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宇,陈萌萌,仇汝龙,胡 波,魏后军,宋艳华,朱伟峰,徐为中,薛家宾,王 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2018年,安徽某兔场不间断发现死亡毛兔口腔中有增生物、个体消瘦、颜面变形等情况。本试验对临床患病兔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方法,对兔口腔增生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进行了乳头瘤病毒的检测。综合剖检、病理切片和病原检测结果,最终诊断病兔患口腔鳞状细胞癌。本试验首次报道了家兔口腔鳞状细胞癌,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问询家兔养殖场场主及养殖人员得知,在本养殖场及周边5个兔养殖场均出现口腔肿瘤发病情况,发病兔均为毛兔,暂未发现有肉兔和獭兔发生该病,并且该病集中发生于兔毛长且有卷曲的毛兔,发病率在20%以上,相同养毛期内兔毛短而直的毛兔未见发病。患病毛兔年龄偏大,均为2岁以上。
通过问询得知,当发现毛兔出现口腔问题时,肿瘤已经相对较大,患病兔出现面部变形,精神沉郁,体温正常,口腔增生物严重影响动物正常采食,采食量减少,吞咽困难,流涎,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对濒死的患兔安乐死后剖检,结果显示,患兔发育完全,体形偏瘦;天然孔(口、鼻、肛门)黏膜呈粉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口腔增生物呈浸润性生长致使面部肿胀、变形,口腔内部皮肤多有坏死与出血;触诊增生物质地较硬,有结缔组织将其分为多叶,最大的大小为2.5 cm×2 cm×1 cm,切面灰白色。经仔细检查,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增生物。
设计PCR引物扩增不同的乳头瘤病毒DNA片段,E3-F:5′-ATGATAGGCAGAACTCCTAAG-3′和E3-R:5′-CAGTTACAACACTCCGGGCAC-3′,扩增病毒基因片段E3,大小为 285 bp;E4-F:5′-ATGAGCCATGGACATTGC-3′和E4-R:5′-TTATAAGCTCGCGAAG-CC-3′,扩增病毒基因片段E4,大小为639 bp;E5-F:5′-ATGGGCTTTAGTGACGTGTA-3′和E5-R:5′-CTA-GTCGACCCCCAGAACC-3′,扩增病毒基因片段E5,大小为639 bp;P-450-F:5′-CTGGCAGAGCGCTTTG-GACCG-3′和450-R:5′-CTTGTCCTTAAACTCCCGCAAAG-3′,扩增兔细胞色素P-450,大小为159 bp,作为有效扩增的对照。反应体系:10×PCR Buffer(Mg2+Plus)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0 μmol/L)1 μL,dNTP(10 mmol/L)2 μL,TaqDNA聚合酶0.5 μL,抽提物5 μL,加水补至25 μL。扩增程序:94 ℃ 5 min,然后进行32次循环(94 ℃ 30 s,53 ℃ 30 s,72 ℃ 40 s),72 ℃ 5 min,4 ℃保温。
提取增生组织RNA,反转录为cDNA,以此为模板,利用针对乳头瘤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为阴性(图1),结合临床初步判断该病不是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
图1 PCR扩增乳头瘤病毒不同DNA片段M:DNA marker(DL 2 000);1~4:以增生物活检DNA 为模板分别扩增病毒核酸E3、E4、E5和兔细胞色素P450;5~8:以乳头瘤病毒DNA为模板分别扩增病毒E3、E4、E5和兔细胞色素P450
对患病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安乐死后,在兔口腔患部进行手术去除增生物,观察其形态,并取增生物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制片,石蜡包埋,切片厚 5 μm,H.E.染色,采集数码图像。结果显示,该增生物为鳞状细胞癌,癌组织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癌细胞团块,即癌巢,较大的癌巢中心部分发生角化,即癌珠;肿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出现明显异型性,即瘤细胞排列紊乱,瘤细胞及其核呈多形性。病变中可见少量明显的角化不全性角质囊肿(中插彩版图2A黄色箭头);也可见未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小叶,周围上皮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插彩版图2B黑色箭头),中央呈透明细胞表现(中插彩版图2B红色箭头);可见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图2 兔口腔肿瘤H.E.染色切片观察 (200 ×)A: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小叶;黄色箭头:癌巢中可见少量角质化不全性角质囊肿;B: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小叶;黑色箭头:周围上皮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红色箭头:癌小叶中央呈透明细胞表现
口腔肿瘤即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1]。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其作为全身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类型,不仅会造成面部畸形,同时也由于肿瘤位置的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回流丰富,因此具有较高的转移率[2-3]。在犬猫临床中口腔肿瘤发生的概率较高,占所有肿瘤的6%[4-6]。
随着家兔养殖技术的发展,一些品种的家兔(如:曾祖代或祖代种兔、毛兔、宠物兔等)饲养时间也逐步延长,可能发生与其他动物类似的肿瘤疾病的概率相对增加。研究显示,家兔肿瘤疾病发病率为0.5%~2.7%,常见的家兔肿瘤包括子宫腺癌、乳腺肿瘤和皮肤瘤等[7],口腔肿瘤也有被报道,但发病率似乎较低,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肿瘤[1,8-9],国内外尚未见关于兔恶性口腔肿瘤-鳞状细胞癌的报道[7,10-12]。家兔肿瘤的发病率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很大,由于绝大多数商品兔和实验兔都是在2岁以前就被利用,处于老年期的家兔才是肿瘤的易发年龄,所以一般兔场很少见家兔肿瘤的发生。在实际生产中,毛兔养殖时间通常在2年以上,由于毛兔养殖时间周期长,发生肿瘤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本试验首次报道了兔口腔鳞状细胞癌。本试验结果提高了人们对动物肿瘤病,特别是兔口腔恶性肿瘤的认识,为未来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本病产生的具体原因不明,推测可能与饮食、微生物、遗传因素及品种等因素有关[13-14]。在调研中发现,养殖户在选育过程中更偏爱卷毛的兔子,选育的卷毛兔更容易得口腔恶性肿瘤,这可能与卷毛兔自身存在基因缺陷有关。在江苏盐城等地调研中也发现类似病例,均为毛兔发病,在养毛期相同的情况下,易发病兔的被毛比正常毛兔被毛长,且前端易卷曲,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可能有较大关联。
目前,口腔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放射、加热治疗以及营养治疗等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并在综合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将各个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联合[2]。由于鳞状细胞癌的具体病因还不清楚,暂时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在本试验中,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因素,为了预防肿瘤的发生以及减小肿瘤疾病对家兔的影响,建议养殖场加强饲养管理,在选育过程中,选择没有肿瘤的母兔进行繁殖,如遇到有肿瘤的母兔应及时停止繁育并淘汰。对于宠物兔而言,由于大部分品种有毛兔的遗传背景,且饲养时间相对较长,参考犬、猫等宠物的相关报道[4,15],建议在没有转移病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手术切除全部肿瘤,这样对治愈该病可起到积极作用,也可在确诊后进行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