庄严肃穆的情绪,引发学生感受科研的严肃;探索成功后的喜悦情绪又进一步强化仪式感的意义。
(二)仪式的程序性与实验活动的相互匹配
小学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总体上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注意的稳定性不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具象思维,几乎不具备逻辑整合能力和概括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具体实例”“直观特征”等形式来掌握概念。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要兼顾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培养。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但由于实验活动具有顺序性、复杂性与逻辑性,对于小学生天然具有一定难度,而仪式活动强调“先后”,具体的行动带给学生直观体验,身体力行:以仪式活动理解实验活动;以仪式顺序体会实验逻辑;以具象行为加深活动记忆。
(三)仪式感是实验规范化的载体
小学生实验天然缺乏规范性,小学科学实验是引导儿童游戏探究向规范化科研探究过渡的重要步骤,课堂实验本质上是追求实事求是,指导学生规范流程。过度强调规范化会弱化实验的趣味性,但过度强调实验的趣味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规范化流程,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实验操作有仪式感,是用仪式代替完全标准化操作,不过分强调操作的原理,但强调操作过程。实验仪式化是实验随意性向实验规范性的过渡,是实验规范化的载体,契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四)仪式感赋予小学科学实验深刻含义
小学科学实验既需要具有趣味性,又需要具备严肃性。现阶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科学课堂越趋向趣味性,在科学探究严肃性、专业性教育上缺乏有力抓手。让科学实验有仪式感就是让学生在仪式感中体会科学探究的神圣、严肃与专业,使其逐渐脱离“趣味游戏”的标签,让科学探究的主体印象由趣味性向嚴肃性转变。
三、实验教学怎样构建仪式感
(一)构建仪式感情境
构建仪式感情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包括场景布置和课堂内容情境构建。
科学实验室是科学实验的主阵地,也是仪式感构建的主阵地,所以科学实验室的布置需要明显区别于常规意义的教室。场景、服装和工具是构建标志情境的三要素。带有红十字的医院、白大褂和听诊器会立刻代入医生的角色;飘扬的国旗,军绿色军装和胸前威严的枪会代入军人的角色。同样,围绕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等小学科学实验内容打造沉浸式教室,走进教室能让学生立刻感知“科学课堂”;环绕式课桌椅、规范的材料摆放能立刻带来合作探索欲;标准的实验服,甚至特殊实验的白手套,此刻不仅是工具,而是有了感情意蕴。要有更好的仪式感,老师还需要依据课堂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资源,搭配灯光、音乐等效果。情境搭配意在塑造“科学家”的角色,使得科学探索所蕴含的严谨、细致等品质能在其中体现,同时也是仪式活动的必要场景。
(二)构建学生共同情动感受
构建共同情动感受关注点,用仪式强化关注点的意义,提升关注点的吸引力,是引导行为规范的有力措施。如,在小学低段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其他学生为他鼓掌,配上口号“棒,棒,你真棒,你是好榜样”。对比老师的表扬,鼓掌的声音和嘹亮的口号将更强烈的身体感官刺激传递给所有同学,用短暂仪式强化了该学生行为的荣誉感。又比如,流动红旗、三好学生等荣誉,颁奖时会选用集会时间,在所有学生的目光中、在国旗下,学校领导会颁发证书,合影留念,这些仪式情境会大幅提高该荣誉的吸引力。科学课堂同样需要用仪式强化学生共同情动感受,引发学生对实验点的关注,如,设置“观察小能手”“养蚕专家”表彰。学生在许多电影场景中都见过,生物专家在进行实验前都需要穿防护服,进行复杂的消毒,严肃性与仪式感油然而生。科学课堂同样可以将实验局部利用仪式放大,如,在酒精灯的使用教学中,酒精灯使用步骤繁多,那么就设置酒精灯点燃仪式与熄灭仪式,强化每个步骤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感受其重要性。
(三)制定行为标准
上课的标志性活动是老师的“上课”口令,学生起立鞠躬回答“老师好”,老师回答“同学们好”。这短暂的上课仪式适用于所有年龄与科目的课堂,因为这样的上课仪式不代表任何内容含义,但是具有深刻的精神含义,切割了下课的随意性与课堂的严肃性,是课堂正式开始的标志。仪式的程序性与实验活动是相互匹配的,科学实验探究可分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六大板块。主体的实施实验还分为材料分发、实验操作与仪器整理,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设置相应的行为标准。如,开展实验的时候,组长有序领取材料,领取完材料放置在小组固定位置,此时其他学生安静重温实验计划,等待下一步的口令;实验结束时,老师可用口令停止实验,连续拍手三次,学生收到口令后需要停止实验,跟随拍手三次。构建细节的行为规范,将全体一致的行为设置为实验操作标准,进一步演变为实验仪式,身体力行感受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