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越
故乡是我记忆里漂泊着的一条小船,总是静静的,无论我走到哪儿,它总会跟在我身边。
身处异乡,每当忆起在家中的那些时光,忆起陪伴我的母亲,心中便涌起阵阵温暖——家才是归属之地。
儿时,母亲总是最为忙碌的一个。早上日上三竿,我还在和周公会梦,母亲的脚步却早已响了起来,听着母亲的脚步声,我能分辨出她干的是哪些事:洗碗、拖地、晒被子……之后,母亲才叫父亲起床,最后才叫我起床。她叫我起床的眼神总是那么温柔,先拍拍我的背,然后在我耳边轻唤一下,如同破晓的第一缕阳光拂过我的脸颊,等我睁开眼,见到了母亲含笑的眼睛,然后便听到了母亲明朗的笑声。
上了中学,我来到城市,开始住校,母亲隔几天就会给我打电话。一次,电话里母亲对我说:“我给你缝了几双鞋垫,你看看合不合脚,我这个眼睛最近总疼,怕是缝的不好……”
鞋垫自然是收到了的,摸上去很有质感。用的线也是顶好的,只是母亲向来缝衣服用的是粗线,这细线没用过几次。细线总比粗线的价格贵,毕竟粗线不好穿洞,摸上去也粗糙,缝的时候也时常会被针给扎到手指,普通人家也常用细线来缝衣物。母亲爱省,从来不愿多花一分钱。“别看这些钱小,省省还能攒几十块钱呢。”母亲总笑着说。粗线并不好用,母亲常常把粗线一丝一丝地分成两股,变为细线,再用来缝衣物。鞋垫上面绣着四个大字“平安快乐”,针脚绵密,字好看极了。鞋垫要垫在脚下,针脚不密,码数不合,穿着自然不适。母亲用的是纯棉布料,码数不大不小,刚好,也不知母亲缝制的时候是如何计算的。夏天垫鞋垫,定然是非常热的,可母亲缝制的鞋垫排列着紧密的小孔,很是舒爽。“那是为的给脚透氣。”母亲说。冬日,脚踏上鞋垫,脚底被包裹起来,如一脚踏进温水里,舒服得怎么也不肯出来了。
衣服缝得好不好,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心静不静,母亲的心是最静的。我还记得夜晚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忙活着,拿起一根针,把线头在嘴里润润湿,再对着那极细极小的针孔一点一点穿过去。她的口微张,双手举到眼前,双目微微眯起,将丝线穿过针孔,然后一针一线地缝着。母亲密密的针脚里,缝进了爱,缝进了时光,缝进了我的童年。
过去的日子如流水,母亲和我一起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春风一吹,便融化在暖阳中了,也不知……也不知那密缝的针脚和明朗的笑声,何时才能与旧时重合。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指导教师:陈治勇
这篇文章写得颇有大家风范。说是大家,并非是语言有多么精美,而是作者十分清楚,真情实感向来依托的都是质朴的语言,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天然去雕饰”。对于母亲的故事,作者的叙述方式也一如那几双鞋垫,温情而细腻。当下,亲手缝制鞋垫的人已经不多了,文章中的母亲尽管患有眼疾,却还是坚持为远行的孩子做鞋垫。那她这次做的鞋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首先,这些鞋垫是用细线做的。母亲是个节省的人,平时女工用的都是粗线,粗线便宜,但给孩子用的,母亲必定要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最好的;再就是鞋垫的码数正好。尽管作者不在身边,母亲仍能神奇而准确地计算出他的脚码。那这样特别的鞋垫是怎么做成的呢?是母亲每晚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一分一秒地慢慢缝出来的,想到此,作者怎能不想念母亲,想念那些有母亲陪伴的时光呢?
【适用文题】缝;________里的情思;我心中的那盏灯……(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