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历程 百年百图(八)

2021-10-25 05:53:14张俊君
奋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萧军满洲副刊

党报《满洲红旗》

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东北党组织在领导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还为反击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肆意摧残,展开了文化战线的反日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1930 年在沈阳创办了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九一八事变后短暂停刊,1932年1月在哈尔滨复刊。该报的宗旨和任务是向东北人民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报道东北各地抗日斗争情况,号召和鼓舞东北人民进行反满抗日斗争。1935 年4 月,因白色恐怖日趋严重,《满洲红旗》被迫停刊。

1 1930 年9 月15 日,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赵毅敏在沈阳创办《满洲红旗》。图为赵毅敏

2 1930 年10 月出版的《满洲红旗》第三期,双十节特刊号

3 1932 年9 月,《满 洲 红旗》改名为《东北红旗》。图为《东北红旗》第一期

东北左翼作家群与进步报刊

利用日伪报纸副刊进行抗日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团结爱国进步文艺工作者抵抗日本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手段。1933 年至1936 年,罗烽、金剑啸、萧军、萧红、舒群、白朗、达秋、金人等爱国文化人士利用敌伪报纸《大同报》《黑龙江民报》以及私营报纸《国际协报》等创办副刊,他们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揭露日伪的法西斯统治,发出唤醒民众抵抗侵略者的呼声,使处在黑暗中的东北人民增强了抗日的信心,打击了日伪统治者的嚣张气焰。

1 1933年至1934年,罗烽、金剑啸、梁山丁、萧军、萧红等左翼作家以《大同报·夜哨》《国际协报·文艺周刊》等文艺副刊为阵地,发表沦陷区最早的抗日文学作品。图为被誉为“文坛四友”的梁山丁、罗烽、萧军、萧红(左起)1934年在哈尔滨的合影

2《国际协报》是东北影响较大的一份私营报纸,1931至1936年间,其副刊《文艺周刊》《国际公园》等发表了大量具有反抗侵略和民主进步色彩的文学作品。图为进步作家达秋创作的小诗《创伤》

3 图为黄英创作的连载小说《大贵》

4 1935年,中共党员、文艺战士金剑啸与《黑龙江民报》社长、中共党员王甄海创办了《芜田》副刊,把齐齐哈尔唯一的一张中文报纸(敌伪报纸)变为宣传抗日、播撒革命火种的阵地,把民报社变为在新闻界、教育界秘密建党的据点。图为黑龙江民报社旧址(今齐齐哈尔嫩江宾馆附近)

1 王甄海(前排右起第四人)、金剑啸(后排左起第五人)与《黑龙江民报》社人员合影

2 在利用进步文艺副刊作为反抗殖民统治阵地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后来在中国文坛知名的作家,如萧红、萧军、舒群等。图为萧红和她的文学代表作《生死场》

3 作家萧军(右)与舒群(左)、罗烽(中)的合影

4 萧军的抗日文学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手稿

革命文艺战士金剑啸

金剑啸(1910~1936),原名金承载,笔名巴来,辽宁省奉天(沈阳)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从事抗日工作,是党在文化战线从事反日斗争的杰出领导者。金剑啸多才多艺,喜爱文学、绘画和音乐,他组织创办抗日文艺团体,创办进步文艺副刊,发表抗日文学作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他的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东北抗战文学的代表作。1936 年8 月15日,金剑啸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1 图为金剑啸肖像

2 图为金剑啸的部分作品

3 为更多地团结爱国进步文艺人士,金剑啸创办了天马广告社,作为中共地下党文化人士的联络点。图为天马广告社旧址

4 1935 年,金剑啸等支持帮助哈尔滨口琴社开展抗日宣传。图为哈尔滨口琴社成员合影

猜你喜欢
萧军满洲副刊
金秋待归
金秋(2023年20期)2024-01-19 02:39:08
萧军
西部学刊(2022年15期)2022-09-09 05:28:14
萧军纪念馆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 08:20:18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 08:20:18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忆青年萧军二三事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6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关于林芙美子的满州之旅研究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